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時間的持續,北方的消息不斷的傳來。
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回京師,僅剩三萬兵力,損失大半。
惱羞成怒下,屠滅吳三桂留在京師的家眷三十餘口。
也就在這二天,新軍與鄭芝龍的鄭氏集團最終達成了協議,協議的主要内容有:
鄭氏賠償新軍現銀一百萬兩,并允許順風镖局護送的商隊進入鄭氏集團控制的區域自由貿易。
新軍交還所有傷員和俘虜,承諾雙方停戰,并互不侵犯。
之所以談了好幾天才談攏,雙方最大的分歧不是那一百萬兩的賠款,這些賠款對于鄭芝龍來說根本不算什麽。
雙方最大的分歧是貿易問題,因爲誰都知道,商貿是鄭芝龍起家和立身的根本,他不想任何人輕易動這塊蛋糕。
可最終,他又爲何答應了呢?說起來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爲新軍的商貿體量太小了,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而且,新軍現在還隻能進行陸上活動,可他鄭芝龍最大的商業利益是來自海上。在這方面,新軍對他的威脅是零,因爲新軍現在連一條船都沒有。
另一原因也很重要,那便是不斷傳來的消息,一次次證明唐甯預言之準确。
這讓信奉天主教的鄭芝龍都有些相信唐甯是那所謂的天選之人了,暫時不想太過交惡。
于是雙方這才将協議敲定,财大氣粗的鄭芝龍當即将一百萬兩白銀交付了,而新軍也信守承諾的将所有俘虜和傷員全部交還。
鄭芝龍還想完成當初雙方未完成的交易,想将其他幾十支槍和子彈買走,可唐甯卻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鄭芝龍也隻能作罷。
看到一個個裝滿銀錠的箱子被搬入庫,财迷心性十足的宋二小姐實在是忍不住了,打開一個個箱子。
看着閃閃發亮的銀錠,笑得嘴巴都合不攏,舒服的躺了上去,也不嫌硌得慌。
真恨不得一直睡在這裏,都忘記自己警衛連長的身份了,直到被姐姐宋雲舒趕出來。
一百萬兩對鄭芝龍算不得什麽,但對新軍來說,卻是一筆巨大的橫财。
有了這筆銀子,黃岡城的擴建可以更加順利的進行了。
随着時間的推移,北方的消息不斷傳來,一步步證實唐甯所言不虛。
二十九日,李自成在京師匆匆稱帝,三十日,火燒皇宮,退出京師。
五月初,多爾衮率軍兵不血刃的進入京師,受到闖軍欺壓的全城百姓反而大爲歡迎。
由于李自成的前車之鑒,多爾衮分布了一些有利措施,嚴禁搶掠,禁止剃發,赢得了士紳們的好感,讓他迅速的穩定了占領區的局勢。
随即,多爾衮迎請在盛京的小皇帝順治赴京登基,在他的主持下,商議将都城從盛京遷往京師。
這也預示着,滿清全面向大明的江山露出了吞噬的野心。
五月中旬,經過一番博弈,以鳳陽總督馬士英,以及江北四鎮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劉澤清的擁立下,朱由崧即皇帝位于應天府武英殿,成爲南明首位君主。
國号依舊爲明,以次年爲弘光元年。
擁立朱由崧榮登帝位的人都得到了莫大的好處,也基本控制了朝政。
如擁兵自重或有重要影響力的如鄭芝龍等,也都獲得封爵或者升官。
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這些人都基本上認同了弘光帝的地位。
而朱由崧自己,似乎當上皇帝就已經很滿足了,不理朝政,隻圖享樂。
弘光政權建立的消息傳開,一些明朝遺老的心思也安定了不少,至少大明還沒有亡,心中也有了主心骨。
收到弘光帝冊封南安伯,總鎮福建,負責福建抗清事務诏書的鄭芝龍,真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地位得到提升,被冊封伯爵,憂的是,再次被唐甯料中,果然是五月,果然是四鎮擁立,果然是朱由崧。
至于劉珙和揚球,已經麻木了,相比于新軍的強大實力,他們更敬畏于唐甯那神鬼莫測的能力,真是說什麽應什麽。
姜世英諸賊,心中則是五味雜陳,忌憚唐甯的同時,越發憂心當初唐甯之言。
而此時的唐甯,在黃岡城中接待了從應天府遠道而來的一群人,以劉公公爲首的,代表着弘光朝廷。
估計整個應天府上下,知道黃岡城在哪個方向的人都沒有幾個。
此時在弘光帝剛繼位沒多久,就專門派人前來,自然是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城有什麽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雖然這個時代的信息傳遞不那麽發達,但以唐甯爲首的新軍在這東南沿疆搞風搞雨也有小半年了。
特别是最近幾月,那兩首神鬼莫測的童謠,還有以幾百兵力重創現在南安伯鄭芝龍萬餘兵力的戰鬥,想不傳揚開來都不容易。
此際,正是弘光帝新登帝位,需要集合、拉攏各方力量以顯正統,新軍那麽顯眼的目标,怎能放過?
主要是唐甯此前沒有被官府招撫,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算是叛逆。
不然的話,弘光帝怕是直接甩過來一個任命诏書了。
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隻要唐甯點頭接受朝廷的招撫,封爵不敢保證,但封個幾品官員的職位肯定是少不了的,不然也不用這位劉公公親自跑一趟了。
弘光帝給的條件還不錯,開出的條件是潮州總兵。
這次,唐甯沒有拒絕,而是痛快的接下诏書,有了正式身份。
唐甯知道,如果自己動動手段,再擡擡價也不是沒可能。
不過,飯要一口一口吃,以現在新軍的發展情況,總兵一個潮州府,都需要一段時間慢慢消化。
如果真的一步邁得太大,很可能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畢竟動亂時代,各方勢力錯縮複雜。
遠的不說,距離最近的鄭氏集團肯定不會眼見着新軍迅速做大。
而唐甯自己,暫時還不想将力量消耗在與鄭氏集團的對抗上。
至于接受招撫會不會帶來其他麻煩,唐甯卻不怎麽擔心,他很清楚真正有實力的勢力對弘光朝廷的态度,不過是陽奉陰違罷了。
劉公公卻不這麽想,看到此行如此順利,很是欣喜。
他微微沉吟了一下,順勢問道:“唐大人,咱家在應天府早就聽聞過一首童謠。”
“紅蓮山上唐将軍,天選之人有神兵。大明王朝氣數盡,今年三月有斷定。”
“可悲可歎崇祯帝,一條白绫了此生。隻待他日擁明君,重現大明好光陰。”
“聽說這首童謠,是出自唐大人之手。”
聽到劉公公扭扭捏捏的将這首童謠念出來,唐甯便知道,這個老太監還帶着别的任務。
而此時,他已經知道弘光帝要問什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