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劉君韬便給駐守在徐州的後營參将嚴虎下令,以“操練大軍、嚴防奸細”的名義,率部封鎖南直隸北上兖州府的所有官道,隻要是南直隸的商賈、大戶、豪族家人,一律臨時關押,反抗者就地處斬!
對于其餘百姓人等,也要嚴加審查、搜查,絕不能讓于家、田家、曹家的人手混進兖州府。
同時,劉子安也是派出快馬北上北京城,将于家家主于邵秦、田家家主田尋、曹家家主曹寶壘勾結朝中大臣貪贓枉法、斂财肥私、魚肉百姓的證據遞交給了兵部尚書于謙,一同遞交的還有另外已經身死的八個南直隸大佬的證據。
于謙收到這些證據之後頓時憤怒不已,第二天便進宮将這些證據全部呈給了景泰帝。
次日早朝之時,景泰帝在朝堂之上大發雷霆,當場便要将與于家家主于邵秦、田家家主田尋、曹家家主曹寶壘相勾結的七名大臣下诏獄。
但是右都督石亨聯合一衆禦史言官加以阻攔,言道:不能聽信劉君韬的一面之詞就抓捕大臣,應當等到于家、田家、曹家呈上證據之後,将雙方的證詞、證據加以對比之後再做定奪。
一時間,朝堂上的禦史言官和衆多文官都是紛紛附議,景泰帝見狀也是有些遲疑。
就在這時,兵部尚書于謙和一衆武官紛紛反駁,要求景泰帝嚴懲這七名官商勾結的貪官,以正朝綱。
頓時,朝堂之上争吵不斷,雖然于謙等武官人數少,勢單力薄,但畢竟有劉君韬提供的确鑿證據,再加上景泰帝也是對這些證據頗爲認同,所以雙方暫時争得不可開交。
過了一會兒,景泰帝眼見事情一時半會兒出不了結果,便下旨将那七名涉嫌官商勾結的大臣暫時歸家看押,而後便退朝再議。
此後一連十餘天,朝堂上的争論焦點便是劉君韬提供的這份南直隸大佬和朝臣相勾結的證據,于謙和石亨各帶文武官員擺開架式争吵不斷,景泰帝也是不時加入“戰團”,一時之間大殿之上熱鬧非凡。
不過,讓石亨和與之同盟的文官焦急不已的是,那些南直隸大佬始終沒有送來任何證據,從始至終衆人都是口說無憑,面對于謙等武官的“攻勢”,漸漸的開始有些力不從心了!
這天,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貞在家中聚議,三人都是沒有想到,劉君韬一個區區的兖州府總兵,竟然有能力和南直隸諸多背景深厚的大佬打得難解難分,絲毫不落下風。
而且還能夠在短時間内搜羅到那麽多的鐵證,轉眼之間就将形勢推到了對衆人不利的局面上。
這時,曹吉祥扯着尖嗓子說道:“這件事情原本和咱們不相幹,隻是右都督念着那劉君韬不服管教,想要插上一腳,到現在卻是有些進退兩難了!右都督,這個樣子值得嗎?”
石亨瞪了曹吉祥一眼,冷哼一聲沒有說話。
徐有貞笑了一聲,稍稍緩解了一下尴尬,而後便沉聲說道:“右都督也許有自己的想法,這也不算什麽錯事。隻不過,那劉君韬和南直隸幾個豪商之間的争鬥,到現在竟然變成了朝中文武大臣的明争暗鬥,已經開始有些變質了,這可是咱們始料未及的!”
“沒錯!”
說到這裏,石亨也是說道:“現在朝中大臣已經顧不上太上皇和陛下之間的争鬥了,已經全都将注意力轉移到如今的文武之争上了!都是這個劉君韬,竟然可以借着和南直隸豪商的争執進而影響到朝政走向,我還真是小看了他!”
曹吉祥和徐有貞聞言不由對視一眼,二人都是問道:“右都督的意思是,如今朝政的局面是那劉君韬存心爲之的?”
石亨也不知道自己爲什麽會有這樣的想法,但心中就是這樣認爲的,如今的局面一定是劉君韬暗中指使的!
“沒錯!這個劉君韬志向不小,短短幾年的光景,便可以從一個不知名的草民豪強,搖身一變稱爲一鎮總兵,我當真是留他不得了!”
曹吉祥和徐有貞聞言都是不以爲意,二人都認爲劉君韬隻是一個地方總兵官,又在朝中沒有什麽勢力,怎麽可能會影響到朝政的走向,還能挑撥起朝中文武官員的争端?
不過,二人看着石亨的樣子,心中又是有些猶豫。
忽然,徐有貞暗暗想道:“難道說,這一切的局面都是那劉君韬精心策劃的?如果是這樣,那劉君韬可就真的是太可怕了,這需要多大的才智啊!”
這時,那石亨說道:“我看眼下的局面,咱們還是繼續和于謙鬥下去,絕不能退縮!”
曹吉祥笑了一聲,說道:“鬥下去倒不是問題,我和徐大人都沒什麽損失,不過就是推着那些禦史言官和文官去沖鋒陷陣。不過對于右都督而言,恐怕就沒這麽輕松了吧?”
石亨聞言不禁眉頭一挑,問道:“此話怎講?”
曹吉祥說道:“右都督本是武将出身,在邊關上征戰了多少年,這可是正經八本的武官!可是現在如何?右都督卻和文官們站到了一起,在朝堂上處處和武官爲難!也許右都督沒有注意,現在朝中内外的武官,可是都對右都督意見很大啊!”
徐有貞也是說道:“右都督還是多考慮一下吧,畢竟右都督的根基在武官之中啊!”
石亨也是眉頭緊鎖,顯然也是左右爲難,許久之後猛地一拍桌子,大聲說道:“好!這一次,我就不再出頭了,我就在府中坐看風雲變幻好了!”
接着,石亨又是十分惋惜的說道:“不過,這一次又要放過劉君韬一馬了!”
曹吉祥和徐有貞聞言不由對視一眼,二人都是沒有說什麽。
幾天之後,朝中的争論依舊在進行着,不過與前幾天不同的是,石亨、曹吉祥、徐有貞幾人全部偃旗息鼓了,不再和于謙等武官爲難。
但是,朝中的一衆文官大佬卻是越戰越勇,不斷向于謙等武官發難,大有借題發揮之勢,甚至不少的禦史言官開始羅織罪名,對于謙等武官進行彈劾。
此時,原本劉君韬和南直隸豪商大佬之間的争論已經沒有多少人提及了,取而代之的則是朝中文官、武将之間的争鬥,已經徹底上升爲大明的文武之争了!
而且,由于土木堡之變的慘敗,大明的武官集團和勳貴集團損失殆盡,現在朝中的武将幾乎都是新近提拔上來的,不但沒有資曆,而且能力和背景也無法和朝中文官相提并論,使得這場文武之争開始一邊倒的向文官集團傾斜!
于謙見狀更是憂憤交加,每天都是強打精神在朝堂上和那些禦史言官唇槍舌戰。
十幾天時間下來,朝中政務的處理不但開始變得不暢通,就連大明各地的文官武将也風聞了朝中的争鬥,開始變得火藥味十足。
與此同時,景泰帝眼見朝中文武大臣開始針鋒相對,全都将注意力從皇位之争上轉移開,不禁暗暗歡喜,開始暗中加快了針對太上皇正統帝的部署。
而對于朝中的這場大争論,景泰帝也是十分微妙的保持了沉默,任由文武大臣互相争執不休,自己則是推到後面維持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