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沒過多久,正統帝兵敗土木堡,自己被瓦剌大軍俘虜的消息便傳開了,一時之間舉國嘩然,朝野震動。
此時,整個京城都陷入了極度的混亂之中,城中開始出現大批的地痞惡霸趁亂橫行,不少百姓都是遭了秧,以至于城中百姓紛紛關關門閉戶不敢上街,或是舉家外逃離開了京城,整個城池都是活脫脫一幅末世畫卷。
土木堡一戰,明軍五十萬大軍中傷者居半,死者三之一,被俘數萬人馬,京畿駐軍一戰盡沒!
同時,随軍出征的文武官員亦死傷上百人,損失馬匹二十萬匹,衣甲器械辎重損失無數。
這場大敗可是國朝自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慘敗,甚至不少朝中官員都是哀歎土木堡之敗,國朝根基盡失!
在土木堡之變死難的群臣中,太師英國公張輔、泰甯侯陳赢、驸馬都督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埙、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王貴、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邝野、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禦史鄧栗、翰林院侍讀學士張益、通政司左通政龔全安、太常寺少卿黃養正、戴慶祖、王一居、太仆寺少卿劉容、尚寶少卿淩鑄、給事中包良佐、姚銑、鮑輝、中書舍人俞拱、潘澄、錢禺、監察禦史張洪、黃裳、魏貞、夏誠、申佑、尹竑、童存德、孫慶、林祥鳳、郎中齊汪、馮學明、員外郎王健、程思溫、程式、逯端、主事俞鑒、張塘、鄭瑄、大理寺副馬豫、行人司正尹昌、行人羅如墉、欽天監夏官正劉信、序班李恭、石玉等五十二人皆死于混戰之中。
其餘數十人則是被瓦剌俘虜,随着被俘的數萬明軍将士一同被瓦剌大軍斬殺!
可以說,大明武勳集團和勳貴集團同時遭到了滅頂之災,不但這兩大集團在朝中爲官的大臣死傷慘重,而且五十萬大軍之中的将佐,絕大多數都是這兩大集團之中出身,也是一戰損失殆盡!
一時之間,京城之中文官集團的不少大臣都是紛紛彈冠相慶,甚至飲酒慶祝,和國朝大敗的情形相比,顯得格格不入。
與此同時,經此一敗朝堂之上已經徹底亂套了,這麽多的大臣同時戰死,不說别的,但是朝廷的正常運轉就已經無法再維持下去了,六部、三法司、二十四衙門都出現了運轉不暢的情況,甚至一些官吏擔心瓦剌大軍殺到京城來,直接棄官逃跑了!
面度如此亂局,朝中大臣開始緊急商議起來,準備善後事宜,不出意外的,衆朝臣再次争吵了起來。
這一次,衆朝臣争吵的關鍵點在于是否議和。
不過此番争論并沒有持續太久,畢竟大明立國以來一直秉承着不和親、不稱臣的祖訓。
一小部分朝臣想要通過議和來換回正統帝的提議,很快便被絕大多數朝臣否定了,大多數大臣都認爲,就算放棄正統帝而另立帝位,也絕不向鞑虜議和!
就在朝中議論紛紛,始終沒有一個結論的時候,兵部右侍郎于謙卻是坐不住了。
土木堡一戰,五十萬明軍土崩瓦解,雖然陸續有十萬左右的潰兵逃了回來,正在宣府鎮、大同鎮,甚至是京畿西部州縣整頓,但是這些兵馬已經不可能再上戰場了,這些兵丁已經被瓦剌鐵騎吓破了膽!
于是,于謙隻能依靠各地北上進京的數支大軍,憑借此時聚集在京城周邊的十幾萬大軍來重新構建起京城的防禦體系。
此時,于謙已經下令京城全城戒嚴,所有軍民百姓不得出入,同時調集五城兵馬司的兵馬平定街面動蕩。
幾天之後,京城内外動亂的勢頭終于是得到了遏制,五城兵馬司在三天之中就抓獲地痞惡霸數百人,這還不包括當街斬殺的上百惡霸遊手。
同時,由于京城已經戒嚴,各處城門都已經關閉了,所以京城外面轉眼之間就聚集起數萬百姓,這些百姓都想要進城避難,而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多。
對此,于謙立即調集駐紮在城外的各路兵馬,将聚集起來的百姓全部遷移到京城周邊的平谷、順義、延慶州、懷來州、密雲等地,并且下令各地駐軍不得放任屬地百姓逃離。
此外,于謙還責令北鎮撫司立即在京城之中清查細作,還将所有蒙古商人、百姓看管起來,防止瓦剌細作偷開城門。
經過于謙這一麽一番努力,京城外面聚集起來的百姓大潮才散去,将一場即将爆發的災難消弭于無形之中。
這些事情,劉君韬全都是看在眼裏,心中也是對于謙十分欽佩。
“這位于大人真是一位幹實事的,單論這番做事的手腕,朝中的那些大臣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上!”
白玉興、陶吉新等人聞言也是頻頻點頭稱是。
與此同時,于謙不斷到前來馳援的各軍之中視察,顯然是已經開始整頓軍備了。
劉君韬見狀也是摩拳擦掌,準備聽從于謙的調遣,在京城大幹一場。
張骁軍、陳子平、高冉、周宗勝、孫緒等人也同樣是躍躍欲試,衆人都想要會一會瓦剌鐵騎,同時更是想要打敗瓦剌大軍,以洗刷土木堡之敗的恥辱!
可是讓劉君韬等人萬萬沒想到的,于謙整頓各路大軍的行動還沒開始,便被朝廷給叫停了!
劉君韬聞訊一臉的不可思議,急忙召集随軍出征的贊畫部司丞張玉清、探查部部長劉子安商議。
二人都是一緻認爲,此時朝中一定還沒有統一意見,對于如何應戰即将殺來的瓦剌大軍,朝中一定的正在争論之中。
于是,劉君韬便命令劉子安動用一切手段查清楚,現在朝中到底是怎樣的局面。
同時,劉君韬也開始考慮,如果瓦剌大軍殺到了京師城下,朝廷還沒有及時統一意見,那自己将如何應對這樣的局面。
雖然,劉君韬知道曆史上的北京保衛戰大明打赢了,而且赢得十分幹脆,但此時的局面已經和曆史上的有些不一樣了,難保說過程中不會出現什麽偏差!
所以,劉君韬隻能萬分小心,做好萬全的準備來應對。
劉君韬召集了各營主将到中軍大帳議事,張骁軍、陳子平、高冉、周宗勝、孫緒等人紛紛趕來。
見衆人都到齊之後,劉君韬便命令衆人嚴守大營、約束各營将士,沒有自己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出入大營。
同時,劉君韬猶豫了一下,便繼續說道“此外,我希望諸位牢記,我軍是奉了兵部命令前來駐守京畿的,所以我軍隻聽從兵部右侍郎于謙的命令,其餘的人不管官職多大,我軍都概不奉命!”
衆人聽了劉君韬的話,都是心中駭然。
劉君韬的命令已經說得再清楚不過了,此時朝中各方已經吵開了鍋,難保不會有人盯上京城周邊的數支大軍,甚至會想辦法指揮各部奪得軍權,所以劉君韬才會預防萬一下達這樣的命令。
而劉君韬的命令也已經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這就是要和朝中的文官勢力保持距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