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西夏使者尖腦袋裏兀這種粗鄙的家夥,他是不懂這些東西的。
看到範仲淹在那揮毫潑墨,他也隻會表面上配合一下:“好書、好書,好字、好字。”
實際上,他一句都沒看懂。
範仲淹停筆歪頭:“夏使可懂詩文?”
這一下就暴露了自己的無知,尖腦袋裏兀隻好搖搖頭:“不懂,隻是看起來範相公很厲害的樣子。
在下就感覺很佩服,很厲害。”
原來是個粗人,範仲淹心中暗笑:“夏使遠道而來,想是爲了邊關之事吧。”
尖腦袋裏兀點點頭:“很是很是,我們少主頗爲内疚,麟州西北屈野河以西的地盤實屬誤會。
乃是我們西北大将黎子明擅自行動,破壞了我遼夏兩國的關系。
我家諒祚少主已經将黎子明斬殺。
我們大夏國可将屈野河以西的地歸還給大宋。
我家少主還說了,此次誤會,對大宋深表歉意。”
“誤會?”
範仲淹冷笑一聲:“那還真是好大的誤會,麟州乃我西北要地。
你們夏國不顧兩國盟約,擅自用兵侵我國土,豈能是一句誤會就算了的麽。
夏使啊,你要知道,當初他們遼國侵我宋土,說的也是誤會。
就連他們說的話,都與你一模一樣。”
外交話語不必說透,點到即止。
尖腦袋裏兀和随行的西夏人員臉色變了,他們知道範仲淹這句話意味着什麽。
大遼侵宋,也是打着誤會的幌子。
結果呢,引起宋遼大戰,整個遼國都被吞并了不說,遼皇帝耶律宗真都投降了宋人。
耶律宗真那可是大遼國皇帝,和趙元昊并駕齊驅的人物。
論綜合國力,西夏都是最弱的。
人家大遼入侵大宋,就因爲誤會而滅了國。
如今這西夏又來入侵,範仲淹依舊是跟他說的是誤會。
擺明了,大宋就想吞并你西夏。
從趙祯不肯接見西夏使者,就可見一斑。
大宋,一統九州勢在必得了。
尖腦袋裏兀的額頭冒汗:“範相公,我們可稱王,能否保留我西夏軍事自治?”
這算是認慫了,畢竟西夏孤兒寡母的。
他們不想開戰,隻想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範仲淹隻是笑笑:“夏使想來是誤會了,我們大宋并未對你們西夏做出什麽。
你們如今便已經稱王,至于什麽軍事自治,老夫我聽不明白夏使這話是什麽意思。
我們大宋,并未與你開戰啊。”
對啊,大宋現在還沒打你。
你這話說的,趙元昊時期,就已經對宋稱王不敢稱帝了。
你現在再來問問我,說什麽保留你西夏軍事自治。
範仲淹又不傻,肯定不會中你的計。
現在大宋的兵力還在遼北,短時間内調不出手來對付你西夏。
西夏占了麟州西北屈野河以西的地盤,大宋一直沉默,并未有任何的表示。
正是這種可怕的沉默,讓西夏有些坐立不安。
等他們得知大遼戰敗的消息,加倍的惶恐起來。
于是,沒藏訛龐讓尖腦袋裏兀再次的出使大宋。
主要的目的,就是想探探大宋的口風。
誰知,人家宋皇帝趙祯壓根就不理你。
你來了,我就不見面。
皇帝不宣召,也不對西夏開戰,這是最難受的。
隻是從範仲淹模棱兩可的口中,得知這大宋威脅的意味甚濃。
可這也不能表明,大宋是戰還是和的意圖。
如果大宋想戰,滅掉大遼後轉手就對付西夏。
那西夏得未雨綢缪,先下手爲強。
趁着大宋無暇西顧的時候,先對大宋開戰。
但這樣也是冒着極大風險的,萬一大宋壓根就沒有吞并西夏的意圖。
此時你對大宋開戰,一來不占理,二來等于是捋虎須。
如果按兵不動,此時主動把麟州西北屈野河以西的地盤還給大宋。
萬一大宋就是想開戰,不管你現在道歉不道歉,不管你歸還歸還,他們就是想滅掉你。
那西夏此刻豈不是多此一舉了。
所以使者來宋的目的,就是想探探大宋的口風。
可誰知,宋遼關系破裂,宋夏的蜜月期也沒了。
兩國的關系,再次的進入冰點。
自始至終,範仲淹都沒有跟尖腦袋裏兀說出什麽有價值的消息。
大宋對于西夏的态度如何,範仲淹也是捂的極緊。
尖腦袋裏兀知道,再在東京城待下去也不會得到什麽有用的線索。
于是,他隻好帶着使者灰溜溜的回去了。
西夏似乎在走大遼的老路,國内分成了兩派。
一派主張對宋宣戰,先下手爲強。
另一派主張示弱,先把麟州西北屈野河以西的地盤還給大宋,使得大宋沒有開戰的理由。
那個宋皇帝不是号稱以仁爲本麽,求和認錯,占領道德制高點。
把占領的土地乖乖還給大宋,以最低的姿态面對他們。
這樣的話,宋人就沒有借口出兵了。
不同于大遼的主戰派思想,在西夏主和派占據了主流。
最重要的是,沒藏訛龐根本就不想開戰。
還有趙諒祚的母親,沒藏狼花也隻是想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
是以,西夏很快就歸還了麟州西北屈野河以西的土地。
西夏人本以爲會松一口氣,隻是,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歸還給大宋的土地,大宋并未接手。
也就是說,麟州西北屈野河以西的地盤現在是無主狀态。
西夏從此地撤兵,大宋又遲遲不肯接手。
就連此地的百姓,也是倍感意外。
更糟糕的是這裏的衙門,麟州西北屈野河以西有個朵各縣,原本大宋在此設立了一個縣衙。
可西夏占據這裏的時候,将縣衙的官員全部撤職,另外扶持了一些人成立了縣衙新班底。
此時就比較尴尬了,西夏從此地撤兵了。
留下來的縣衙還是西夏人扶持起來的,而大宋又遲遲不肯接手此地。
這就造成了朵各縣的縣衙,呈現出真空狀态。
縣衙兩撥縣令都不管事了,可此地的百姓還需要他們。
于是,百姓找了這波的縣衙,這波人不管。
又找到大宋那邊的原來那班縣衙,縣令也是不管。
無人管束,則總會有刁民鬧事。
沒辦法,朵各縣的幾個鄉紳一合計,這兩個縣衙同時并立。
大宋的縣衙班底,負責東城,西夏人扶持起來縣衙班底,負責西城。
就這樣,朵各縣總算是恢複了行政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