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臨立了二三四五六七好幾位管家,分别主管一類事務,聯手打理偌大的涼水鎮,同時又公私分明,無論是在軍産土地還是在私人土地上的管家都不會互相幹涉和影響,她們隻有自己權限内的統籌權,最大的統籌權始終在祁可和照臨手上。
這樣的好處自然是确保祁可在與不在都一樣,畢竟她很忙的,要經常東奔西跑打理各地生意維系人脈聯絡感情。
但是光吃草薯粉是不行的,還要有菜有肉,于是四柳村的後山來了個大搬家,連着好幾個晚上村民都能聽到從後山傳來的雞鴨鵝和豬羊的動靜,賈記船行的船在水邊接應,直接上船走。
爲保禽畜平安,祁可也是連着好幾晚在船出發後前來接應,直接将動物們收進千荷境,等空船到了涼水鎮再投放到自己那兩大塊私人地盤上,養殖大業就這麽搞起來,以鎮子未來要養活的人口數,家禽家畜的數量得數以萬計才夠日常消耗,尤其家禽這種沒個十萬羽以上的規模不要說是搞養殖業的,養個十來隻雞鴨下蛋換油鹽就夠用的小農經濟祁可不搞的。
在這個數量基礎上,還不包括用來繁育的種禽種畜,這都是另外算的。
也就是現在土地大,幹濕皆有,能滿足不同種類的禽畜的養殖條件,任祁可潑灑才華盡情發揮。
賈記船行的船來了一趟又一趟,從各個地方捎來了無法維持生計的百姓,有老有少拖家帶口,跟工坊的匠人一樣簽的客戶契約,包吃包住開荒種地,日後可轉主戶。
涼水鎮的軍産土地上就這樣一點一滴地開始有了人氣,農具工坊以流水線的生産方式源源不斷地産出各式各樣的農用器具,農田灌溉必備的水車水渠排水溝也由這些客戶居民給建了起來。
百戶所的人一有閑暇就過來看看,每次來都有新發現,對進度非常滿意,情不自禁地開始暢想明年的豐收。
祁可看這裏已步入正軌,收拾行李出門去。
泸西村的土地自從到手後祁可還沒去過,現在有機會去一趟看看收糧的情況,在這個村裏才能看到民間真實的農村是什麽樣子。
戳穿馬家人的謊言趕走他們的時候農田正是稻子灌漿期,半路接手打藥除蟲補足水肥,最後的收成居然還過得去,顆粒飽滿癟粒少,不光全村驚訝,連章金姜這三家大姓都來人打聽怎麽弄的,尤其剩下的那兩家佃農更是天天扒祁宅的大門,大有不問到秘笈誓不罷休的架式。
佃農皆知自家的事,三家佃農租種土地這麽多年,各家是什麽水平、每年能打多少糧食都心知肚明,隻是換了個地主又沒換地,怎麽換個人半路接手還能保住糧食不減産,除蟲和補足水肥大家都是一樣做的,沒誰敢怠慢,可結果就是不同,奇了怪了。
娘子軍們能跟他們說什麽呢,能說田間管理做得好,水肥藥皆都用量精準才挽救了一點糧食?還是說化肥農藥拯救産量?
什麽都不能說嘛,被問多了也就隻能含糊地說一句地主祁老闆擅長種地,都是她教的,按她吩咐的來準沒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