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鎮是長城防線上的重要城鎮,銜接山西鎮和宣府鎮,自古爲兵家必争之處,素有“北方鎖鑰“之稱,
大同在戰國初已發展爲軍事重鎮,大明洪武五年,大将軍徐達奉命率軍民增建大同城,使之更爲堅固完善。
其城呈正方形,城牆夯築,外包青磚。城防中馬面林立、角樓衆多,城牆外面還有壕溝、攔馬牆等防禦設施,可謂是易守難攻。
自從也先率領二十萬鐵騎南下以來,大同鎮城便開始實行堅壁清野,将城池周邊村鎮中的百姓、糧草、财物全部集中到了城池之内。
并且在大同鎮總兵府的組織下,明軍将士還組建了社兵,由官府發給兵器。
這些社兵皆由城内各坊富戶、所出,民家有數十金産者出兵一名,或兩家出兵一名,百金産者出兵二名,巨商亦然。
每社社兵五十名,擇各坊殷實素行生員、鄉紳、宗室爲長領,由大同鎮城内官軍中各把總、百總分别統領。
大同鎮城内有六十多坊,計得社兵三千餘人,分五總社,制旗六十多面,每人給社票一紙,凡腰中系無憂縧帶者,皆是大社中人。
而且這些社兵不需糧饷,又盡爲城内富家子弟,身強力壯不說,對城外的鞑虜還有着刻骨的仇恨,決不可能内應通敵。
他們沒事團練習藝,有事登陴守禦,成爲大同鎮城守衛的一支重要輔助力量。
與此同時,大同城内的官府還增加了搭棚救濟的力度,并且懸賞的消息傳出,凡是社兵、軍民斬殺一個瓦剌士兵,便可到城内州府衙門領取五十兩白銀,于是全城振奮。
不但城内官軍和社兵紛紛摩拳擦掌,就連衆多的亡命之徒,還有民間百姓,也都是自發的攜帶弓矢刀槍登城守衛,一時間大同鎮城内氣勢高漲。
沒過多久,也先便率領二十萬瓦剌大軍掃清了大同鎮城北面的大多數堡壘、據點,瓦剌大軍的前鋒己到城下!
隻見三萬瓦剌大軍步騎交加,将近兩萬人的瓦剌鐵騎徘徊在城北的“攔馬牆”之外,一萬多瓦剌步兵則是于攔馬牆外曳枝場塵,作疑兵之狀,以便讓城内軍民驚疑不定,不知他們來了多少人。
同時瓦剌的哨馬不斷遊移,甚至作逼迫大同鎮城第一道防線“攔馬牆”内守軍之态,惹來明軍将士一陣陣慌亂,畢竟此時城内的守軍兵力不多,就算是加上三千多社兵,也隻有三萬之數,剩下的兵馬都已經随同大同鎮總兵官一起被瓦剌圍殲了!
這些瓦剌前鋒在城外耀武揚威一番之後,便于城北十五裏外紮營,并且開始趕制攻城的各種器械。
四天之後,也先率領瓦剌主力大軍來到,隻見二十萬瓦剌鐵騎浩浩蕩蕩,軍馬連綿近百裏。
如果從高空看下去,從大同鎮北面的數條官道上,盡是戴着氈帽、身穿布甲、铠甲的鞑虜海洋,滾滾有若燎原之火。
“這鞑虜兵馬也太多了些……”
此時,城外密密麻麻的瓦剌大軍有如蝗蟲一般,他們黑壓壓的先鋪滿了大同鎮城北面的平川之地,接着這股浪流又蔓延到城南、城西、城東……,直到将大同鎮城團團包圍,并且占據了城外所有的戰略要地。
以瓦剌大軍一隊人馬一杆戰旗來算,随便一數,就是幾萬杆旗幟。
這還不算随軍而來的羊群、負責後勤的部落婦孺,都算下來的話,此番也先揮師南下,率領的人力幾乎有三十萬之多!
