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逢紀的疑惑,華歆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劉備能戰勝孫策嗎?
逢紀神情漠然,眼神卻有些飄忽不定。他擺弄着手中的琉璃酒杯,忽然笑了一聲:“恕我直言,子魚莫不是沈友、徐琨的說客?”
華歆從容不迫。“元圖是可以遊說之人嗎?如果是,我倒是想做個說客, 解兵争,積陰德。大戰一起,死傷數以萬計,英俊殘滅,百姓塗炭,青州之禍現于幽冀……”
“子魚,你覺得我是可以遊說之人嗎?”逢紀打斷了華歆, 嘴角微挑, 有些不以爲然。
“不是。”華歆暗叫可惜, 臉上卻不露絲毫。“所以我隻求衣食,暫避一時。一旦戰事推進到冀州境内,高唐太平,我也許就可以還鄉了。”
逢紀擡起手,用尾指撓了撓鬓角。這幾天實在太忙,連休沐的時間都沒有,頭皮發癢。“子魚聽到了什麽消息,何以覺得戰事會推進到冀州境内?據我所知,兖州還沒談妥呢。”
“你覺得兖州人還能支持多久?”
逢紀沒吭聲。他雖在中山,卻清楚冀州内部分歧很大,根本騰不出手增援兖州,朱靈如果不能及時撤回冀州境内,必敗無疑。袁譚地盤日蹙,四面受敵, 兵力嚴重不足。這也正是他襲取冀州的機會,但他不希望發生大規模的戰事, 一旦僵持,隻會兩敗俱傷,漁翁得利。所以他不僅需要速戰速決,更需要迅速穩住冀州,迅速形成合抗,對抗孫策随時可能的進攻。
這需要他維持與冀州世家的關系,沒有冀州世家的支持,這兩個目标一個也不可能實現。
可他又不甘心爲他人做嫁衣。如果僅僅依賴冀州世家,沒有屬于自己的力量,就算他的謀劃得以實現,成果也會被冀州世家攫取。袁紹入主冀州的時候,汝颍系人才濟濟,都被冀州人壓制住了。他孤身一人,拿什麽和冀州世家抗衡。
他希望華歆能夠支持他,吸引一批青州才俊來到中山。但華歆隻想寄寓,不想出仕,這讓他有些失望。而且從華歆的語氣來看,他對天下形勢很悲觀,不想抛頭露面,引起孫策的注意。
“子魚,我有一事不解,還請子魚能直言相告。”
“你是說我爲什麽不去遼東、遼西吧?”
“是,你與邴根矩、管幼安共稱青州一條龍,同窗數年,如是隻爲衣食考慮,去找他們豈不更合理?遼東、遼西的形勢可比中山強太多了。”
華歆歎了一口氣。“不瞞元圖,不是不曾想過,隻是一想到下邳陳氏的遭遇,便覺心寒。”
“下邳陳氏?”逢紀很驚訝。他當然知道下邳陳氏被族滅的事,但此事與華歆有何幹系?如果僅僅是同病相憐,似乎不必如此,青州被族滅的世家也不少。
“元圖可能不清楚,我年輕時,曾與管幼安一起就學于陳公伯真(陳球),下邳陳氏是我的師門。歆也書生,無力爲師門報仇,隻能隐居不仕,苟且偷生。且華氏是高唐著姓,與邴根矩、管幼甯略有不同,讓我像他們一樣依附孫吳,實難從命。如果元圖有爲難之處,也不勉強,我再尋他處便是了。”
逢紀恍然大悟。原來華歆和下邳陳氏還有這麽一段淵源,那倒是情有可原了。見華歆起身欲走,逢紀連忙攔住他。“子魚,我一時失言,千萬莫怪。既然如此,你就先在中山住下吧。若有閑暇,幫我寫幾篇文章,教幾個孺子,也是好的。”逢紀轉身取來幾部文集,放在華歆面前。“喏,這上面有邴根矩、管幼安的文章,我正想着怎麽應對呢,正好你來了。龍頭在此,龍身、龍尾豈是敵手。哈哈哈……”
逢紀大笑,華歆拿起文集翻了翻,欣然從命。
——
雖然華歆不肯出仕中山,逢紀還是向劉備彙報了華歆的到來。劉備曾任平原相,對華歆的名聲有切身感受,隻是當初名望太低,夠不着華歆的門檻。如今華歆主動來到中山避禍,他當然不能失禮。
劉備親自登門拜訪華歆,向華歆請教學問和時勢。華歆不接受官職和饋贈,卻也不拒人于千裏之外。他與劉備縱論天下大事。因爲沒有君臣關系,他不用顧忌太多,說話坦率真誠,雖然并非都是劉備愛聽的,卻時有新見,對劉備頗有啓發。
在群臣之外,能有這樣一個名士做朋友,劉備很滿意。他隔三岔五的來向華歆請教,有時候還帶着近侍或宗親子弟。近侍中有一些是冀州世家子弟,他們見過華歆之後,爲華歆的學問和風采折服,紛紛向親友宣傳華歆。
華歆的到來,迅速引起了崔鈞等人的警惕。雖然華歆沒有出仕中山,也有充足的理由,卻無法讓他們安心。不管華歆與否,他的到來都成了逢紀想培植個人力量的象征。
很快,有人便挖出了一個事實:華歆當年在陳球門下求學,除了管甯之外,還有一個著名的同窗:剛剛過世的大儒鄭玄。鄭玄比華歆年長三十歲,不是一輩人,但他們肯定有交情,陳球去世時,他們曾一起參加葬禮,并在陳球墓前刻碑留名。
鄭玄的影響力有多大,所有人都清楚。鄭玄雖然死了,但冀州、青州還有很多他的學生,其中最著名的如樂安國淵、清河崔琰,如今可都在冀州擔任要職。逢紀拉來華歆做幕僚,很可能是要和國淵、崔琰等人套近乎。有了這些人的支持,再加上袁熙與逢紀的舊交,逢紀的實力足以和他們抗衡。
有了這樣的擔心,崔鈞等人對聯絡袁熙、襲取冀州的事不熱心了,他們提出各種理由進行阻擾、拖延,一會兒是冀南世家強勢排外,就連袁紹都鎮不住,大王入主冀州,恐怕也不會受到歡迎;一會兒袁熙太軟弱,能力不如袁譚,以弟篡兄,于大義也不合;一會兒大軍數量有限,尤其是騎兵數量不足;一會又擔心錢糧不足,兩面作戰,恐怕供應不上,需要多準備一些時間,最好等到秋後。
逢紀焦頭爛額,寸步難行。但他不認爲這是因爲華歆的到來引發的,反倒更加反感冀北世家的頑固和不可理喻。他苦勸劉備,希望他能力排衆議,迅速出兵冀州。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一旦孫策全取兖州,四面合圍,他們就自顧不暇了。
劉備信心不足,遲遲沒有決斷。
時間一天天過去,逢紀心急如焚,卻也無計可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