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率領趙雲、魏延、馬超等老将出兵,而沈隆麾下則是關興、張苞、關索、趙廣、趙統、鄧艾、王基等小将,黃忠、張飛鎮守蜀中,關羽依舊坐鎮荊州提防東吳。
但是蜀中此番北上,動用了半數以上兵馬,若是東吳來攻,依舊有抵擋不住的風險, 于是在此之前須得派遣一名舌辯之士前往東吳曉以利害,說服孫權攻打合肥、徐州等地,以分散曹魏的實力,同時解除蜀漢的後顧之憂。
“久聞學士秦宓學識出衆、辯才無雙,臣舉薦以秦宓爲使前往東吳, 必可大功告成。”沈隆舉薦了一個人選,諸葛亮等人聞之盡皆點頭。
孫權聽聞蜀漢打算北上伐魏,于是召來陸遜等人商議, 忽聞蜀漢有使到訪,張昭曰,“此定是蜀漢欲聯合東吳共讨曹魏,遣秦宓爲說客也。”
孫權問,“當何以答之?”
張昭道,“魏蜀皆強于東吳,正待坐山觀虎鬥,選身長面大武士一千人,各執刀在手,從宮門前直擺至殿上,卻喚秦宓入見;休等此人開言下說詞,既以軍威吓之,看他如何應對。”
孫權欣然接受,遂命武士立于左右,各執軍器,召秦宓入,秦宓整衣冠而入行至宮門前,隻見兩行武士, 威風凜凜,各持鋼刀、大斧、長戟、短劍,直列至殿上,已曉其意,并無懼色,昂然而行,左右武士以目視之,秦宓但微微而笑。
近臣引至簾前,秦宓長揖不拜,孫權令卷起珠簾,大喝曰,“何不拜!”
秦宓昂然而答曰,“上國天使,不拜小邦之主。”
孫權大怒曰:“汝不自料,欲掉三寸之舌,來說孤絕魏向蜀,是否?”
秦宓答道,“吾乃蜀中一儒生,特爲吳國利害而來。乃設兵威吓,以拒一使,何其局量之不能容物耶!”
孫權聞言惶愧,即叱退武士,命秦宓上殿,賜坐而問曰,“吳、魏之利害若何?願先生教我。”
秦宓問,“大王欲與蜀和,還是欲與魏和?”
孫權道,“江東兵微将寡,僅求自保矣。”
秦宓道,“大王乃命世之英豪,江東俊才輩出,大王何須自謙?如今曹賊竊國,人人當以誅之,大王亦是漢臣,難道要倒行逆施相助曹魏乎?”
不等孫權回答,秦宓又說道,“今大王若委贽稱臣于魏,魏必望大王朝觐,求太子以爲内侍;如其不從,則興兵來攻,蜀亦順流而進取,如此則江南之地,不複爲大王有矣;若是共同北上讨伐曹魏,則曹魏必敗,大王亦可成就功業!”
孫權聞之默然,良久方才問道,“若吳、蜀二國同心滅魏,得天下太平,二主分治,豈不樂乎?”
秦宓答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如滅魏之後,未識天命所歸何人,但爲君者,各修其德;爲臣者,各盡其忠,則戰争方息耳。”
孫權大笑道,“君之誠款,乃如是耶!”遂下來引秦宓入席,設宴款待,席間陸遜問起蜀中兵馬,秦宓如實相告,陸遜聞之駭然,東吳掌江南八十一州,反不如西蜀偏僻之處富庶,着實讓人情何以堪。
“此皆吾主仁德,諸葛丞相與沈子豐竭力輔佐之故也;丞相梳理内政,蜀中秩序井然,親率兵馬平定南中,使蜀中再無後顧之憂;沈子豐生财有道,醫術過人,使蜀中百姓不虞貧寒之苦,嬰兒稚子無懼天花之殇,故而蜀中國富民足,縱使供養數十萬大軍猶有餘力。”秦宓說起蜀中諸般好處,聽得東吳群臣心向往之。
殿上東吳群臣,多是世家大戶出身,平日裏沒少用過蜀中的雪鹽、蜀錦、紙張、書冊,甚至私下裏還會央求蜀中醫者爲他們的子嗣種牛痘以防天花,故而對蜀中這些年的變化頗爲熟悉,知曉秦宓并無虛言,蜀中的确遠非從前了。
陸遜心中暗道,昔日秦國得了蜀中富庶之地,方才得已獨抗六國,若是此次北伐蜀漢再得到關中龍興之地,必然勢大難治,如今唯有聯蜀攻魏,奪去徐州、青州等地,占據昔日強齊之土,方能和蜀漢争鋒。
至于聯魏攻蜀的念頭他倒是沒想過,因爲如今魏國實力最強,要是和他們一起打敗了蜀國,曹丕必然會調頭攻打東吳,到那時候東吳就隻有死路一條了。
于是陸遜問起蜀漢的北伐方略,秦宓将諸葛亮領兵出祁山,沈隆自荊州北上宛城的計劃說了出來;聽聞關羽依舊鎮守荊州之後,陸遜最後一點兒僥幸也沒了,若是沒有荊州之地,東吳如何才能攻入蜀中腹地?
可要想奪去荊州,就必須先擊敗關羽,到時候沈子豐自樊城返回,然後順江而下直逼建邺,又該如何應對?東吳必敗也!
東吳之精華皆在長江沿線,而荊州掌握在蜀漢手中,就等于扼住了東吳的咽喉,爲今之計唯有拿下徐州、青州等地,方能解此困境。
陸遜再次想到了這兩個地方,于是想孫權主動請纓,準備趁着諸葛亮和沈子豐北上,曹魏兵力分散之際,拿下這兩個州,爲東吳赢得更大的戰略空間。
于是東吳、蜀漢自此交好,孫權派遣諸葛瑾和秦宓一同返回蜀中,劉備聞之大悅,立刻以厚禮相贈,諸葛亮和沈隆先後離開成都,準備正式北伐;陸遜也整頓江東兵馬,準備等諸葛亮和沈隆進攻之後便率軍北上。
卻說魏國細作人探知此事,火速報入中原,曹丕聽知大怒,“吳、蜀連和,必有圖中原之意也,不若朕先伐之。”于是大集文武,商議起兵伐吳,然則此時大司馬曹仁、太尉賈诩已亡,曹魏人才逐漸凋零,群臣聞之竟無人回應。
半晌之後侍中辛毗出班奏曰,“中原之地,土闊民稀,而欲用兵,未見其利;今日之計,莫若分兵拒之,其後養兵屯田十年,足食足兵,然後用之,則吳、蜀方可破也。”
曹丕欲要反駁,卻想起昔日在樊城之下進退不由的窘境,一時陷入兩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