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軍功授田籠絡底層士兵的軍心,激勵整個軍隊的作戰士氣,再以色目人農奴的利益籠絡地方漢人士紳,獲得這一西域地區最富裕階級的支持,同時依靠地方漢人士紳階級的力量壓制底層占據多數的色目人平民,以此來推行改變色目人人種成分的婚娶制度。
這就是李察一系列的統治組合拳,牢牢将兩府之地的所有漢人階級牢牢掌控在手裏,并且還隐蔽的在改變未來控制區中漢人和色目人的比例成分。
不得不說,李察的婚娶政策對色目人而言是真的狠毒,不過正因如此,效果出奇的好,既讓色目人無法反抗,也讓廣大漢人男性同胞得到了偌大的好處。
這個時代的人婚配年齡都非常低,男的16歲女的14歲就是法定結婚年齡,再小的話結婚也沒人說啥,甚至女的12歲在底層平民眼裏就可以嫁人生孩子!
再加上漢人普遍存在的多子多福思想,加上夜晚娛樂方式的匮乏,有老婆的漢子除了喝酒造人外還能做啥?
理所當然的,也不可能有什麽節育措施,就算雙方不想要孩子,以這個時代的醫療條件也阻止不了……
普通家庭甚至連打胎藥都買不起!
原因很簡單,官方朝廷不支持打胎藥的普及,一直鼓勵人口生育,所以對打胎藥進行嚴格監管,從原材料開始就收取專項稅收,久而久之,醫師就沒有幾個人願意去弄打胎藥了,自然而然的這價格就噌噌噌往上漲!
其實,打胎藥的受衆也不廣,普通家庭根本沒有堕胎的意識,認爲那是不吉祥的征兆,隻有富貴人家才會因爲子女出現意外,爲了遮蔽醜聞偶爾購入打胎藥。
不過,富貴人家的家教一般都很嚴,醜聞并不多,對打胎藥的需求自然也不高。
在這種大環境下,隻要男子能娶得起老婆,身體沒啥毛病,生孩子一年一個都不是夢!
若不是古代的嬰兒孩童夭折率太高,糧食所限供不起太高的人口增長,人類早就擠滿地球了!
不過李察現在用不着擔心養不起過多人口的擔憂,連番大戰讓兩府之地失去了大量青壯,李察巴不得下面的平民多生多育!
在新的婚娶制度下,有漢人血統的新生兒比例會大幅度增高,哪怕是混血兒,李察也會給予漢籍,畢竟這也是具備漢人血脈的人口,如此寬容的收容人口政策,随着時間的推移,會使得西域地區的漢人人口基數不斷擴大。
比起原本大唐朝廷實行的人種等級隔離的政策顯然更具備優勢。
李察對軍隊和底層的改革外,還重組了他的核心幕僚,也就是現在的内閣。
李察自立爲大明王,他的核心機構自然也更名爲内閣,李察可不僅僅局限于換一個名頭,内閣中李察沿用了明朝的六部制度。
隻是李察作爲曆史文盲,記不清楚明朝六部的名稱了……
好在,李察p社遊戲玩得挺多的,所以将内閣簡單設立了财政大臣,由最老實可靠,最早跟随自己的宋志成擔任。
宋志成擔當的知府隻是過渡職位,因爲現在李察手底下的可用文官太少,所以讓宋志成先兼任着,他主要的職務是财政大臣,負責兩府之地的稅收以及後勤物資的調配,可以說是李察手下最重要的文職人員,沒有之一!
另一個内閣大佬則是尹立人,這一位本身的家庭沒有什麽勢力,但本人的才學卻非常高,而且在高象縣多年的執政爲他積累了非常多的行政經驗,對李察的投誠表現也非常積極,所以被夾袋裏沒什麽文官人才的李察提拔爲内閣中的行政大臣。
尹立人投靠李察後能得到火速提拔,不光是因爲尹立人的能力擺在那裏,最重要的還是尹立人的家庭根基單薄,出身貧寒的尹立人容易被李察控制。
陶安邦則被李察任命爲工部大臣,作爲他投降的獎勵,李察雖然剝奪了陶安邦的兵權,但陶安邦作爲安國府節度使,在實力沒有受損的前提下投誠,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榜樣,作爲第一個投誠的節度使級别大人物,李察封賞給他一個内閣大臣的位置可以給其他西域地區的節度使做一個表率。
工部大臣其實就是掌管兩府之地的水利、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官辦工業等事務,然而,兩府之地沒有水利可修,土木工程更是停留在表面上,交通運輸也不需要,李察沒有那麽多錢去修路,而且原本大唐留下來的官道十分好用,犯不着重修……
至于官辦工業,别說安國府和史國府,就算是整個安西都護府也沒有啊!
陶安邦這位工部大臣看似入了内閣,進入大明王麾下權力核心,其實真正管理的也就是一群工匠,算是李察麾下工匠們的總‘工頭’……
李察對工匠打造的武器器械有着嚴格的審核制度,并且有專人監督打造成本,工匠們根本沒有利潤可言,所以陶安邦這個工部大臣其實沒有什麽油水可撈……
陶安邦當了這個工部大臣除了地位顯貴外,并沒有多大實權。
然而,這都是隻有李察官僚體系内部人才知道的事情,對于底層的平民和外面勢力,能進入李察新成立的最高權利機構——内閣任職一把手的大臣,本身就是一份厚待。
夏侯玉成被李察任命爲刑部大臣,不過李察麾下的刑部和古代刑部功能可不同,實際上曆史學渣的李察根本不知道刑部是幹啥用的,前世裏的刑法他倒是略聞一二……
夏侯玉成的這個刑部大臣名義上是專管司法執行的,其實主要職責是管理和監督兩府之地的農奴政策!
對官兵的農奴分配,兩府之地貶爲官家農奴的色目人家庭管理,以及對地方漢人士紳階級的各種農奴生死分配購買等案件負責。
這就是夏侯玉成的主要任務,真正的民間糾紛,夏侯玉成反倒不用插手,那都是行政大臣尹立人的事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