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驚,連忙收起笑容,深施一禮。
“将軍,我剛從許劭府中回來,聽說将軍回城了,特地趕來拜見。”
“你消息挺靈通啊。”孫策笑了一聲。“我昨晚剛回來, 你今天早上就知道了。”
劉備恢複了鎮定,陪笑道:“将軍英武,平輿士民景仰,一傳十,十傳百,隻要不閉目塞聽, 想不知道也難。”
“哈哈, 劉從事,你真會說話, 難怪家父對你印象不錯,誇我爲他推薦了一個人才。怎麽樣,許劭怎麽評鑒你的,給了個什麽評語?”
劉備苦笑着搖搖頭。“他不肯置一辭,隻是勸我多讀書,多與汝颍士人交往,我搞不懂他是什麽意思,正想向将軍請教呢。”
孫策倒沒什麽意外。許劭月旦評名揚天下,雖說命中率不高,但能混這麽久,消息靈通還是強于一般人的。劉備這幾個月搞了這麽多事,僅是戰功就給他添了兩筆,許劭不可能對他一無所知,估計也看不上這個武夫, 懶得跟他說話。隻是這樣一來, 他想通過劉備釋放善意的計劃就失敗了, 還得依靠袁權的夫人外交。
“一介迂腐書生, 别把他當回事。你在平輿休息兩天吧,反正武周他們在忙,蔡家的武力也被解除了,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
“多謝将軍關心,我想還是趕去項縣,早點上任。令尊孫豫州也是這個意思。”
孫策也不勉強,又和劉備閑聊了幾句,便分手告别。劉備帶着關羽三人匆匆離城,向項縣去了。孫策來到隔壁的太守府,和張昭見面。豫州的麻煩主要就是汝南的麻煩,張昭這個汝南太守至關重要。他有必要和張昭進行深入交流,而且必須親自去辦。
張昭正在太守府中忙碌,得知孫策來了,放下手中的公務,親自将孫策迎到堂上。孫策入座之後,他首先介紹了浚儀的戰事、洛陽的形勢,又說明了自己拿蔡家、曹家開刀的目的。這些事,張昭都知道,但由他親自介紹一下,能充分表示他對張昭的尊重。尤其是将項長劉成調到州牧府,他要向張昭做一個解釋。
果不其然,張昭撫着胡須,連連點頭,眼神欣慰。“将軍不急不徐,頗有章法,豫州世家做得實在太過分了,如果不加以整頓,他們遲早會将整個豫州瓜分掉,更多的平民不是成爲他們的附庸,就是成爲流民,甚至成爲流寇,哪裏還有什麽太平可言。”
“能得到府君的首肯,我這件事就已經辦成了一半。”孫策松了一口氣。雖說他和張昭的出發點未必完全一緻,但是張昭不反對就是好事。張昭是标準的儒生,他比張纮還是守舊,更傾向于世家,他如果出言反對,孫策一點也不意外,但這件事就不能讓他插手了,隻能由州牧府來執行。
說完了公務,孫策又道:“久聞府君精研典籍,我能請教府君一個問題嗎?”
“将軍居然對學術有興趣?”張昭笑道:“以将軍的聰慧,若能折節好學,将來成就必然不俗,恐怕一般的士子都無法與将軍抗衡。府君有什麽問題,但問無妨。”
孫策笑笑,沒上張昭的當。我可不想做學者。“府君,你爲什麽要讀書?”
“什麽?”
“我想知道府君爲什麽要讀書。是爲利祿,還是爲了其他的什麽?你身爲讀書人,希望自己的學問能發揮什麽樣的作用?”
