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廟雷擊事件的真相,終于水落石出,算是解決了。小昏侯既然不再追究,此事便也過了。
接下來也是該把新制,解決掉了。
“衆卿,今日大午朝,要把新制方案敲定。孔卿,你可有上奏?”
項燕然問道。
“臣有奏。
臣率丞相府,草拟了一份新制方案,建議采取‘中正制’:
以我大楚皇朝一名德高望重的大儒,爲中正官,以保證不偏不倚。
由中正官,在整個大楚百郡遴選人才,舉薦參加殿試,出仕爲官、吏。”
孔寒友遞上一份奏章,立刻說道。
他深思熟慮的醞釀許久,依然覺得“中正制”最爲穩妥,才能讓更多的儒生被舉薦上來,參與朝政。
這一次,因爲謝胡雍前丞相的前車之鑒,“由王侯、二千石高官舉薦出仕的歲舉制”已經被推翻,也沒有門閥勳貴派官員站出來,反對這“中正制”。
門閥勳貴派也認栽了。
行!
中正制就中正制吧!
但是,争鬥并未停止。
就算采用新制,也要保證門閥勳貴派的利益,不能被儒派給一鍋端的拿走。
關鍵,在于中正官的人選。
立刻有門閥派的朝臣站出來,道:“小臣,推薦監察百官的禦史大夫王肅大人,爲中正官。
禦史大夫身負監察百官之任,不偏不倚,方能公正不阿!換其他人,可未必能保證公正。”
“臣等附議。”
門閥派的衆官員們紛紛發聲。
隻要門閥派的新領袖,王肅大人掌握着舉薦權,依然能夠保住門閥勳貴派的利益。
“且慢!”
立刻有一名禦史跳出來,“丞相孔大人,乃是百官之首,爲朝廷選才,他才是更合适的中正官人選!”
“不妥,丞相大人身爲百官之首,已經有每年考核提拔底層百官的大權。豈能再爲中正官,舉薦舉子入仕?”
“禦史大夫也不行,身爲監察官。若是舉薦官員入仕,這很容易帶來舞弊!”
“還是選一位在野的大儒,出任中正官,比較合适!”
眼看短暫平靜下來的朝堂,頓時又吵鬧成了一鍋沸粥。
兩派官員各抒己見,面紅耳赤,不願相讓。
這一争吵,便是近一個時辰的時間。
中正官的舉薦權力太大,兩派顯然都不肯放棄。
楚天秀都在打哈欠,他在殿内站久了,昏昏欲困。
這朝堂之争,聽的是無聊透頂啊!
你說他們兩派争的都是個什麽勁,無非都是想把自己人舉薦上去而已,哪個是真心爲大楚皇朝着想的?!
楚天秀尋思着要不要站出來,要不要幹脆把後世執行了兩千年的“科舉制”拿出來?
科舉制那可是兩千年的大神器,否則也不會任憑唐、宋、元、明、清這些皇朝不停的更替,卻每個朝代依然施行科舉。
不過,想了想。
他要是把“科舉制”拿出來,自己也沒撈到好處啊!
白白貢獻一個極品方案,太虧啊!
這可是“知識産權”,科舉制方案,可是價比真金的知識産權!
知識産權是要付費的!
誰給我付費啊?
皇帝?
儒派的孔寒友?
門閥勳貴派的王肅大人?
找誰來爲科舉制方案,支付這筆“知識産權”費用呢?
楚天秀心頭腹诽着,還是忍住了沒說。沒撈到好處之前,肯定是不能把這大招放出來。
...
眼看,都已經是傍晚時分,依然未能争出一個合适的結果。
中正官的權力極大,必須有一個穩妥的,衆臣都認可的方案才行。最大的難點,就是兩派官員都想要拿到這個位置。
門閥勳貴派已經損失了執行六七十年的“歲舉制”特權,自然不肯在中正官上退讓。
皇帝項燕然都無奈了。
他也不能太傷了衆門閥老臣的心,還是要穩妥點——最起碼,需要門閥派系官員們主動點頭同意,就像謝胡雍自己主動提出辭官一樣,他這皇帝順勢答應下來。
而不是皇帝,強行逼迫他們點頭。
這眼看着已經落日時分,難道又這樣毫無結果,要等待下一次大午朝?!
不行。
還是得一鼓作氣,抓緊把新制方案給敲定。
這是庚子新政,第一個大改革。
否則拖拖拉拉,又是小半個月,朝廷諸多政務都要被耽擱了。
“衆卿商議半日,已經頗爲疲倦,且在宮内用晚膳,稍事歇息,一個時辰之後再上朝,繼續商議。
今晚不把新方案敲定了,縱然是到了深夜,也不得退朝!”
項燕然道。
他也要去吃點東西,墊一下肚子。
讓衆臣在宮裏吃個飯,回頭再繼續敲定新制。
...
