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面中在改開之後一系列大型國企分割成不同企業,也是爲了刺激競争,優化服務,改善其工作效率。而後來諸如中車、中船等企業的合并,則代表着增強資源整合,做大做強,同國際一流的海外友商競争。所以不管是拆分還是合并,都是帶有自己的邏輯的。
大明的情況迥異,大明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比其他所有國家加起來都大,又是技術最最先進的,所以不存在對外競争這回事。保持一定強度的内部競争是有利于普通民衆消費者的利益的,也有利于國家本身。
比如在鐵路領域,三巨頭相繼成立之後,便開始了較勁。大明擁有龐大的鐵路市場,乃至城市内部的軌道交通。明車、神鐵、帝軌三家就走了不同的技術路線,并且幾乎在任何一條待建設的大明鐵路項目中,真刀真槍地競争。
明車作爲實力最強、建設最早的老大哥,優勢明顯,一度吃下了最大的份額。不過另外兩個競争者也相繼另辟蹊徑,神州鐵路集團通過搞歐夏大陸橋項目和長途貨運列車而走出了自己的優勢,至于帝軌則更是了不得,帝軌糾集了一批非常年輕的工程師和開發人員,已經搞出了電氣動車組的雛形,他們正在建設滬甯杭動車試運行線,一旦成功後,顯然就會革新大明的鐵路運輸形态。這連明車也坐不住了,趕緊開始搞一套完全不同于帝軌的标準,企圖抗衡帝軌的“未來高速軌道交通計劃”。
二十年間,大明在不缺少投資的情況下,基本上除了内陸偏遠的烏斯藏省,全部省份都通了火車,甚至建造出了鐵路網。乃至江浙魯粵等經濟發達的省份,基本上府縣之間全部有火車相連。雖不至于出現另一位面美利堅那種鐵路過度建設的情況,但除了内陸一些省份還有空間發展,大明本土的鐵路建設除非進入到高鐵時代,都不太需要再興建什麽大型工程了。
但是北美海外領卻不同,二十年間人口膨脹到了兩千萬之多。而且這裏土地遼闊,特别适合鐵路運輸,所以鐵路巨頭們都把目光放到了這裏。像是明車就直接在卑詩省萬歲城打造了一個北美分公司,辦了工廠,擁有兩千多名員工。
陳敬頗爲振奮地對白明修道:“總督說,我們北美海外領就是大明建在鐵路軌道上的一個新家園,鐵路線就像是這個領地的血管一樣,隻要一個地區通了鐵路,那麽這個地區就像是得到了養分一樣,就能飛速地發展起來,沿線會出現新的城鎮,更遠一點會有公路相連,然後一整片地區就活泛起來了,如果鐵路能夠通往北美海外領的大部分地區,那麽一切都将不同了。”
步安所說的話是非常正确的,因爲曾經是白明修的分身,步安其實帶着許多白明修的思想和概念。白明修望着窗外蒼翠峰巒的落基山,感受着這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大陸,也是一時思緒萬千。
在進入信息時代之前,白明修并不太希望快速地讓北美地區發達起來,甚至變成堪比本土的地方。這裏的條件平心而論其實比華夏祖地還要好,大片的未開發土地,豐富的資源,能夠養活遠比本土更多的人口。如果真的讓北美地區發展起來超越了本土,那麽就會出現一種倒挂現象,并不利于帝國政治權力的分配。雖然大明有着歐洲文化所不具有的強烈大一統傾向,但是至少兩地之間會多有沖突和矛盾,至少是發展和資源使用上的矛盾。
但如果進入了信息時代就将不同了,更大規模的産業,以及更密切的聯絡。實際上北美跟本土之間的距離就縮短了。如果以白明修那個時代的水平來看,華夏本土和北美海外領同屬一國,想要往來坐飛機隻需要十幾個小時就到了。兩地相隔的親人通過視頻通話就能夠每日保持親密,在君安府工作的小夥子可以給在上海上班的女朋友訂一份外賣奶茶。除了時差,人們幾乎感覺不到什麽太大的隔離,尤其是心态上,人人都刷着類似的媒體新聞,讨論着時下院線最熱的電影,文化上和生活上都是共通的,也不會有多麽大的問題了。
這不代表兩地發展的矛盾會不存在,但是遠比信息不通暢的時代會好許多。
以白明修的估計,大明估計再猛攀科技樹個二十到三十年,差不多能夠摸到當初他穿越前的第四次技術革命的時代。這一切顯然是要在系統金手指的照耀下才能完成的,不過用半個世紀的時間完成四次工業革命,這種玄幻的技術爆炸,想一想也是讓人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了。
三十年的時間,北美的人口肯定沒辦法比得過大明本土,經濟總量也估計就是本土一個經濟強省的規模。
火車越過落基山之後,進入了蒼茫無垠的中部大平原。陳敬還怕皇帝太過無聊,提前打預防針說:“本來這大平原是極佳的農業區,種植小麥、玉米、大豆都是極好,不過還是缺乏人口啊,如今北美海外領2000萬人口,都集中在卑詩省、珈珞省、洪熙省、永樂省和洪武省五個省之中。北美内地龐大的地域雖然建立了一些小型城鎮和居民點,但是還沒有形成像五省這樣的規模。”
北美已經建制的五個海外省,其實分成兩個經濟帶,也就是東岸和西岸經濟帶。卑詩省和珈珞省爲一挂,洪武、永樂、洪熙爲另一挂。經濟上其實東岸經濟帶和西岸經濟帶是比較分離的,因爲相隔特别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