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正統帝複位之後,兵部尚書于謙便一直秉公值守,極力控制着朝中的動~亂。
同時,由于于謙的性格很是剛強,遇到有不痛快的事,總是要争辯一二,絕不會袖手旁觀。
于謙看不起那些懦怯無能的大臣、勳臣、皇親國戚,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
在此之前,于謙始終不贊成和瓦剌講和,對于山東鎮總兵官劉君韬北上抗擊瓦剌的行動非常支持,雖然太上皇正統帝因此能夠回來,但對于謙并不滿意。
劉君韬也正是因爲這種情況,對于謙很是擔心,雖然自己幾次三番的警告石亨、徐有貞等人,但也不能保證于謙能夠逢兇化吉。
沒過多久,朝中便暗流湧動,開始出現對兵部尚書于謙極其不利的消息,但是于謙依舊我行我素,每日處理公務,絲毫不倦怠,旁人見了也是感慨不已。
此前瓦剌南下之時,徐有貞因爲提出遷都南京,受到于謙的斥責,也正是因爲這件事情,徐有貞經常咬牙切齒地恨于謙,此番一朝得勢,便開始尋找機會準備進行報複。
而石亨本來因爲違犯了軍法被削職,是于謙請求明代宗寬恕了他,讓他總理十營兵馬,但石亨因爲害怕于謙不敢太過放肆,所以也想要拿下于謙。
當初瓦剌南下,明軍将士在德勝門一仗取得勝利,石亨的功勞其實并不比于謙大,而得到世襲侯爵,内心有愧,于是上書推薦于謙的兒子于冕。
當時正統帝便下诏讓到于冕京師,但是于謙極力推辭:”國家多事的時候,臣子在道義上不應該顧及個人的恩德。而且石亨身爲大将,沒有聽說他舉薦一位隐士,提拔一個兵卒,以補益軍隊國家,而隻是推薦了我的兒子,這能得到公衆的認可嗎?我對于軍功,極力杜絕僥幸,絕對不敢用兒子來濫領功勞。”
後來這件事情傳到了石亨耳中,頓時又愧又恨,認爲于謙這是在故意羞辱自己。
至于都督張辄則是因爲征苗時不守律令,被于謙彈劾,和司設監太監曹吉祥等都一向恨于謙。
也正是由于這些陳年往事,石亨、徐有貞等一黨全部恨不得将于謙碎屍萬段。
于是,當正統帝收拾完一些急迫事務之後,石亨、徐有貞等人便開始不斷在正統帝耳邊吹風。
此時正統帝将石亨、徐有貞等人當做自己的肱股之臣,雖然知道于謙也是一個忠臣,但對于謙并沒有什麽好感,畢竟景泰帝就是于謙帶着一衆大臣擁立的,讓自己被景泰帝囚禁了幾年光景!
于是正統帝便下旨,派出錦衣衛立即把于謙和大學士王文等人逮捕入獄。
随即,石亨、徐有貞等人便弄出了一連串的資料,誣陷于謙等人爲一黨,說于謙等人制造不軌言論,又和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人,在景泰帝病重之時策劃迎接冊立襄王爲帝。
石亨、徐有貞等人拿定這個說法,便唆使科道官上奏。都禦史蕭維祯支持對于謙等人的審判,并且僅用了三天時間便予以定罪,于謙等人被坐以謀反,判處死刑。
大學士王文忍受不了這種誣陷,在獄中急于争辯,于謙則是悲涼的苦笑着,說道:”這是石亨他們的意思罷了,哪裏是朝廷的意思!分辯有什麽用處?咱們但求問心無愧便好!”
幾天之後,石亨、徐有貞等人的奏疏上呈後,正統帝還有些猶豫,說道:”此前也先大軍南下之時,于謙也是有功勞的,如今這番處置,恐怕難以服衆啊!”
徐有貞則是進言說道:”陛下,不殺于謙,陛下複位這件事就成了出師無名之事!”
别的話已經不用再說了,隻這一句話就已經足夠定下于謙等人的死罪了!