衆王侯、朝臣們聽了,都傻眼了。
留在宮裏吃飯,吃完飯,繼續搞?
這可是從未有過的先例。
看來皇上是真鐵了心,非要今晚,把新制給拿出一個方案。否則不放他們回家了。
“用膳、用膳吧!”
“吃飽喝足,才有氣力争吵。”
丞相孔寒友道。
衆朝臣們無奈了。
很快,皇宮裏的禦膳房端來飯菜佳肴。宮裏人多,晚膳都是早就準備好的,給各個後宮準備的。
現在,先端來給大臣們享用了。
楚天秀晃晃悠悠,來到孔寒友旁邊坐下。
孔寒友正要用膳,看到小昏侯居然主動過來搭讪,必有所圖,不由笑道:“哎呦,小侯爺,這是何事賜教?”
“孔大人,可記得我之前提給你們的第三份協議?
隻要你肯簽,我給你支個大招,保你們儒生,從此以後大量入朝,占個七八成是毫無問題,門閥勳貴派絕對擋不住。”
楚天秀低聲道。
孔寒友目光異色,沉默良久。
前面兩份協議,“董賢良欠下人情、助小昏侯成爲新制第一任主考官”,已經被小昏侯給拿走了。
中正官是舉薦人,并非主考官。
這主考官一直都是皇帝親自擔任,新制未敲定之前,孔寒友也沒有提這事情。
第三份協議,卻是讓小昏侯成爲儒派的名義“副教主”...這個副教主的位置,有些荒唐,有名無實,近似于副領袖吧。
“哦,真有這等妙招?”
孔寒友懷疑道。
要是小昏侯,真能讓天下無數儒生進入朝堂,占七八成的人數,這對儒家乃是不世奇功,讓小昏侯成爲名義副領袖倒也不是不行。
可有這樣的妙招嗎?
“當然有!”
楚天秀立刻道。
“說來聽聽!”
孔寒友道。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孔大人聽了,要是覺得我這一招不值,一句話,我當場把這份協議退給你。我小昏侯說話算話,童叟無欺。”
楚天秀笑道。
孔寒友目光閃動,袖内露出一張早就準備好的第三份協議。一直帶着,以備不時之需。
他倒不怕小昏侯欺騙他。
真要翻臉,身爲大楚主相的他,手握朝政大權,還是有很多辦法對付小昏侯的。
這不是不能。
而是值不值得去翻臉的問題。
再說,他孔寒友才是天下儒派領袖,他要是不認賬,小昏侯拿了“副教主”的協議也沒用。
“孔大人,你提議‘科舉制’。允許天下賢能者,自薦參加朝廷的考試,無需公卿、郡守大臣推薦出仕,中正官什麽的就更算了。
天下讀書人,你們儒生至少占了九成以上,隻要人人都有資格自舉。你們一擁而上,還怕在殿試,考不赢那些門閥士子?
你們儒生占了九成的人數,要是還考不赢,那也沒臉提什麽出仕爲官!對吧!”
楚天秀接過這第三份協議,附耳嘀咕了幾句。
孔寒友臉色一變,眼皮猛跳。
自薦?!
小昏侯,這是瘋了吧!
小昏侯是自薦出仕,所以他覺得天下讀書人皆可自薦?!
但是...這的确是大猛招啊!
不是一般的猛,是超級猛。
這是釜底抽薪,徹底廢了門閥勳貴派,讓儒派大舉入朝。
儒生雖然底層,出身微寒...可就是人多勢衆啊!
天下讀書人,儒生占了九成,那是往少裏說了。
光是這金陵城,就多達數千名儒生,一個個都是嗷嗷待哺,望眼欲穿,卻無法被舉薦,無法出仕。
要是把整個大楚皇朝百郡、千縣,難以計數的私塾的儒生都算上,十萬名儒生那都是少算了。
十萬儒生一湧而上,自薦赴考,人才濟濟,絕對把門閥勳貴派給淹沒了。
他孔寒友隻是從裏面挑出董賢良、晁方正這樣的頂尖儒生爲弟子,便輕易就壓制了門閥衆士子。
如果能施行“科舉制”,儒家必定大興!
讓小昏侯成爲儒派的副教主,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孔寒友興奮的顫栗。
但他還是有顧慮,壓低了聲音道:“妙是妙,可是門閥勳貴派那邊,會答應嗎?這對他們相當不利,他們要是反對自薦,這科舉制也不行啊!”
“這個交給我,我去說服王肅!不但讓他同意,還會大力支持。”
楚天秀拍了拍胸脯。
一個“科舉制”方案,同時賣給儒派和門閥勳貴派兩家。
甚至再賣給皇上,讓皇上也付一筆費用。
三家一起付費,少一家都不行。
他小昏侯吃飽喝足,那才叫,“大楚皇朝人人都無比尊重知識産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