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的傍晚,随着衛氏一起在二門上送走了一位又一位的夫人,直到最後隻剩下了陸家自己人,陸尋這才總算是放下了心。
沒有前世的凄涼,這一日,直到天色暗下去,陸府各院子都落了鎖,也沒有再發生什麽别的事。
這一次,畢竟是與前世不同了。
陸尋意識到這一點,幾乎要喜極而泣。
那麽……
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怎麽樣将萬九這個人交到兩個伯父和父親的手裏了,要将人交出去不難,但要如何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這卻是最難的。
沒等陸尋想出個好辦法來,第二日就到了晏池入宮參加殿試的時候。
入宮面聖,且在禦前應答,對于任何人來說這都絕對是件大事了,一大早的,天還蒙蒙亮,整個陸家便開始行動了起來。
最先開始有動靜的是二房。
不僅是章氏因爲惦記着晏池的殿試而睡不着,便是陸績也多少有些緊張。
“當初我自己參加殿試時,都沒有像這樣緊張過……”陸績自嘲道。
章氏這時也剛起身,聞言回頭朝着陸績笑了笑。
他們之所以如此緊張,還不是因爲今天要參加殿試的是晏池,他們唯一的兒子。
二房好不容易才得了這麽個兒子,而且如今眼瞅着有了出息,對頂起二房的門戶了,他們這做父母的又哪裏能不緊張?
一手輕輕放在陸績的肩膀上,章氏笑得極爲滿足:“老爺,依我看啊,池兒這孩子是個心裏有成算的,想來也用不着咱們替他如此操心……”
話雖是如此說,卻也沒見章氏哪裏少操心了。
夫妻倆用了最快的速度洗漱完畢,然後章氏便張羅着讓院子裏的丫鬟去外院看看晏池是不是已經起了,丫鬟才到了半道上,就遇到了領着硯台一起進了内宅的晏池,然後又一起先到了二房的春晖院。
見着晏池,章氏先是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見着沒什麽不妥當了,又扭頭問硯台:“……池兒要用的東西可都備妥了?”
硯台連忙回道:“回二夫人,都已經備妥當了。”
章氏這才放心了。
而陸績,這都已經到了殿試的日子了,再加上平時就對晏池極爲放心,因而這時也沒有說什麽關于殿試的話題,隻是問着晏池的起居,晏池也一一答了,屋裏倒也其樂融融。
在春晖院裏呆了一會兒,陸績和章氏便領着晏池一起去了福壽居。
惦記着晏池今天要殿試,老太太也起得格外的早,二房幾人到福壽居的時候,老太太已經起身了,正張羅着院子裏的丫鬟婆子們将早就準備好的,寓意極好的菜式端上了桌。
一看桌上的菜式,章氏面上的笑容便又真切了幾分。
“池兒,還不快多謝你祖母的費心?”她道。
晏池于是上前幾步,在老太太跟前俯身長揖:“孫兒多謝祖母……”
老太太樂呵呵的讓跟前的丫鬟将晏池扶起來。
“不過是多吩咐幾句而已,又哪裏值當謝什麽,池哥兒,你也不需要有什麽壓力,再如何說,你至少也當入二甲,這已經很了不起了,可不要自己給自己加什麽擔子,知道了嗎?”老太太道。
晏池聞言點頭。
他對自己的能力從來都有一個極精準的認知,從來不會高估或者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因而自然也不會有什麽奮力。
一切本就在他的預期之中,不是嗎?
老太太看着長身玉立的晏池,一時之間倒是感慨了起來:“……前段時間也不知道是怎麽了,總覺得心中煩悶,就似有什麽不好的事要發生了一般,但說來也奇怪,這昨天一過去了,這種煩悶的感覺便突然消失不見了,也不知道是個什麽道理。”
陸尋進屋的時候,正好就聽到了老太太的這句話。
她腳步一頓。
莫不是,這人還真就有這樣精準的預感不成?
據将萬九看管起來的林三所說,他們将萬九抓住的時候,萬九似乎正準備做什麽,而且還與陸家有關。
當時聽到林三這話,陸尋就先出了一身的冷汗。
也虧的她壓根兒就沒想拖着,否則的話,萬一晚了一點,讓萬九再趁着昨天府裏給老太太辦壽宴而摸到了陸家外面來,隻怕前世的那一幕就又要重演了。
真要是如此……
陸尋大概會恨死自己的優柔寡斷了。
還好,還好。
這時聽到老太太這樣說,陸尋一邊往裏走,一邊面上帶着笑意往老太太身邊去:“……祖母,這大概是老天爺都在預示着,咱們陸家正是否極泰來了……”
陸尋說得再真心不過了。
在她心裏,便是如此。
而老太太,隻以爲陸尋這是在拿話哄自己呢,當即就樂呵呵的拍了拍陸尋的手,“你這丫頭,年紀越大倒是越會哄人了。”
一邊說着話,老太太一邊看着陸尋,在心裏尋摸着,陸尋今年十六,也該到了定親的時候了。
陸尋不知道老太太已經估摸上了她的親事,隻沖着老太太嘻嘻笑了一聲,便站回了衛氏的身後。
這一站定,她的目光便不可避免的落到了對面的晏池身上。
這幾日晏池一直刻意躲着她,昨天府裏又鬧哄哄的,是以從上回自晏池的書房離開之後,這還是陸尋第一次見着晏池的面。
今天要入宮參加殿試,晏池的裝扮比平時要顯得隆重了一些,再配着他的穩重,就算容貌并不出衆,但即使是站在人群之中,想來晏池也是極爲惹眼的。
殿試……
陸尋猜測,這一次的殿試,晏池應當會比前世有更大的收獲。
前世的晏池在殿試之中被點爲了二甲頭名的傳胪。
事實上,陸尋後來曾經聽到了某種說法,道是晏池在殿試上所作的文章極好,得到了幾位閱卷官的一緻推崇,都道以晏池之才,至少也堪當一甲,便是被點中狀元也并不會讓人意外。
不過,當時正是陸家老太爺竟然養外室且還生了個兒子一事鬧得最沸沸揚揚的時候,即使晏池的策問得到的推崇最多,但最後到了隆佑帝跟前,隆佑帝卻是第一時間便将晏池的卷紙放到了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