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奔方面軍司令部而去的馬拉申科剛一見到崔可夫直接開門見山,提出了讓在場所有人都感到多少有些驚訝的要求。
“司令員同志,我請求您立刻下令讓我們近衛第一重型坦克突破團出擊!”
“剛才的戰鬥我在前沿觀察所裏用望遠鏡都看到了,那些德國佬的坦克突擊力量是我們的步兵難以抵擋的。我知道我們的步兵剛剛經過殘酷的戰鬥手中缺少反坦克武器,現在隻有用坦克對付坦克才是最好的辦法,我向您保證,近衛第一重型坦克突破團一定能把德國佬的破爛坦克全部趕出上崗!”
面對馬拉申科的堅定保證,原本正在爲前線戰事感到焦頭爛額的崔可夫稍許沉默了半晌,眼神之中仿佛在兜兜轉轉考慮着什麽别人猜不到的事情,足足過了将近一分鍾之後才轉過來向着馬拉申科輕言開口。
“随我來,馬拉申科同志,你們要戰鬥的地方并不在山崗之上。”
有些不明所以的馬拉申科跟随着崔可夫的腳步來到了一旁懸挂着的戰區地圖前,手裏握住一根鉛筆的崔可夫緊接着擡起手來将鉛筆頭指向了一處被紅圈标注起來的地點,堅定的話語緊随其後向着馬拉申科脫口而出。
“看這裏,馬拉申科同志。如果我的判斷沒有失誤的話,你應當很快就會被派往這裏參加一場比你剛才所見更加殘酷的戰鬥。”
順着崔可夫手中鉛筆所指的方向,馬拉申科開始凝視起戰區地圖上這個被刻意标注出來的顯眼紅圈。
被紅圈标注出來的位置就在等高線明顯劃分出來的馬馬耶夫崗山下,黑白間隔的鐵路線從紅圈内穿插而過,鐵路線兩側布滿了星羅棋布大約十幾棟建築,一眼望去後似乎意識到了這裏是什麽地方的馬拉申科開始有一些不妙的預感。
“一号火車站是我們必須守住的戰略要地,火車站東面有一座橫亘在察裏津河上方的棧橋,我軍東西兩岸部隊的路上連接和後勤物資補給全部仰賴于這裏,一号火車站就是守衛棧橋的最好橋頭堡!”
“集團軍司令部和方面軍司令部都認爲一号火車站必定會成爲德軍重點攻擊的目标,從目前傳回的前線偵查情報來看德國人也正在這麽做。”
“前線傳回的報告消息指出從馬馬耶夫崗下方外圍區域迂回的德軍攻勢兇猛,他們的前進方向非常筆直,目标直指伏爾加河河畔。如果事态繼續照這個情況發展下去的話,一号火車站要不了多久就會遭遇到德軍的攻擊。”
“布置在火車站的守衛部隊兵力不足,我已經請求方面軍司令部增派援軍給我們,朱可夫大将告訴我說近衛第13步兵師會在今天晚間抵達,但是我擔心在此之前情況就會失控。”
面色凝重的崔可夫很顯然并不是在開玩笑,一号火車站這座守衛棧橋的橋頭堡一旦被攻占,就等于德軍往城東城西的蘇軍陸上聯系交通線上插入了一根楔子。
同時通過棧橋趕來的增援部隊和後勤補給物資都會遭遇到火車站德軍的橫加阻攔,整個戰局對于蘇軍而言将會變得極爲被動不利,故而一号火車站無論如何都是必須守住的戰略咽喉要地。
事實上就在崔可夫開口之前,内心中升起一絲不妙預感的馬拉申科,就已經猜到了自己會被派往的地方肯定是斯大林格勒一号火車站。
頭頂着精銳光環的馬拉申科在以往的曆來戰鬥中次次都是哪兒死人最多往哪兒鑽,這倒并不是說馬拉申科好勇鬥狠非得和德軍殺個頭破血流一決雌雄才肯善罷甘休,無奈每一次給馬拉申科發号施令的人,都習慣于把精銳的近衛第一重型坦克突破團派往戰局最危急的地方。
即便是近衛第一重型坦克突破團頭頂上的精銳之名已經名存實亡,下屬的部隊全都是散兵遊勇和敗軍之将臨時拼湊起來的一群烏合之衆。
但本着矮子裏面拔高個的緻世真理,手頭連支像樣坦克部隊都沒有的崔可夫,依舊在把近衛第一重型坦克突破團當做自己的絕殺王牌。
“攻占火車站的戰鬥屬于對堅固陣地發起的攻堅戰,有防禦工事存在的情況下德國人必定會出動裝甲力量嘗試突破我們的防禦。”
“部署在火車站的反坦克火力很少,隻有爲數不多的幾門反坦克炮,你要做的就是善用你的部隊支援那裏的戰鬥!你之前在方面軍司令部會議上提到過把部隊化整成小股分隊作戰,這樣就很好,我非常認同你的作戰思路!”
“地形複雜的城市會讓德國人的飛機不敢貿然空襲,這是對于我們來說最大的優勢。千萬記得不要讓德國人離得你太遠,最好就在手榴彈能扔到他們臉上的距離戰鬥,隻有這樣才能讓那些德國人的飛機不敢輕舉妄動。”
很幸運的,崔可夫同馬拉申科一樣是強烈支持把部隊化整爲零在城市裏和德軍打近戰的人。
崔可夫在聽到馬拉申科當初在方面軍司令部會議上提出的建議後,立刻就覺得這種打法和自己的作戰構思不謀而合,是對付德軍最有效的方法。
聽罷崔可夫口中安排部署的馬拉申科盯着面前的地圖駐足凝視,綜合考量了目前所有的情況之後這才轉過身來向着崔可夫開口說道。
“近衛第一重型坦克突破團會完成一切任務,要麽就全部化作殘骸倒在完成任務的路上。”
“我會讓部隊竭盡全力守住這座火車站,我們什麽時候出發?”
令開口發問的馬拉申科感到意外的是,一再強調火車站重要性的崔可夫卻并沒有下令讓馬拉申科立刻進駐火車站部署防禦。
“還是再等等,馬拉申科。馬馬耶夫崗的戰鬥你剛才也都見到了,如果那十幾輛T34坦克無法把德國人的坦克趕下山崗的話,下一步接過接力棒的就會是你們團了,你務必要做好應對一切戰鬥的心理和實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