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張松顯然是探知了趙韪的動作,但卻沒有想劉璋禀報,他覺的這是一次絕好的機會,準備請劉詠趁亂入川。劉詠馬上回複一封信,讓寇封到見面地點轉交給了送信之人。
沒有了蒯家的羁絆,劉詠做事就順當多了。
趁着大婚,借護衛之名,劉詠不光從江夏帶來四萬人,讓黃忠從長沙帶回一萬,黃沛也從零陵帶回一萬,新野也準備調動一萬。如此,已經有七萬了。足足比趙韪答應的三萬數高出兩倍還多,當然,絕大部分都駐紮在水鏡莊附近,二十裏路程,一旦有事,可以馬上調動,就是想攻下襄陽城,都有可能。
随着劉詠婚期的臨近,黃家馬上更加熱鬧,甚至襄陽城都似乎比以前繁華了一些。
初九,一大早,劉詠就早早的披紅挂彩,準備妥當。
劉詠在襄陽沒有府邸,但還是有一個官府按照職位封賜的院子,劉詠就把這裏收拾了出來,裝點一番,反正就一天的事,按照習俗,第二天新娘子還要回門,劉詠不在乎,黃家也不是太在意這些。
别小看這裏,這裏足足駐守了一萬軍士做護衛的,說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都不爲過。
劉詠不得不小心,他壯大至此,得罪的人不在少數,至少,蒯家的六子梅花衛他是見識過了。
黃承彥兩口子的笑容這些天就沒斷過,連臉上肌肉都快抽筋了,但是他高興啊,眼前來來往往的客人,府中堆積如山的禮品,黃府從來就沒如此興盛過。
就連黃沛才回來幾天都已經有些煩不勝煩,他才成婚三年,和妻子感情深厚,但這幾日不少大族前來和他說媒,準備把族中女子嫁予他做妾,甚至連他的妻子都被說動了晚上給他吹枕邊風。
妻子賢惠如此,黃沛哭笑不得。
新郎官是要請的,這叫請喜。這個請喜的人就叫喜官,一般都由新娘家的同輩中哥哥來做。黃沛今日就是喜官。
劉詠披挂整齊,黃沛就到了。
“大哥,來的好早啊!”一見到黃沛,劉詠就有些無語,雖說請喜要趕早,但這也太早了吧,這才天亮啊,老丈人也太着急了點。
還真别說,就黃承彥此刻的心情就是如此。大女兒如今早已大齡,巴不得早些嫁了,能碰上劉詠這麽個金龜婿,還真怕給跑了,希望早早拜了堂領走完事。
黃沛有些尴尬,雖說他是劉詠的大舅子,但還是劉詠的下屬。以前沒感覺到有什麽,但自從到了零陵任職,慢慢的終于感受到了劉詠的威嚴和聲威,光聽聽别人所說的當初攻城之時的血流成河,他就心驚肉跳,如今斬在劉詠面前,還真是有些發憷。
“妹……妹夫,今日大喜,自然就要趕早,你既然收拾好了,就快些走吧。”黃沛感覺和劉詠斬一起特别不舒服,總感覺被猛獸盯着一般,希望趕緊接回去完事。
關定走上前來道:“劉詠,還是早些動身吧,莫要讓黃家人就等。”
劉詠沒有親人,關定算是他的救命恩人,年紀也大,就被劉詠暗中接了回來做爲長輩的,但他如今還真不習慣直呼劉詠的名字,要不是劉詠堅持,他也不好這麽叫。
“那好,這就走吧!”劉詠看出來兩人的狀态,心裏有些感慨,這地位高了,真的就讓人敬畏城這樣麽,但這個時候顯然不是思考這些的時候。
劉詠騎上赤風,長衫飄飄,金冠束發,一身紅妝,的确是威武不凡,英姿飒爽,加上被就清秀的面龐,走在街上,自是讓圍觀的百姓指指點點,羨慕不已,更惹得無數妙齡女子一路幽怨哀歎,自己怎麽就沒這麽好命,釣到如此金龜婿。
就連主動請纓前來親自一路護衛的文聘和蔡瑁也是心裏贊歎,如此人物,果然是世之少有,黃家有此女婿,比想興盛都不行。不過自己也不虧,能跟上此等人物,也算不差。
黃家本就不遠,劉詠在一路百姓的羨豔和祝福聲中到達,黃承彥作爲今天的長輩自然不能迎出來,但府門口早已被人擠滿,全是荊州大族的子弟和各家大人物,全部在司馬徽,龐統馬良等着些人帶領下迎接出來,而其中除了司馬徽和龐統這樣的才子之外還有一人也是衆人的中心,就是劉表的大公子劉琦,他可是代表劉表來的,自然身份不低,就連蒯越都在一旁笑盈盈的相迎。
衆人迎了劉詠進去,黃府立刻鬧騰起來,同黃家人一同上香,祭拜祖宗完畢,就到了拜堂的環節,趁了這個時機,一向不敢對劉詠有所放肆的荊州大族一些年輕人,紛紛上前想着法子搗鬼,讓場面爆笑連連。劉詠也不惱,這才熱鬧,不然讓所有人都怕他,這大婚也太無趣了。
尤其是劉詠說了一句“今日之内無大小”的話之後,場面幾乎失控,大族的子弟可不少,不知多少人向虐一虐劉詠,這機會可就一次,不抓住怎麽成,道最後,連黃沛這大舅子都沖了上去,龐統年紀也不大,自然少不了。
但這些沒什麽,讓劉詠恨的牙癢癢的人隻有一個,那就是諸葛亮。這貨果然不愧是才華滿腹,竟然聽說劉詠做過一首酒神歌後,說劉詠是當世大才,非要讓黃承彥當着賓客的面考一考劉詠的才華,要以今日大婚爲題,做一首詩出來。
劉詠笑眯眯的盯着諸葛亮,似乎在看一道美味佳肴,讓諸葛亮頓覺全身冷飕飕的,慌忙找個借口閃身人群之後。
但黃承彥已久答應了,自然就要進行,當然,他也想讓劉詠再出一把風頭,借此讓黃家的聲望更甚。
劉詠也不做作,既然都出了題,自己不接,還真讓人笑話了,思慮一下張口道:
樹纏樹繞樹,心結心連心。
相擁至耋耄,恩愛相不負。
舉案齊眉始,衆心同效慕。
今得諸賓禮,來日相同祝。
“好!”
不知道誰叫了一聲,馬上人人稱好,慢府盡是贊歎之聲。
還好劉詠到底是讀了些書,有些底子,同時借這首詩也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大族不缺才子,自然聽的出來。
但劉詠不知道的是,這首詩讓他才名大震,更因爲暗含的意思,在氏族中傳唱甚廣,也讓許多族群下定了決心投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