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已研究過冒襄的資料,但伊凡還是第一次見到冒襄的廬山真面目,而且,還是連著名的明末四公子一起見齊了。
這讓伊凡一時有些思緒混亂。
因爲資料是一時間急補的,眼前這聯袂出動的四公子,伊凡雖然都有大緻研究過他們的資料,可堆在一起真的有點亂,他不得不花了一點時間來整理。
還好,四公子的注意力齊齊集中到了董小宛身上,完全忽視了一身小厮裝扮的他,讓他有足夠的時間來察言觀色。
“董小姐,你這是要去哪啊?”
一位年近三十、臉色白淨、略顯消瘦的文士從四人中快步走向了董小宛,其他三人都落後了一步。
給伊凡的印象,這就是年輕時消瘦版的馮鞏。
眉眼之間實在是太像了。
“見過冒公子,我就在附近轉轉。”
随着董小宛的一聲回答,伊凡終于确定了正主。
原來這就是冒襄!
他忍不住就納悶了,這冒襄雖然衣着光鮮,但這身闆放到後世去,就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一個,根本就不是姑娘們喜歡的類型,爲啥董小宛會看得上他?
莫非董小宛是屬于愛才不愛色的那種?
他不禁稍微有點失望。
他立即就把目光移向了另外三人。
如果後世的資料沒錯的話,明末四公子裏面,年齡最大的應該是陳貞慧,現在應該35歲了,其次就是方以智和冒襄,此時應該都是28歲,最年輕的是侯方域,現在才21歲。
從21歲到35歲,這年齡差距稍稍有點大。
估計這四人能混到一起,應該就是複社四公子的才名所促成的。
據資料顯示,這四人确實是意氣相投,經常會聚在一起,或結伴同遊,或詩酒唱和,或抨擊閹黨,或議論朝政。
不過伊凡記得最清楚的,就是這四人的風流韻事。
确實夠風流。
比如說,四人中年紀最大的陳貞慧,和現在秦淮名妓李貞麗來往密切,按照後世的說法,就是兩人是姘頭。
而年紀最小的侯方域,好像在這一年,會在陳貞慧的介紹之下,認識李貞麗年僅十五歲的女兒李香君,然後馬上就湊到了一起,也成了“姘頭”。
這關系真是有點亂。
李香君可就厲害了。
那可是秦淮八豔裏面排名第一的秦淮名妓,她和侯方域之間的故事,還被人寫成了在後世都很有名的傳奇劇本《桃花扇》。
至于冒襄的風流就更不用說了,除了董小宛和陳圓圓之外,他在秦淮還有的是名妓情人。
早在崇祯三年秋天,20歲的冒襄首次到金陵秦淮河畔的國子監參加鄉試時,他就在這裏首先結交了“有姿色”、名噪秦淮的“王家三胞胎”中的二妹王節娘。
冒襄在與王節交往的同時,又結交了秦淮河桃葉渡上的另一位南曲名妓李湘真。
這李湘真也是了不得的人物,她又名李十娘,據說長得娉婷娟好、肌膚如雪、人很慧巧,特别是一雙眼睛靈動有神,“既含睇兮又宜笑”,是另一版本的“秦淮八豔”中的一位。
據資料中介紹,頗有才情的冒襄也被李十娘引爲知己,他每次來金陵,李十娘都會歡情接待,冒襄也經常留宿在她閨中,兩人的關系一直延續了十幾年。
兩個版本的秦淮八豔中,竟然有三人都跟這其貌不揚的冒襄關系密切,這豔福連伊凡都羨慕不已。
讓他最爲佩服的是,冒襄還可以腳踏幾條船,同時遊走在幾個女人之中而遊刃有餘。
唉,真不負風流才子之名!
正當伊凡感慨不已時,已經和四位公子見過禮了的董小宛卻把目标對準了他。
“伊公子,快過來,這是我跟你說過的大名鼎鼎的四公子,你們相互認識一下。”
伊凡:“……”
我隻是想當個路人旁觀一下好吧!
說實在的,他還真沒做好跟冒襄等人打交道的心理準備。
盡管有任務在身,但他還沒想明白該怎麽去跟冒襄等人相處。
唉,隻能硬着頭皮上了。
他緩步向前走了兩步,靠近了這四公子。
“四位公子,來,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是來自宋州的伊凡伊公子,也是我的好友。”
董小宛逐漸在伊凡面前展現出了她的另一面。
在這些讀書人面前,她表現得大方得體、進退有據,顯示出了良好家教的一面。
而且,在外人面前,她也不叫伊凡小呆了,而是用了非常正式的稱呼。
與之相比,伊凡就差多了。
他隻是拱了拱手:“見過四位公子,久仰大名。”
除此之外,他不知還能說些什麽。
他似乎在交際方面總是缺根筋。
這倒不是他不喜歡跟人交往,也不是他嘴巴,隻是在找到有興趣的話題之前,他不習慣多說廢話、客套話。
讓他尴尬的事情來了。
可能是因爲他和董小宛一起出現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也可能因爲他的穿着和董小宛的介紹反差太大,四公子齊刷刷地把目光集中到了他身上,先掃視了一番。
接着,冒襄先開口了:“見過伊公子,伊公子也是來金陵參加鄉試的?”
這個問題真的很讓伊凡尴尬。
可爲了任務,他又不能露怯,隻能硬着頭皮笑着搖了搖頭。
“哦,伊公子可有功名在身?”
冒襄又追問了一句。
伊凡又隻能尴尬地笑着搖了搖頭。
一聽說連秀才都不是,原本表現得溫文有禮的冒襄似乎有些失望,他轉向了董小宛:“董小姐……”
董小宛似乎不樂意見伊凡被冷落,她搶着說了一句:“冒公子,伊公子可是從西洋歸來的見多識廣之人,隻不過他的興趣不在功名上而已,可是論見識和才華,也是讓我佩服之人。”
這下糟糕了。
一聽說伊凡是從西洋回來的,四位公子一下又把目光集中到了他身上。
方以智立即上前了一步,拉起伊凡的手說:“是嗎?伊公子,幸會幸會,我和來自西洋的畢方濟和湯若望兩位神父都是朋友,我對西洋的學術也很感興趣,你有空可以給我講講西洋的見聞嗎?”
接着,他又加了一句:“對了,畢方濟神父就在金陵,過兩天我準備再去拜訪他,要不要一起?”
伊凡:“……”
哇靠,這不是給我出難題嗎?
莫非想把我的西洋鏡拆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