正統帝的主意便拿定了!
當定下于謙死罪的消息傳到天牢的時候,獄中管事官吏便紛紛說于謙謀反,查無實據。
但是随後徐有貞便答複說道”于謙謀反之事,雖無顯迹,意有之!”
沒幾天的時間,徐有貞的這句話便傳遍了朝堂,情報部也将這句話,連同于謙被下獄的事情一同送回了山東鎮。
劉君韬得知之後頓時暴怒,破口大罵徐有貞乃是當世秦桧,立即聯系了之前結交的大同鎮總兵官薛桐、北京各鎮将領一同上書,一同爲于謙辯解。
于謙身爲兵部尚書日久,各地總兵官、将領對其也是深感厚恩,紛紛響應劉君韬的提議,短短十幾天的時間,正統帝就見到了二十多份地方将領的奏折,這些奏折都是替于謙辯解的。
正統帝見狀再次猶豫了起來,不過聞訊進宮而來的石亨、徐有貞便紛紛大喜過望,對正統帝說道“陛下!如今各地将領一同結黨力保于謙,這就是于謙謀反的證據,如果大明各地的武将都站在于謙一邊,那陛下應該如何自處!”
正統帝聞言當即下定了決心,下旨十天之後處斬于謙等人。
十天之後,于謙被錦衣衛押往崇文門外,就在這座他曾拼死保衛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後的結局斬決。
當時的史官便記載了此事:天下冤之!
遂溪的教谕吾豫更是公開說道于謙的罪應該滅族,那于謙所推薦的各文武大臣都應該處死,石、徐之輩更是應該如此!
但是這些都沒能阻止于謙被殺,石亨甚至還調集手下,将爲于謙鳴不平的官吏全部記錄下來,準備“秋後算賬”。
當于謙被處斬之後,有一個叫朵兒的指揮使,此人本來出自司設監太監曹吉祥的部下,但是當朵兒趕到崇文門外的時候,将一壺好酒潑在于謙死的地方,然後當着街上衆多百姓的面失聲恸哭。
司設監太監曹吉祥聞訊當即發怒,立即派人将朵兒抓了起來,當衆鞭打了一頓。
但是到了第二天,朵兒還是照樣潑酒在地表示祭奠。
京城之内,自發爲于謙祭奠的官民數不勝數,正統帝、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見狀都是心虛不已,但是又無力禁止。
與此同時,劉君韬聽聞于謙被當街處斬,當即失聲痛哭,并且下令山東鎮上下全部平披麻戴孝、搭設靈堂,天策軍上下紛紛公開祭奠于謙,劉君韬還連同各地軍鎮總兵官一同,上書朝廷要求爲于謙之死給個說法!
但是正統帝對此置若罔聞,石亨、徐有貞等人聞訊卻是驚懼交加,對于劉君韬更是恨得咬牙切齒。
不過劉君韬和于謙不同,于謙雖然是兵部尚書,但卻隻是一個大臣,手中沒有一兵一卒,隻要正統帝的一道聖旨便可以拿下。
而劉君韬可是擁兵十幾萬的實權總兵官,麾下天策軍更是大明最前兵馬,對于這樣的地方實權大将,石亨、徐有貞等人還沒有膽子對劉君韬進行構陷!
不過,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一黨殺了一代忠臣于謙,這個千古罵名算是背定了。
劉君韬更是讓中樞部行文,将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的罪行全部寫成了評書,編寫成了書籍,而後便廣發天下,頓時讓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的聲名大損!
而且特别是徐有貞的那句于謙謀反之事,雖無顯迹,意有之!更是被山東鎮中樞部提煉成了更加精練的兩個字”意欲”,頓時成爲足與秦桧殺嶽飛的”莫須有”相提并論的冤案。
沒過多久,徐有貞便被民間稱之爲當世秦桧!
聽到了自己的“綽号”,徐有貞羞憤交加,差一點就失去了理智,甚至還找到石亨,要商議如何處置劉君韬,但是石亨卻沒有這個膽子,隻好好生勸慰徐有貞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