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沒有呼叫空中支援,他們是從哪兒來的?誰誰把他們叫來的?”
死亡的烈焰從長空之上潑灑而下,熾熱的火雨在戰火遍布的戰場上燃燒。
一場突如其來的呼嘯空襲打亂了原本所有的一切,開始進入射擊位置對德軍坦克猛烈開火的馬拉申科一行人完全愣住了。甚至一開始都沒搞懂頭頂上的發動機呼嘯聲到底是己方的還是對方的,直到掀開頭頂的炮塔艙蓋往天上瞟了一眼,看到機翼上閃閃的紅星之後這才确認了友軍身份。
“别廢話了,趕緊把旗子拿出來,往車頂上鋪,快!”
馬拉申科沒時間像伊烏什金那樣驚歎,如何防止這場空襲的破壞不造成友軍傷害才是眼下的當務之急。
一時間沒想到這事的伊烏什金聽到馬拉申科的命令後一個激靈,二話不說立刻抄起一旁儲物箱裏放着的防空識别旗,作勢就要爬出炮塔外、往車頂上鋪。
手握着無線電送話器的馬拉申科這邊也沒閑着,他還沒空幫伊烏什金去炮塔外鋪旗,現在還有更重要的命令必須趕緊下達。
“阿爾法突擊隊,避開空襲區域!離那些法希斯遠點!天上的飛機和炸彈可不長眼,立刻規避!”
在馬拉申科的命令下嘗試進行迂回側擊,迫使德軍裝甲部隊無法集中全部作戰力量來作戰的側襲分隊,眼下已經高速行進到了距離德軍坦克非常近的側後方位置、接近到一公裏内,隻需一腳油門就可以對當面之敵的德軍展開突擊。
一公裏的距離放在地上挺長,但在天上,這就是飛行員坐在駕駛艙裏,可以用食指和拇指夾起的手勢來丈量的距離。
這年頭沒有什麽能發出電子訊号的敵我識别裝置,飛行員對空襲目标的判斷和瞄準全靠肉眼目視、想幹誰就幹誰。
再往前去的距離非常危險,真要離那些德國佬太近,馬拉申科可以很有把握的說,自己的部隊一定會挨炸,在天上可分辨不出體型都很大的斯大林坦克與虎王坦克到底誰是誰。
過去以往其它友軍部隊,因爲距離德國佬太近而遭受到己方空襲誤傷,甚至被航空兵追着打的事已經不勝枚舉、多次出現。馬拉申科身爲師長當然知道這些反面教材并讓自己的部隊去學習過,現在面臨這種情況自然要極力避免可能的空襲誤傷情況出現。
不管是下令讓側後迂回突襲的阿爾法突擊隊緊急規避後退,亦或是讓伊烏什金給自己這指揮車車頂鋪大号的防空識别旗,所有這一切的目的都隻是爲了紅軍航空兵的鐵炸彈,别丢到紅軍坦克兵的自家人頭上、自己炸自己。
到炮塔外鋪防空識别旗的伊烏什金倒是手腳麻利,三兩下的功夫就把錘子鐮刀紅旗鋪展在了炮塔頂上,跟無線電天線和車頂機槍座拴上固定好,趕在馬拉申科放下無線電之前就已經返回了車内。
“搞定了!現在怎麽辦?倒車!?”
在伊烏什金的喘息話語聲中又擡起頭來、瞟了一眼面前的車長潛望鏡,并不打算這麽做的馬拉申科随之繼續開口。
“沒這個必要,咱們距離空襲區夠遠,前面幾輛進入交戰區的頭車已經在後退了。天上那幫人的眼睛還挺好使,沒有攻擊我們的意思。”
有備無患的緊急防空避險措施沒有派上用場,令馬拉申科稍感意外的是,天上這群飛行員不斷視力很好,沒有錯把友軍坦克目标當成德國佬一通亂炸、一齊送上天,而且這機型看上去也頗有些亮點。
“是不是我看花眼了?我總感覺,總感覺那些伊爾2好像有什麽地方不太一樣?”
被狂轟濫炸中的德國佬已經沒有能力、沒有時間再去同敵軍地面部隊交戰,這倒是給了同樣要規避風險、離空襲區遠一點防止誤傷的紅軍坦克兵們,一個很好的“吃瓜看戲”的機會,并且絕對的安全。
比如說伊烏什金現在就将小半個腦袋探出了車外,看着天上那些上下翻飛、呼嘯長空的紅星戰鷹們發出了疑問,一旁靠在車長座椅上趁着空襲間隙,趕緊給自己點上根煙、解解瘾的馬拉申科則是随口答道。
“那不是伊爾2,是最新型的伊爾10,伊爾2的全新升級型号。比老型号的伊爾2速度更快、動力更強、更加精準緻命,夠那些法希斯受的。”
如馬拉申科所說,作爲伊爾2直系正統傳人的伊爾10眼下,正對着地面上的德軍坦克群用盡各種武器大開殺戒。
132毫米重型航空火箭彈從翼下呼嘯而出,在大角度俯沖攻頂的彈道上朝着德軍坦克的天靈蓋直撲而去。
一顆顆250公斤級的航空炸彈接二連三落下,爲了确保命中率甚至一次多顆投下,隻要能幹掉或者炸癱一輛虎王就算赢。
這些一看就是一群老鳥主導下的對地空襲很快收獲成效,豐富的空襲作戰經驗搭配着新銳的武器裝備,理所應當地給予了德軍相當程度的沉重打擊。
被空襲擊毀的德軍坦克一輛接一輛地熊熊燃燒,一時半會兒間無法确認具體被擊毀的數量有多少,但卻肉眼可見地已經有座車被擊毀、起火燃燒的德軍裝甲兵被迫選擇棄車逃生。
然而,天上那些“黑死神”的直系傳人可不會這麽輕易放過他們。
高高舉起的戰鐮巨刃就像斷頭台一樣,朝着這些已經棄車逃生的德軍裝甲兵後背重重落下、不留活口。
咚咚咚咚咚——
23毫米航炮的兇猛火力,輕而易舉地将其彈道途經路線上的任何血肉之軀撕扯成碎片。
深紅色的曳光彈幕就像兩道絞磨着血肉的鮮血長鞭,劈打揮舞所及之處遍地都是一片深紅的爛血爛肉與猙獰白骨、散落一地,空氣中彌漫着的隻有死亡的味道。
“這幫德國佬完了,今天就是502營的末日。數數看,天上的伊爾10足有20多架,把這幫法希斯狗雜種擡走是綽綽有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