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祭祀的主角,就由白明修換成了朱由榔。盡管這天下是白明修打下來的,朱由榔隻是一個看客,但名義上他還是大明的皇帝,這個工作得由他來做。
永曆皇帝乘坐禮輿金辇,有法駕鹵簿引導,一路有擂鼓軍樂,萬千官民随行。白明修則是徒步,祭禮不能騎馬,白明修也不合适乘轎子,實際上白明修從來就沒有坐過轎子。
負責祭禮的官員們,将曆代大明先帝的神位陳列于前殿寶座,按照儀程,永曆皇帝朱由榔進行盥洗,完成後由左門入殿就位。在此之前,朱由榔和白明修都按照極爲複雜的儀軌進行齋戒,也就是常說的散齋三日、緻齋二日,不近葷腥不近女色(太子殿下表示也沒有女色他能近),不飲酒,不接觸刺激性的食物飲品等。
永曆皇帝就拜位而北立,等待儀式開始。
比起之前更多是白明修參照後世緬懷先烈方式搞的國士祠之祭,宗廟大祭就正式許多了。中華文明繁雜的文化程度由此可以展現,許多祭禮的内容都是周代傳下來的東西,經過一代代地增加或者修改,成爲了今天這個樣子。對于許多的外國人來講,很難想象來自三千年前的儀式,仍舊在現代采用着。
宗廟大祭雖然随祭觀禮者衆多,不過真正的活動基本上都發生在主祭人和其他祭官身上。隻不過參與祭禮的官民們,儀表有非常高的要求,而且絕不可能大聲喧嘩之類的無禮之事。
朱由榔向大明的列祖列宗上香行禮,禮畢之後,再返拜位。
包括白明修在内的文武百官、參禮人員和百姓,盡皆下拜,向先帝們行三跪九叩之大禮。
白明修穿越這麽久,也沒有行過幾次這般大禮。實際上随着他推動的新禮儀運動,不僅是他,就連普通的明人也不會動不動就行跪拜禮了。要讓一個民族精神上站起來,身體上膝蓋就不能老跪下去。
明顯地,祭拜祖宗這樣的事情是符合跪拜規定的,在場人員不下數千,都随着祭祀官的口唱而下拜。對于很多參與的百姓來說,這種體驗也是史無前例的,能夠參與祭拜大明先帝,這本身就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沒有身份地位根本不可能做這樣的事情,他們都沒有祭拜的資格。但白明修卻開發了這次的大祭給普通百姓,隻要符合祭禮的規定,就同意進行祭拜。白明修還想着以後這種國家級的祭祀活動,網絡時代後可以網上開辟申請入口,符合條件的人進行審查之後準許代表普通人進行祭祀。
儀程規定接下來的步驟便是三獻禮,所謂三獻禮,即初獻、亞獻和終獻,過程上大同小異,獻上的是酒爵、素帛這類東西。獻禮之時,要進行奏樂,祭祀人要在獻官的左側讀祝,而其餘人仍舊是跪着的。
白明修在一旁聽着永曆念的的祝詞,心中平靜。這祝詞自然是極爲華麗的文言,永曆是不可能寫出來,白明修也不具備這個能力。朝中的書生那麽多,這個本領是肯定有的。祝的大體内容無非是回顧大明的衰弱,遭受天災、人禍乃至外來入侵,導緻國家瀕臨滅亡、生靈塗炭。有賴于大明仁人志士和人心,大明終究成功消滅了建奴,恢複江山社稷,在這裏感恩列祖列宗的照拂和保佑,并且希望列祖列宗繼續保佑大明國祚延綿。無能子孫朱由榔在這裏獻上牲牢,發誓保護國家和百姓,不堕列祖列宗的聲望。
三獻禮完畢之後,就是飲福受胙,福指的是獻禮上的福酒,胙指的是之前祭祀用的肉,字面意思就是将祭酒喝掉,接受福胙,獲取來自宗廟的祝福和保佑。
最後,就是撤馔,永曆象征性地動一下酒爵,自然有白明修和其他的祭禮官将供奉給先帝們的祭品給撤掉。下一步是辭神,祭祀本來就是将逝去的祖宗們請過來享受子孫後人的祭拜,禮畢之後就要請他們回去了,這裏體現的是中國傳統祭祀的一個主軸精神,即事死如事生。
最後是望瘗,就是焚燒祝禱文和帛,燒掉就等于天地和祖先都知道了。
整個宗廟大祭的過程異常的複雜,到處都是細節和令人捉摸不透的講究。不要說白明修這個穿越而來的現代人,就算是古人都不會那麽熟悉,所以才有專門的人來負責這些東西。哪怕是孔子也是一樣,論語中有言“子入廟,每事問”,都要一點點弄清楚祭祀中的條條框框。
整個祭祀的過程冗長而令人疲憊,一些皇帝年事已高之後,很難完成這樣的祭祀,隻能讓親王或者皇子來代行。
當祭禮結束之後,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集中在了站在皇帝身邊不遠處的太子殿下。
白明修一身典服,看上去真是豐神俊朗,他的容情淡定,看起來如淵似海。
就在今天晚上,紫禁城将舉行一場并不盛大的禅位儀式,完成了向先帝告慰的大祭的朱由榔,将正式地将皇位傳給自己的日子,太子監國朱慈煊将成爲大明第二十任皇帝陛下。
一個嶄新時代的大幕正在徐徐拉開,而且所有人都已經看到了這個未來。
不論是前明的勳臣們,還是來自系統的人才們,所有人都明白,這位新的皇帝将會把大明帶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大明将不再安于中華祖地,而将會将視野投向更廣闊的世界。從今天開始,大明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地區性國家,不僅僅是在東亞享有重要曆史定位的錨文明,大明将成爲全球性國家,一個日不落帝國。
臣子們、百姓們,胸中似乎都在燃燒一團烈火,他們渴望看到一個新的盛世,一個前所未有有的龐大帝國,并與有榮焉。
而白明修本人,卻并沒有太多的波瀾。
他的任務,其實才剛剛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