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朝要完了,而每一次的大戰都會加速大隋的衰敗。”回到自己帳篷中後,李淵揮退左右,帳篷中隻剩下自己和兩個兒子,禁不住歎氣道。
李建成也歎氣道:“父親所言極是,去年征高句麗慘敗,固然是因爲皇帝陛下昏招不斷,奸臣讒言和一些文官迂腐誤事所緻。可是這一次這些因素都沒有了,可依然久攻不下遼東城,這正是大隋軍力下降的厲害的真實體現。”
李世民卻沒有任何擔憂或者失落之色,他正想說什麽,李淵又歎了口氣道:“當年大隋立國的的時候,可不是今天這個模樣。當年的大隋可以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抵擋住突厥人二十萬騎兵的狂攻,然後将突厥人和吐谷渾人殺得望風而逃。當年的大隋隻用了四十幾萬人,就徹底掃平了南陳,金陵、嶽州這些号稱固若金湯的城池無不席卷而下。但現在,大隋出動百萬大軍,卻攻不下一個遼東城。”
今年才十六歲的李世民說道:“父親,大哥,大隋老了,或許已經走到了盡頭,父親需早日爲我們家族出路謀劃考慮。”
李淵精神一振,說道:“沒錯,此次戰後,不管結果如何,我都需要謀一富庶大郡的太守之位,否則亂世之中,不掌控一郡之地,難保家族安全。”
李建成卻還在想剛才之事,忍不住問道:“父親,大隋衰落孩兒知道,可是父親爲何認爲大軍短時間内就一定攻不下遼東城?畢竟去了十萬骁果,就算是耗命,也能夠将那遼東城守軍耗盡。”
李淵眉頭微皺,沒有說什麽,李世民卻一臉自信大聲反問道:“大哥,六十萬府軍都不能攻下的遼東堅城,大哥以爲去了十萬連流寇都不如的新兵,就能攻得下。”
李建成擅長文事,對兵事向來不是很擅長,但被自家弟弟如此反駁,卻是心中不爽,又問道:“二弟,昨日
便有消息傳來,陛下已經命令大軍将那壘土與遼東城頭齊平,爲兄雖然沒有帶兵攻過城,但也知道這種情況下破城之日不遠了。”
李世民看了一眼父親,見後者一副注意聽他們兄弟争論的樣子,便精神更加振作,說道:“大哥有所不知,如果破城指日可待,陛下就不會下令調十萬骁果上前。而且陛下更是親口下旨,第一個入城之人升三級,封萬戶。如此重賞之下,若是遼東城能夠很快攻破,這樣的大功豈能輪到這些骁果。”
“而且如今負責遼東城防守的是那淵蓋蘇文,我記得秦安王兩年前去範陽郡赴任時,路過我們家,曾經說過此子,說此子之才還在其父親淵太祚之上,去年淵太祚便将遼東城死死守住,淵蓋蘇文恐怕更加難纏。”
李建成說不過李世民,轉頭對李淵說道:“父親也認爲遼東城短時間内很難被攻下?”
李淵笑了笑,沒有回答,而是示意次子李世民解釋,後者越加昂揚,盛氣淩人道:“大哥有所不知,三十步寬的土壘,隻能保證我們大隋軍隊沖上城頭。沖上城頭後,還得找馬道下城,斬關落鎖。地方越狹窄,人數的優勢就越顯不出來。相反,老兵數量和士兵個人戰鬥力卻成了關鍵,而我大隋府兵如今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
李世民的分析和解釋非常專業,很認人信服,但卻讓李建成更爲難堪,畢竟換成誰被自己弟弟反駁的啞口無言都會感覺很不爽。
李淵見長子被次子說的滿臉漲紅,忍不住說道:“不過,高句麗人也耗不了多久了。皇帝陛下已經命宇文成都帶人在馬砦水邊伐樹造橋,秦安王在安南郡那邊也不可能一直沒有動靜。遼東城即使能守到冬天,平壤城若是被我們大隋大軍拿下來,高句麗一樣要亡國,留下一個遼東孤城又能如何!”
“父親所言極是,孩兒剛才也是這樣想的。”李建成看了一眼李世民,臉色好看了一些,故作平靜的說道。
李淵點了點頭,但心中卻是歎了口氣
,長子建成在文事方面有大才,但在兵事方面的确有欠缺,這在亂世之中可不是什麽好事,而且缺乏做一個好家主的戰略眼光,這正是他最擔心的事情。
亂世即将到來了,每個家族都可能有機會向上發展,同時也有消失的可能。百年之前,江南大地上,人們言必稱王謝,如今,誰還看得到王謝兩家的門窗在哪裏?
……
……
蛇島,聶小雨給自己建造的四方四正的建築大廳中,王君臨負手身後,看着懸挂在北面牆壁上的地圖。
這不是高句麗的地圖,也不是遼東主戰場或者安南國與高句麗邊境地圖,而是以弘農郡爲中心,俯瞰大半個大隋的地圖。
從楊廣強行推動第二次征伐高句麗開始,王君臨的注意力或者說重心便全部放在了弘農楊氏楊素身上,除了最開始給遠在安南國的房喬、羅春來、劉一東、李玄霸下令在安南國與高句麗邊境出兵小打小鬧,有所表示之外,他便再沒有理會過高句麗的戰事。
去年王君臨去洛陽時,給楊廣說過,弘農楊氏有謀反之心,楊廣也知道楊素很可能還活着,楊廣也采取了不少防範措施,比如罷免了與楊素關系密切的李子雄幽州總管官位,弘農楊氏周邊幾個郡都派了自己心腹之人去擔任太守和鷹揚郎将。
但王君臨卻知道,對于楊素來說,楊廣禦駕親征高句麗時,是他們弘農楊氏謀反的最佳時機。事實上,沈果兒打探到的種種蛛絲馬迹顯示,楊素的确在準備謀反之事。
“皇帝對弘農郡附近諸郡的安排其實非常周密,各郡兵馬相加不下于十萬,此次征伐高句麗,也特意沒有調動這幾郡兵馬,所以表面看起來,楊素就算謀反,也沒有什麽勝算,而楊素在短時間内若是不能從弘農郡殺出,占據大片疆土,控制五郡之上的土地,等朝廷大軍返回來,弘農楊氏謀反很容易被撲滅。”說話的是羅士信,此時進行軍議,按照王君臨的習慣,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