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後,兵部尚書于謙在家中正在看着劉君韬和南直隸大佬之間沖突的最新情況,畢竟雙方的沖突是這次朝野争議的爆發點,于謙還是對事态的發展很是關注的。
得知南直隸的諸多豪商大佬中,剩下的于家、田家、曹家都是被劉君韬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劉君韬麾下玉山鎮的商貨,以及山東各地商人的商貨都是在南直隸和江南各省頗受歡迎,不但深受各地百姓和小商販的喜愛,而且将江南各地的同類商貨大部擠出了市場,已經将江南各地大商人打壓得苦不堪言。
于謙見狀也是不禁啧啧稱奇:“真是沒想到,劉君韬這個兖州鎮總兵官不但帶兵打仗是一把好手,就連做生意也是做得有聲有色,剛剛崛起數年之久,能有多少實力,竟然可以壓着那些傳承了幾十、數百年的江南豪商猛打,真是不簡單啊!”
由此,于謙心中對劉君韬的評價也是更進了一步,将其從一個武将,評價爲一個奇才!
就在于謙感歎的時候,一個下人走了進來,行禮說道:“啓禀老爺,兖州鎮總兵官劉君韬派人送來了一封奏折,說是請老爺代爲呈奏朝廷,還請老爺過目!”
于謙聞言連忙将書信接了過來,屏退了下人之後,便有些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
“末将聽聞近日朝中動蕩,心中倍感焦慮、夙夜難寐。如今國朝初定、九邊才穩,正是文武齊心鞏固國本之時,可朝中心懷叵測之人卻一心争權奪利,不顧國家安危,此乃禍國殃民之舉!”
“末将不才,也常看史書:昔日我華夏漢唐之盛、舉世無雙,兩代文臣武将無不齊心協力、共商國是,彼時不論文官、武将,皆有崇文尚武之精神、出将入相之才略,居廟堂則各司其職,處地方則盡力本份,故此國家才可文盛武強、社稷鼎盛!”
“轉而到了兩宋之時,國家崇尚文治而荒廢武備,朝中文官專權而驕橫,朝中武将卑微而無能,每逢戰事皆是以文禦武,大軍行止臨陣皆由文官專斷,是此終兩宋之世,備受鞑虜之侵擾,不複漢唐之盛況!此乃以文禦武之下場,我朝豈可重蹈覆轍!”
“及至洪武皇帝驅逐鞑虜、恢複中華,我大明始終崇尚武備。先有洪武皇帝北擊殘元于草原,後有永樂皇帝五征鞑虜于漠北,可見國朝武力之強盛,将士之鐵血!唯有國朝武力強盛、将士鐵血,我華夏才可固若金湯!”
“而今,朝中奸邪小人竟然以土木堡一戰之敗,便徹底否定國朝崇文尚武之國策,于朝堂之上糾集群臣争權奪利,極盡打壓武将、争奪軍權之實,企圖重現兩宋以文禦武之策,此乃亡國之舉、殃民之議!”
“朝中文武分途,理應各司其職,文官掌管民事,以安百姓,武将主掌征伐,以壯國威,此乃天命,豈可擅改!朝中妄議此制者,實乃國賊罕見,末将鬥膽請殺之!殺之,則國家可安;殺之,則百姓可安!”
于謙看完劉君韬這封信之後,隻覺得自己心中湧起了滾滾熱血,隻覺得渾身充滿了無窮的戰意。
劉君韬隻是一鎮總兵,都有膽子上奏折痛斥那些争權奪利之輩,自己這個兵部尚書豈能無所作爲!
于是在第二天早朝之際,于謙便将劉君韬的這份奏折當堂誦讀了一遍,而後便呈給了景泰帝。
而後,于謙便在朝堂之上大聲斥責争奪權柄的文官,并且引經據典的說明了文官武将各安其職的重要性,還特意将劉君韬奏折中提到的漢唐和兩宋的例子說了一下,主張衆朝臣将議論的焦點重新放在兖州總兵府和南直隸豪商之間的争鬥上,不要在文武權柄上再做争論了。
“古人有言:儒以文亂法!權柄應如何歸屬,朝廷自有法度,豈能由爾等肆意撺掇!”
“就連一個地方總兵都能看明白的道理,你們這些飽讀詩書的文官大臣,竟然信口雌黃,散布歪理邪說,真是豈有此理!”
面對于謙的痛斥,朝中的文官卻是絲毫不予理會,根本沒有将議論的焦點轉回到劉君韬和南直隸豪商之間的打算。
這些文官不但紛紛對于謙展開反擊,而且還當堂彈劾兖州府總兵劉君韬,斥責其妄議朝政,甚至指責劉君韬的奏折是在威脅朝廷,應立即派出錦衣衛将其逮捕入京。
“哼!妄議朝政?大明律可沒有任何一條規定,總兵官不能上折子!難道說,諸位大人的話比大明律還要大!”
于謙一句話便将那些文官噎得說不出話來,不過這些文官都是吵架的高手,眼見此路不通,便立刻轉變了角度,緊接着便開始在劉君韬的奏折中挑肥揀瘦、雞蛋裏挑骨頭,甚至是斷章取義,極盡胡攪蠻纏之能事。
轉眼之間,朝堂上便再度陷入了争吵之中,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甚至幾個武官見到那些文臣強詞奪理,氣得要當堂将其暴打一通。
那些文官見狀索性直接躺在了地上,大呼“斯文掃地”,一時間朝堂之上變得混亂不堪。
與往日不同的是,今天兵部尚書于謙也是戰意昂揚,和衆武官一起據理力争,絲毫不退讓,不斷斥責争權之文官。
與此同時,景泰帝沒有理會朝堂上的亂象,而是在巨大的争吵聲中仔細看了一遍劉君韬的奏折,心中不由十分震驚。
景泰帝也是沒想到劉君韬區區一介武夫,竟然會有這樣的文采和見識。
“看來,這個劉君韬還真是一個人才啊!”
景泰帝又想起之前北京保衛戰的時候,劉君韬率兵兩萬八千屢戰屢捷,先後幾戰皆勝重創了瓦剌大軍、立下了赫赫戰功,心中對劉君韬的評價也是高了幾分。
“如此一個能文能武、見識高深的臣屬,朕還是要保護一下的,不能讓那些文官亂咬了,要讓這個劉君韬對朕感恩戴德。如此一來,那劉君韬日後不但可以爲大明效力,也可以爲朕盡忠!”
景泰帝想到這裏,正好聽到大殿上的文官再次彈劾劉君韬,斥責其驕躁不法、幹擾朝政,于是便開口說道;“兖州鎮總兵官劉君韬雖然有些小的過失,但也是我大明的忠臣,是朕的良将!諸位愛卿就事論事便好,不必将劉總兵牽扯進來!”
景泰帝的這番話剛一說完,原本還熱鬧非凡的大殿上頓時鴉雀無聲。
衆文官都是互相看了看,好像都明白了什麽。
于謙也是疑惑的看了看景泰帝,不明白一直不發表見解的景泰帝,爲什麽突然維護了劉君韬一下。
不過這段小插曲并不影響朝中文官的熱情,轉眼之間朝堂上的争吵便再度響起。
不過這一次,大殿上的文官将全部的火力都對準了兵部尚書于謙,以及朝中的衆多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