張昭很意外,盯着孫策看了好一會兒,緩緩說道:“将軍問的不是學術,而是讀書人的志向,可見這段時間又有進益,已入治道門徑。昭雖學術不明,敢爲将軍解說一二。不少人讀書是爲了入仕,但真正的讀書人卻不會将利祿當成全部的目标,夫子當年周遊天下,明知道德仁義不能行,卻不肯屈從阿世,何也?他說得很清楚,不義而富貴,于我如浮雲。真正的讀書人爲的是仁,是義,是道,入仕不是爲了自己的富貴,而是要造福于人,有利于天下,不負平生所學。爲了這個目标,才會有那麽多人前仆而後繼,甚至慷慨赴死。如果隻是爲了富貴,他們何至于此?他們熟知史事,學問淵博,不少人才兼文武,在朝能輔政,在邊能禦敵,如果肯趨炎附勢,難道會不如那些濁流?”
孫策沉吟着,微微點頭。所謂清流中的确有不少眼高手低的書生,比如孔融之流,可是能文能武的幹才也不少,比如李膺,比如張奂,如果隻是爲了富貴,他們比任何人都強。但李膺與宦官不屈不撓的鬥争,張奂被宦官所欺,不惜放棄封侯以示反抗。他們的做事方式也許太偏激,但他們的确有氣節。
東漢士人有氣節,這是後人公認的事,但是很可惜,這些氣節像瓷器一樣精美而易碎,在曹氏、司馬氏——尤其是司馬氏——的連番摧折後,這些美好的幻影紛紛破碎,讀書人的理想破滅,轉而走向另一個極端,或是佯狂避世,或是裝瘋賣傻,形成了所謂的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聽起來很風光,其實背後全是血淚。
孫策不是讀書人,也不怎麽喜歡這些天真的讀書人,但他也清楚,社會的進步歸根到底還是要靠有文化的人,他要想扭轉華夏文明的發展方向,或者想孫家天下長治久安,争霸天下隻是第一步,改造讀書人的思想才是重中之重,要不然就算他建立了孫家王朝也不過是一個霸主,和曆史上的曹魏沒什麽區别,最終還會被世家翻盤。
“府君,如果我說我對夫子之道有不同意見,你會不會覺得我太狂妄?”
張昭微微一笑。“夫子雲,三人行,必有我師。将軍所言隻要有理,夫子都不會覺得你狂妄,更何況是我?将軍對夫子之道有什麽不同意見?”
“我覺得夫子對技術重視不夠,動辄說什麽奇技淫巧,這一點不如墨門。”
張昭笑了。“将軍所言有兩個疏漏:首先,儒門反對的奇技淫巧,而不是所有的技術。鼓勵農桑的循吏即不是文法吏,也不是任性使氣的墨門遊俠,恰恰是服膺儒學的讀書人。其次,儒門隻是反對過度重視技術而忽視了道本,道門卻是反對所有的機心,甚至連機槔這樣的東西都不肯用。天下學問,雖說百家争鳴,但之前是非儒則墨,之後是非儒則道,如今墨門沒落,道門退隐,豈是偶然?”
孫策揚揚眉。“沒錯,墨門沒落,道門退隐,如今隻有儒門興盛,可是這隻能說明儒門強于墨道,并不能說明儒門就完美無缺。如果抱殘守缺,儒門遲早也将步墨門、道門後塵,成爲帝王粉飾太平的工具,至于儒門汲汲以求的仁義和太平,恐怕永遠都不會有實現的可能。”
張昭臉上的笑容淡去,他撫着胡須,眼神微縮,一言不發。過了良久,他緩緩說道:“将軍有何高見?”
孫策輕聲笑道:“依我之見,儒門就和大漢一樣,也到了革故鼎新的時候,要麽浴火重生,要麽歸于塵土。”
謝書友兢兢業業寂寞哥、俺們是AMD的粉絲、羅格裏奧、江西猛虎、亂武三國、醉愛哥基、yyaJy2304、陸奧鬼一、LMCaptain、這也行無語、gaolaochou、wase、撒哈拉漁夫2、楓吙S娈、貓餅乾、縱橫XS、七或九瓣的八角金盤、碧空雁、獅子和牛、難注冊啊小孩子、一個人的執念、上帝算個比利、160505232626148、龍吟16、sing0112的打賞。
謝各位書友的支持!
新年好,求推薦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