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阿北在BJ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花了3個月時間,開發出了豆瓣,時稱“豆瓣評論”。
豆瓣上線後的最初的功能,就是讨論書和讨論電影。
按照阿北的說法,豆瓣一開始的期望,就是幫助人們發現更豐富的生活。
這樣的初衷,加上這樣的早期功能,奠定了豆瓣的核心基因——豆瓣的最核心用戶,是一群喜歡讀書和思考、熱衷于發現甚至創造新鮮事物的用戶。
正是這樣一群核心用戶的存在,讓豆瓣一直都顯得獨特而又有趣。
在此之後,豆瓣發現,當用戶開始讨論書和電影,讨論音樂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于是,豆瓣音樂出現了。
再之後,爲了方便這些用戶們的交流,豆瓣小組上線。
而07年的這個時候,正是豆瓣高速發展的時刻,大量的用戶湧入豆瓣,其中尤其以年輕人居多。
《飓風營救》自然也在其讨論範圍之内,在大年初一《飓風營救》上映的第一天,關于電影的第一篇影評就早已新鮮出爐,來自網名叫做紅燒肉的網友:
今天是大年初一,受不了家裏亂哄哄的氣氛,選擇外出躲避,看電影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來到影院,可供選擇的電影不多,就随意的選擇了一部叫《飓風營救》的電影。
看過之後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決定說幾句話。
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種人,在某一個時刻,他們會變身。
有時候,他們化身成溫柔的聖誕老人,有時候,他們會變成無所不能的超人,有時候,他們看起來是殘忍的魔鬼,有時候,他們舔一舔嘴角的鮮血,轉過身露出微笑。
電影裏的男主角就是這種人,他一個人來到異國,一個人在泰國的城市裏殺來殺去,他一把槍先是殺了無數的混混與惡棍,然後又把其中的一個綁在電椅上拷問。
他對着以前朋友的老婆毫不猶豫的開槍然後威脅對方,然後回手一拳打倒對方。
最後,他又靠着一身職業的本領,留下了無數的屍體和重傷者。
這一切,都隻是爲了救一個女人,救一個年輕女人,救一個在他眼裏最可愛的年輕女人。
你說這個男人是什麽人?
很簡單,他是老爸啊,他要救的那個年輕女人,就是比他生命更重要的女兒。
我仍記着電影裏那個老爸對綁架自己女兒家夥說的那番話,他說,我不知道你們是誰,我也不知道你們要什麽,如果你們要贖金,我可以告訴你們,我沒錢。
但是我還是有些特别的手段的,都是我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學到的,而這正是像你們這樣的人的噩夢。
如果你們放過我女兒,那麽這件事到此結束,我不會去找你們也不會追查你們。
但如果你們不,我會去查你們,我會找到你們。。。然後殺了你們。
電話對面的綁匪說,祝你好運。他們兩個人都沒有說謊。
老爸來到女兒繼父的家,他翻看着女兒的抽屜,希望能找到些線索,女兒的日記掉出來,他看到了裏面夾着的相片,那是女兒小時候,他和女兒的合影。
世界上沒有一個老爸在看到這樣一張照片後還能忍受自己的女兒處于危險之中,這對于世界上所有的老爸來說,都是他們超人變身的電話亭。
于是,超人披上了他的鬥篷,蝙蝠俠戴上了他的面具,那個名爲老爸的超級英雄飛到了泰國。
除非帶着女兒回來,否則即使變成魔鬼也在所不惜。
這部電影給我留下印象的還有這麽幾個鏡頭,一個是嘴硬的綁匪被電椅電到最後哭着求饒說不要再按下開關,主角一邊向外走,一邊說,我相信你,但是這不足以讓我放過你。
再一個是那個保安之類的家夥,一邊捂着傷口一邊說你知道的這隻是生意,你我并沒有私人恩怨,所以放過我吧。
主角看了看他,說,現在我們有了。然後連開數槍。
這告訴我們,無論你是多麽武藝高強的壞蛋又或者你有多少同夥,甚至你本身就是能征服宇宙的弗利薩大人又或者是魔人布歐,但是有一點你要記住,千萬别用欺負哪個姑娘的方式去招惹她老爸。
這篇高質量的影評,爲電影的口碑打開了自來水龍頭,很多看過這部電影的網友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其中來自米飯(米飯配紅燒肉,不錯呦!)的十誡尤其經典:
一,不要相信任何人,尤其是很友善的陌生人。
二,不要過分相信我們的安保系統和警察,社會的正義其實是不堪一擊的。
三,你的個人存在,除了關心的你人之外,沒人在意你的死活。
四,學會時刻保護好自己,不要被外表美好的事情和人所欺騙。
五,刺激不要刻意去尋找,茫茫人海,丢了你一個不嫌少,多你一個不嫌多,每天失蹤的人那麽多,如果真的失蹤了,那就真刺激了。
六,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有黑暗的一面,并且超出你的想象,不要去探視,更不要去當作不存在,其實他們一直存在,隻是你不知道罷了。
七,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所謂壞人隻是動了壞心思的好人,不要以貌取人。
八,不要私自去沒人去的地方,更不要自己晚上一個人在街邊走,這樣,即便的好人也會動壞心思。
九,學習防身術和随身帶着電棒,猛烈攻擊男性的面門,鼻子,雙眼,喉部,下肋,胯部,如果被人從背後捂住臉抱住,如果可能,狠踩對方腳,并用肘部攻擊對方身體,如果對方放捂住你臉的手,一定要兩隻手抓之他的一隻手指,并盡力反轉掰斷,強烈的疼痛會讓對方短暫失去追擊你的能力。
十,如果被抓,一定要冷靜,裝昏迷,記下對方的談話和行走路線,然後伺機逃跑。
衆網友熱烈的讨論着關于《飓風營救》的各種話題,随着讨論的深入,話題逐漸轉移到了導演的李想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