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後,中樞部部長藍思齊将做好的義務教育方案呈交給了劉君韬,對于這份方案,劉君韬還是非常滿意的。
藍思齊不虧是“落榜生”出身,這份義務教育方案結合了此時大明各地私塾教育的現狀,可以說是一份詳細的大明版九年義務教育。
(小學、中學、大學各三年,一共是九年)
當然,要實現這份九年義務教育計劃在山東六府之地,共需建設小學一百零二所(每縣一所),中學十二所,大學四所(濟南府城三所,玉山鎮一所)。
其中的建設經費經過中樞部的計算,至少需要四百二十萬兩以上!
這還不算這麽多學校所需先生的費用,以及這些學校運營所需的支出!
如果都算上的話,估計山東鎮每年将要花費五百萬兩左右!
但是,劉君韬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批準實行了,并且命令商部部長唐宇立即調集錢糧,在明年入冬之前,至少要将這些學校修建完畢,期間也要将所需的先生和後勤人員招募到位!
同時,這些學校中的軍事書院都劃歸在軍部征兵司統管,其餘的普通學校全部劃歸民部統管。
劉君韬專門在民部設立了一個新的部門教化司。
這個部門統管所有的民事學校,并且負責山東鎮的對外宣傳事宜,引導各地百姓的人心向背,勸人向善。
教化司的司丞名叫郭昌敬,是民部部長郭永忠的侄子,爲人機靈,很有才幹,原先一直是在郭永忠手下辦事,在戶籍司一幹就是三年,深受戶籍司司丞許琺的賞識。
郭家的輩分是按照“永昌和睦、仁愛友鄰”來排序的,郭永忠正好是“永”字輩,郭昌敬是“昌”字輩。
當然,劉君韬決定任命郭昌敬爲教化司司丞的時候,劉子安和藍思齊都在背地裏提醒過劉君韬,二人都是擔心郭永忠一派勢力太大。
畢竟此時的幕府之中,民部、商部的人都是原先魚山集的人,都算是郭永忠的老人。
就連軍部兵備司司丞張白圭,也是和郭永忠關系甚好,原先也是魚山集的老人。
但是劉君韬卻是堅持任人唯賢,不管是哪一派别,隻要有本事,就該重用。
當然對于劉子安和藍思齊的提醒,劉君韬也是記在心中,畢竟不管是哪一個勢力,隻要發展起來之後,肯定是要分化出不同的派别的,對此劉君韬并不反對,也不反感,隻要各派别之間不要相互争鬥、無休止的内耗便可!
至于良性的競争,劉君韬甚至還舉雙手贊成。
成立民部教化司的命令已經簽署,中樞部也行文發了下去。
之後,劉君韬便帶着郭沐英,以及兩個兒子離開了濟南府城,在五百重甲鐵騎和五百精銳鳥铳手的保護下,前往了玉山鎮。
此番劉君韬帶着妻兒返回玉山鎮,一者是爲了回去看一看鄉親們,二者也是想要看一看沿途的情況,對各部将士和沿途的産業,以及玉山鎮的各項事業視察一番。
劉君韬離開濟南府城之前,便讓副總兵胡德行暫時管理幕府事宜。
劉君韬一行自濟南府城一路向西,沒幾天的功夫便趕到了兖州府的平陰縣。
這一路上,雖然有郭沐英母子三人随行,但是并沒有太過耽擱,三人也沒感到太過疲憊。
此時山東各府縣之間的官道,已經全部由民部牽頭、商部出錢糧進行了修繕,雖然現在還有不少地方的官道正在施工中,但大部分已經竣工完畢了。
從濟南府城到平陰縣的這段官道,不但路面拓寬了一倍,而且還全程鋪上了水泥,實現了路面的硬化,來往行人再也不用擔心雨雪天氣路途難走、泥濘了。
爲此,商部已經先後六批撥下了三百九十餘萬兩銀子,以及九十五萬石糧食,而且随着後續工程的延續,商部還在不斷的調撥錢糧。
索性現在商部的衆多産業收入劇增,而且各處商賈、士紳等每年繳納的費用也是逐年遞增,使得商部完全能夠承受這麽巨大的開支,而且還能有所盈餘。
沒過多久,劉君韬一行人便出了平陰縣,朝着滑口鎮前去。
待衆人趕到一個路口的時候,民部雇傭的兩個當地青壯正在指揮來往行人。
隻見二人都是各自揮舞着一面小旗子,其中一人的旗子是紅色的,一人的旗子的綠色的。
這就和後世的紅綠燈一般,行人見到紅色旗子舉起,便在路口等候,讓另外兩個方向的行人先走,待到綠色旗子舉起才會繼續前進。
同時,郭沐英也是發現,來往的行人絕大部分都是在靠右趕路,看來也是民部定下的規矩。
雖然這些規矩在郭沐英看來有些奇怪,但是官道上的人潮卻比以往順暢了許多,東西向和南北向的人潮互不打攪,整條官道上都是整齊無比。
“真是長見識了!”
