這種新式銅号聲非常特殊,不管多麽噪雜的環境中,都能夠讓每名騎兵快速的找到聲音傳來之處,從而在第一時間以最快的速度聚集過來。
當然,這與旋風營平時非常注重這種‘散開’和‘聚集’的訓練分不開,旋風營萬名騎兵,每排一百人,此時已經排成長長的一百列陣型,陣列上豎起的長槍和戰刀在陽光下銀光閃耀。
遠東軍蛇島最終定下的騎兵作戰條例明确規定騎兵是以百人隊爲作戰單元的,每個百人隊分成三列,前兩排穿鱗甲使用一丈四尺長槍,第三排使用加厚加寬的單手腰刀,每個人都身穿防禦中等,重量較輕的鎖子甲,同排騎兵互相間隻間隔三尺,百人隊之間間隔兩步,前後排相距七步。
旋風營剛被魏刀兒帶人耍了,差點被那些烏合之衆的流寇糾纏住,此時看見魏刀兒妄圖帶領萬名精騎對他們迎頭重擊,自羅士信往下,一個個沉默冷笑沖鋒中卻是戰意滔天。
遠東軍騎兵上下都是優良的戰馬,即使剛才已經與流寇有過一番厮殺,此時旋風營戰馬與叛軍的戰馬相比,後者明顯差了不少。遠東軍的戰馬多來自于東北的契丹族,無一不優良。
羅士信身後始終跟着一名号手和三名旗手,此時主旗手舉着羅士信的大旗,另有一名通信旗手将紅色的三角旗斜斜前指,在号手五個短音接一個長音的加速沖鋒号聲中,旋風營騎兵同時策動馬匹開始加速。
羅士信需要準确的判斷距離,保證在沖鋒的最高速與敵交鋒。目前與敵方間隔五百步左右的距離,他們要保持中速到相距兩百步左右,兩百步距離的沖鋒是他們最熟練的科目,難度隻在于在速度漸漸加快的情況下如何保持密集陣型。
在以往嚴格訓練下,旋風營所屬騎兵已經能發動最遠三百步距離的接近和沖鋒。
旋風營近萬匹戰馬以中速前進,十名插着背旗的千人騎兵都尉越出陣列,來到隊列右側前方五步,他們使用帶三角小旗的騎槍,樹立在頭頂讓後排的部下也能清楚的看到位置,這些都尉不時轉頭觀察主将羅士信的位置,其他前排騎兵則觀察各自都尉位置,控制着自己的馬速,整個騎兵陣列平直的往叛軍精銳推進。
羅士信接下來的打法很簡單,正面沖鋒中,讓魏刀兒知道什麽是真正的精兵,讓其明白遠東軍騎兵的厲害,這也是王君臨的初步戰略目标之一。
近五百步外的叛軍中魏刀兒也讓麾下号手吹響了喇叭聲,雖然發現旋風營竟然在很短的時間内重新恢複陣型,讓他郁悶之極,但是此時騎虎難下,隻有正面迎頭沖過去,萬不敢流露出半點怯意,更不能調轉馬頭。
所以,魏刀兒一行近萬騎兵的士氣維持顯得更爲重要,對方鑿穿了數萬流寇,氣勢如虹而來,他們若着次沖鋒中敗了,士氣便一落千丈,這對此時狀态下的數萬流寇不堪設想,很有可能立刻就潰敗了。
不過,雖然知道遠東軍很厲害,但對騎兵正面沖戰,魏刀兒對自己麾下親自訓練出的兒郎還是充滿一定信心的,至少他相信即使是輸,也能夠讓對方付出不小代價。
因爲相距較遠,主陣還沒有迎上,雙方都不約而同的派出箭法精湛的遊騎躍衆而出開始纏鬥。
纏鬥一會兒,羅士信派出的遊騎開始往兩邊退開,讓開中間的位置,一部分中間的叛軍遊騎散兵則直接往旋風營大軍大陣沖來,準備騷擾旋風營主陣。這些小隊散往兩翼,穿梭在陣前用騎弓射出輕箭。
這便是突厥人最常用的“拉瓦戰術”,是突厥騎兵的看家本領之一,他們運用時一般動用一個千人隊,形成
一道寬大的弧形散兵陣線騷擾敵陣,引誘敵軍離陣或動搖,後陣的集群則尋找對方薄弱的位置進行集中沖鋒,進而引起敵陣全體崩潰。
魏刀兒當年在并州邊關爲将,與突厥人沒少打仗,将這種打法學了過來。
但對魏刀兒來說,以往對付其他官兵都很有效的騷擾更像是一種搗亂,旋風營騎兵第一排的馬匹在頭上用皮甲做了面罩,胸前有放箭布簾,能抵擋射入角度較小的輕箭。總共隻有有五六匹馬被射傷,第二排的持長槍的騎兵迅速上前填滿。
旋風營遊騎的盡力牽制也限制了對方的發揮,近萬騎兵迎着騷擾的輕箭繼續推進。
平緩的速度帶起雜亂的馬蹄聲,雙方接近到三百步,羅士信的軍旗再次前傾,号手吹出第二聲前進号,羅士信輕輕夾馬腹,戰馬再次加速。騎兵指揮不同步兵,可以站在後方指揮,但騎兵主将卻要沖鋒在前,要帶着一邊沖鋒,一邊指揮。
羅士信對那些遠遠飛來的輕箭毫不理會,一邊跑動一邊左右觀察着自己這一方的陣列,近萬名騎兵都開始随着他加速,滿目皆是湧動的馬頭,隊列前排的都尉都有效的控制着隊伍,陣列沒有因爲騷擾而混亂,平時的艱苦訓練的成果體現出來,陣列依然平穩。
不知不覺中馬蹄不再是雜亂的聲響,密集的蹄聲慢慢彙成隆隆的聲音,在羅士信耳中如同仙樂。
雙方相距很快隻有兩百步,因爲對進的原因,羅士信當做隻有一百餘步,平整的陣列如同一道移動的馬牆,面前叛軍散兵遊騎兵已經沒有多少機動的空間,在密集的騎兵面前退去。
魏刀兒帶領的近萬騎兵完整的出現在羅士信面前,兵陣鐵甲閃耀,雖然魏刀兒極力爲這萬名騎兵湊足武器裝備,但依然難以統一所有人的武器,導緻這萬名叛軍騎兵的武器大半是長槍和大刀,少部分甚至還有用狼牙棒和刀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