此時,負責城防的大同鎮副總兵薛桐臉色有些難看,蟻多咬死象,大同鎮城内雖說連上社兵有近三萬人,不過瓦剌的兵馬實在是太多了。
感受這撲面而來的壓力,北城牆上的明軍将士和社兵都是臉色蒼白,就連副總兵薛桐也是緊抿着嘴,雙拳緊握,牙關緊緊咬着。
不過,大同鎮的明軍将士畢竟是九邊精銳,他們常年和瓦剌大軍打生打死,此時就算是瓦剌大軍人多勢衆,但憑借着大同鎮城的堅固,衆将士也是雖驚不亂。
此時,城外的瓦剌大軍主力剛剛趕到,正在紮營休整,一時半會還不會進攻,所以大同鎮副總兵薛桐便帶着一隊親兵在城牆上巡視起來。
城池早己作好了作戰的準備,城牆上滿是三三兩兩的軍士,有明軍将士,也有衆多的社兵,甚至是自發登城的百姓、豪傑。
其中當屬明軍營兵裝備最好,每人都有對襟棉甲與罩甲,餘者社兵不過戴着紅笠軍帽,青衣戰裙外披個褡護,衣甲都頗爲破爛。
當然,這些将士的兵備與兖州鎮将士比起來,還是寒酸了不少,根本沒有可比性。
這一天,也先并沒有着急攻城,而是在大同鎮城外紮下了一大片巨大的營壘,幾乎将大同鎮城對外的主要道路全部切斷了。
到了入夜時分,大同鎮城的城頭上燃起了一個個火堆,火堆旁成群,圍坐滿了烤火的将士、社兵。
不過眼看瓦剌大軍來到,不少的守軍将士皆是擁到城頭緊張的向外眺望,十分擔心瓦剌兵馬會趁着夜色開始攻城。
此時,副總兵薛桐一路巡視過去,城頭上的衆将士紛紛向其施禮。
薛桐看着衆将士都是緊張不已,便對一個士卒說道“兄弟們,鞑虜大軍來了,你怕不怕?”
那士卒怪叫道“怕個球,大不了腦袋掉了碗大一個疤,鞑子來了正好,開打之後殺一個鞑子,就有五十兩賞銀。大口喝酒,大碗吃肉,夠我享用幾個月了。”
話音剛落,周邊的衆将士便一片哄笑,薛桐見狀也是微笑道“軍心可用。”
巡視一番之後,薛桐便回到關内的部署裏,看着案桌上的輿圖,薛桐便陷入了沉思“看眼下這情形,鞑子攻城戰策便是四面齊攻,肯定是想要趁着朝廷援兵趕到之前拿下大同鎮城。不過若是我軍得力,鞑子雖擁兵二十萬衆,以大同鎮城的險要,想要堅守下去也不是不可能之事。更何況,大同鎮城四處城門外還各有一座小的關城,更是易守難攻。”
如果從天空看下去,大同鎮城巨大的城池外,主城居中,又有東、西、南、北四關分布四面,與核心互爲犄角,易守難攻。
所謂四關,便是關城,一般爲豎立的長方形狀,說白了就是四座,都是對着四面城門方向,以城門道路與大城相連,距離一般是兩裏之内,甚至隻有百步左右。
便如山西汾州古城便有四個關城,主城與各個關城相距都隻有一百多步。而且四個關城很大,特别是東關,基本與主城一般大,兩城城牆相隔不過一百多步,餘下中間一條狹長的地帶。想進攻汾州主城東門,不但兵力展不開,甚至還要冒着兩面城牆火力夾擊,死傷慘重的危險。
大同鎮城同樣如此,東關、西關、南關、北關護衛着大城,各個關城同樣有甕城、護城河,壕溝。
再加上關城和主城外圍都有“攔馬牆”、壕溝,可以說環繞大同鎮城形成了一道道堅固的防線,相互間的支援也非常便利。
如果守軍得力,以大同鎮城主城與四關的堅固,也先所部想攻破大同鎮城,其實是非常艱難的。
不過,副總兵薛桐還是搖了搖頭,說道“此番營兵主力都是集中在北關和主城北城牆一帶,所以除北關外,餘者三關戰情,皆要做最壞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