郭沐英笑着對劉君韬說道“夫君做的這些事情,都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一定會名揚天下的!”
劉君韬笑着說道“才做了這麽一點事情就能名揚天下嗎?”
“才不是這麽一點呢!”
郭沐英指着旁邊經過的一輛馬車,說道“你看!那輛新式馬車肯定的玉山車輛廠出産的,上面的車牌不是用于登記的嗎,我猜,這個制度不但可以讓民部有一部分車牌售賣的收入,而且一旦這些馬車的車主撞到人了,或是牽扯到官司之中,還可以利用車牌來進行追查。夫君,我說的對嗎?”
“哈哈!”
劉君韬笑着說道“夫人真是聰慧,正是這樣!”
“如果這樣還不能名揚天下,那還有什麽人可以?”
正說着,衆人便趕到了滑口鎮,當天天色已晚,衆人便在鎮上的醉中仙酒樓住下,明天上午便可以趕到玉山鎮。
此時,劉君韬也是得知,衍聖公派了單先生前來,已經等候在玉山鎮了。
次日上午,劉君韬一行早早的啓程,沒過多久就趕到了玉山鎮。
玉山鎮頓時沸騰了,鎮上幾乎所有百姓都是湧上街頭迎接劉君韬。
此時的玉山鎮已經可以用大城市來形容了,到處都是三、五層高的百姓居所,就連七、八層的房屋都比比皆是,可見玉山鎮百姓的富庶。
劉君韬原先在玉山鎮内的院子,此時還有專門照料着,劉君韬先是将郭沐英母子三人安頓好,而後便将已經等候兩天的單先生接了過來。
見面之後,二人也是寒暄了一陣,劉君韬便詢問道“先生此來,可有什麽事情?”
單先生則是笑着說道“總鎮,此番其實并沒有什麽大的事情,隻是衍聖公聽聞總鎮回來了,讓我過來探望一下而已。”
“哈哈!”
劉君韬笑着說道“衍聖公也太客氣了,以咱們的交情,不用這些客套的。”
“其實不然!”
單先生說道“總鎮現在可是名揚天下啊,總鎮此番北京一行的事迹已經傳遍了山東、南直隸,以及整個江南各省,可謂是人盡皆知,現在總鎮已經是和朝中大佬一樣的名人了,總鎮有這樣的聲望,衍聖公自然是要看重一些的!”
劉君韬聞言有些詫異,沒想到明代的消息傳得這樣快,而後單先生更是說道,現在各地都有大家族在托人送禮,就是想要和山東鎮、玉山鎮搭上關系,不行的話,便有不少人退而求其次找上了孔府的産業。
也正是因爲這樣,衍聖公近來可是賺了不少銀子!
單先生言語之間,也是充滿了對劉君韬的感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