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心中感慨。天子的手段越發高明了,看起來是自己主動獻計,實際是天子停下腳步,等他趕上去。
後生可畏。孔子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後生,還是覺得後生可畏的先生?
見荀彧出神,天子又忍不住想笑。荀彧這段時間承受的壓力太大了, 神不守舍的時候未免太多。他咳嗽一聲,将荀彧的思緒拉回來。荀彧很尴尬,連忙接着說自己的規劃,掩飾自己的失态。
荀彧的計劃其實還是延續之前的戰略:充分利用朝廷獨有的大義,但不依賴大義,而是以形勢利害爲基礎。孫策雖強, 但他地處東南,有着無法克服的先天缺陷, 戰略處于守勢。朝廷雖弱, 可是占據了西北,戰略上就處于攻勢,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強弱轉變,逆轉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朝廷眼下實力不夠,無法将戰略上的優勢轉化爲攻勢,就隻能暫時保持守勢。當初決定遷都關中,正是出于這個考慮。關中四塞,是戰略防守的最佳地形,周以此滅商,秦以此平天下,大漢也可以因此中興。
戰術上示強,迫使孫策承認朝廷的存在,戰略上示弱, 忠于朝廷的人會因此而義憤,有異心的人會因此心生畏懼, 前者如幽州、益州,後者如冀州、并州。不管是誰,朝廷可以将他們聚集到朝廷麾下,利用他們的忠心或者恐懼,集積力量西征,壯大自己。
幽州刺史張則、益州刺史曹操是忠于朝廷的,可以從這兩州征調精兵強将,與朝廷一起西征。冀州新敗,袁譚爲了生存下去,隻有向朝廷俯首,朝廷可以趁機索要一部分财賦,同時征辟一部分人才。并州也可以做同樣處理,隻不過并州貧瘠,沒什麽油水可言,隻能希望于征辟人才。并州出将,即使是讀書人,弓馬純熟的也不在少數,如果能得到一些将才,不僅能增加朝廷實力,還可以平衡涼州将領,便于天子掌握平衡。眼下軍中的并州系力量太弱,不足以平衡涼州系,從長遠看,這是一個隐患,應該盡早布局克服。
天子連連點頭。荀彧和劉晔各有千秋。荀彧适合留守後方,掌握大局。劉晔适合随侍左右,随機應變。
荀彧喝了一口水,潤了潤嗓子,接着說道:“陛下,臣有一言,實屬荒悖,恐有冒犯之嫌。”
天子擺擺手。“令君,言者無罪。況且現在又不是在朝堂上,你就當是師生之間授業解惑,直言無妨。”
“謝陛下。”荀彧再次躬身行禮。“陛下少年,在軍中威信不足,又無兄弟扶持,勢單力薄,實在危險。臣建議,征召宗室從軍,一來爲朝廷效力,二來以備不虞。”
天子一愣,瞅了荀彧一眼,臉色微變,眼神明滅不定。
荀彧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天下皆知先帝隻有二子一女,少帝不幸爲奸臣所害,如今僅剩陛下一人。陛下親征,觊觎帝位者不知幾許,散落四方,蠢蠢欲動。既然如此,不如将他們召至京城,強者從軍,弱者守國,按親疏遠近,分别安排。萬一有所不諱,則依親疏、功勞,選德與能,一則示陛下爲公之心,二則杜虛妄之念。如此,則勇者争功,賢者守德,相互牽制,不敢放肆,陛下可居危而安。”
天子眼珠轉了幾轉,微微颌首。“令君所言雖出人意料,卻的确有可取之處,值得深思。”他擡起頭。“令君,你再仔細思量一下,屆時朝議時提出,看看大臣們的意見。我馬上回宮,先與陳王商議一番。他是宗室中不多見的将才,射藝冠絕天下,如果他能随大軍出征,必能多幾分勝算。”
“陛下不以臣荒悖,離經叛道,臣甚是感激。”
天子大笑。“令君,事必依禮可治平,不可治亂,存亡之際,就算離經叛道些也無妨,識時務者爲俊傑,通機變者爲英豪嘛。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我以此心待令君,令君也當以此心待我。”
——
天子上了馬車,靠在車壁上,目光透過車簾縫隙,看着不斷後退的長安街景。因爲坐的是荀彧的馬車,沒有走馳道,視角和平時略有區别,尤其是目光投向馳道一側的時候。
天子腦海裏風起雲湧,不停的回想着荀彧的建議。他看着空蕩蕩的馳道,想着那些在暗中觊觎帝位的人,不禁苦笑。他的對手何止是袁紹、孫策啊,那些宗室同樣不可忽視。大漢存亡之際,他們應該能支持朝廷吧,畢竟都是高祖子孫,大漢如果亡了,他們也沒什麽好處。王莽篡漢,劉氏子孫可都是被削爵了。
劉晔也是宗室,他沒有投孫策,不就是因爲他姓劉麽?陳王與孫策關系那麽好,朝廷一道诏書,他也抛下一切來到長安,同樣是因爲他身體内流淌着劉氏的血脈。
孫策有江東子弟兵,我就組建一支宗室子弟兵,也算不錯。
一念及此,天子腦海裏立刻崩出一個人:劉備。劉備來過長安,除了他身邊有個叫張飛的勇士之外,沒給人留下太多的印象,後來奉命回到幽州卻聲名鵲起,尤其是在涿縣擊敗河北第一名将麹義,一戰成名。如果能把他召到西征軍中,應該是一個不小的助力。
除此之外,還有誰?劉虞之子劉和,他曾經率騎兵進攻豫州,一度占領半個徐州,也算是知兵之人。
天子越想越多,不免有些興奮。他看向對面端身正坐,閉目垂簾的荀彧,不禁笑了一聲。“令君,我越想越覺得征召宗室是一個妙計,令君不愧是王佐之才。”
荀彧睜開眼睛,搓了搓手,淡淡地說道:“即使黔首百姓也知道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的道理,凡欲成事,無不需父子兄弟并力,一家之力不夠,則舉一族之力。一族之力不夠,則舉三族之力,莫不如是。袁紹之敗,失誤很多,首舉兄弟失和,次爲父子離心。若非和袁術争豫州,又怎麽會和孫氏父子爲敵。若非坐視袁譚戰敗而不救,又何至于河南易手。陛下,道理并不複雜,很多人都可以想到,隻是帝家多顧忌,未必敢言罷了。臣讀史書,常爲此歎惜,如今事急,便鬥膽直言,幸得陛下不忌,臣之幸也。”
“是啊,帝家的事……”天子咂了咂嘴,欲言又止。他打量着神情肅穆的荀彧,突然笑道:“令君,聽說荀家家傳易數,你獻此計之前,有沒有蔔一卦,是履虎尾嗎?”
“不,是利見大人。”
天子大笑。
謝書友鷹緣帝萬點打賞,加更一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