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的情況是這樣,許蕾是高齡産婦,孩子體弱,她又生了一對龍鳳胎,哪裏可能一下子照顧三個孩子?
原本計劃好等長子出生,就對外稱是他們領養的孩子,可她現在自己生了兩個,還這麽小,就急忙去領養一個,是個人都會懷疑。
在沒有其他孩子的情況下,孩子被視爲養子也無關緊要,可有了另外兩個孩子,這對于養子的心裏成長也會有影響。
自己家裏人肯定不會差别對待,可外人尤其是有些尖酸刻薄的人就喜歡搬弄是非。
那段時間許蕾心力交瘁,月子完了請了個保姆幫忙照顧一對孩子,偏偏又遇上無良保姆,幸好她發現及時,但她從此也對保姆有了心理陰影。
張圓,也就是他們夫妻尋找的代孕媽媽那邊一直是給錢暫時幫忙照顧另外一個孩子。
侯艙母親身體不好,她父母雙亡,兄弟姐妹那邊早年鬧了矛盾翻臉,更不可能把這種事告訴他們。
就在這個時候張圓主動找上門,她的代孕費被前男友騙走,信用卡也被超支十萬,面臨着刑事責任。
她求許蕾和侯艙救救她,兩個人都是善良的人,侯艙替她還了十萬。
知道侯艙和許蕾的困境,張圓主動提出留下來照顧孩子抵債。
許蕾當然求之不得,誰也沒有想到侯艙的母親知道自己有孫兒了,怎麽說都要搬進來和他們住。
他們不敢和侯艙的母親說實話,就怕刺激到老人家有個好歹,但侯艙的母親就不能接受自己兒子請個這麽年輕還帶着一個孩子的保姆。
覺得瓜田李下,容易扯不清。
在侯艙母親強勢的幹預下,張圓帶着張志軒搬了出去。
一直到張志軒四歲,侯艙的母親去世,張志軒已經認定張圓才是他的媽媽。
經常去看望他的侯艙和許蕾,成了好心的伯伯和伯母。
許蕾不是沒有把張志軒留在家裏,但時間長了張志軒就會找媽媽。
曾經狠下心一次,最後張志軒絕食到昏過去也要找張圓。
這麽小的孩子又該如何去解釋什麽是代孕,什麽是血緣?
如何解釋在他最年幼的四年裏,他們這對父母的缺席?
自己造的孽,自己承擔,許蕾接受張志軒心中第一母親是張圓。
她和侯艙支付張志軒的一切成長費用,想要等到他成年之後再告訴他真相。
卻沒有想到他才不到十歲,就發生了這樣的變故,不得不提前面對。
“天啊,這也太離奇了吧。”宋萌陪雲想想看完之後驚呼。
“隻能說命運弄人。”雲想想輕歎。
從不孕到懷孕,從一個孩子到三個孩子,再到後來侯艙的媽媽,這件事完全在失控。
許蕾曬出了她和張圓所有的協議,包括張圓在國外代孕産子的記錄,以及後來養子的證明。
很多人都願意相信這是真的,有很多懷孕艱難的媽媽,甚至努力到現在還沒有懷孕,備受各種壓力和折磨的人都在許蕾的微博下深表理解。
兩個人的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情,并不是說夫妻兩不要孩子就可以不顧其他感受。
十年前也不像現在,晚婚晚育是常見,那時候結婚不到半年,三姑六婆就會輪番上陣問什麽時候生孩子。
當然并不是人人都經曆過這種壓力和痛苦,所以很多人表示不相信這是事實。
甚至有不少人出現惡意的攻擊。
【這堪稱史上最美公關,以後男人出軌,搞定老婆都可以變成迫于無奈。】
【說白了還不是爲了錢,怕侯艙倒了,以後沒法撈金,就忍氣吞聲到這種地步。】
【不會的,就算侯艙倒了,他老婆也挺能編故事的,去做編劇肯定火。】
【爲渣男洗白的女人最下賤。】
【……】
“爲什麽會有這麽多内心陰暗的人?”宋萌看得窩火。
雲想想奪過她的手機:“你還是别看了,這世界上從來不缺少這種隻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人,他們眼裏沒有事實,沒有理解,沒有包容,隻有他們自己的思想。”
作爲藝人,這種人雲想想見到太多,和這種人置氣,就是拿自己兒戲,犯不着。
“搞不懂這種人,不相信就不相信,他們有權利決定自己,幹嘛還要去帶節奏?”巴不得全世界的人都能夠站在他們這一方。
甚至還去冷嘲熱諷攻擊願意相信的人,這種心理是不是太病态了?
侯艙也沒有吃他們家大米,禍害他們家莊稼,弄得他們家破人亡吧?
用得着這樣去顯露自己醜陋的嘴臉?做人就不能善良一點?
“什麽時候你要是能夠理解這些人的行爲,記得提前告訴我。”一直沒吭聲的李香菱開口。
“爲什麽?”宋萌防備地望向李香菱。
這家夥不愧是未來的律師,說話總是那麽一針見血。
“朋友一場,我會給你提前選擇最安全的精神病院。”李香菱一本正經,“當你能夠理解這些人的心理之後,你的内心也和他們差不多。”
“真是感動,謝謝你了,我的好姐妹。”宋萌擺出一副死人臉。
“不客氣。”李香菱關了電腦,轉移視線對雲想想說,“我剛剛轉賬給了你十萬。”
“十萬塊!你幹嘛要給想想十萬塊!”宋萌這輩子還沒有擁有這麽多錢。
“去年這個時候借的。”李香菱回答。
雲想想拿出手機,果然有十萬入賬:“你怎麽賺的?”
一年就還清她十萬,李香菱這個年紀,平時課業又那麽忙,雲想想很好奇。
“炒股。”李香菱對雲想想和宋萌不隐瞞。
“你怎麽不帶上我!”宋萌坐到李香菱身邊,掐住她質問。
“你有本金嗎?”李香菱揮開她的手。
宋萌:……
“我也可以找想想借!”
“你有能力嗎?”李香菱又問。
宋萌:……
絕交吧,這種閨蜜,她不要了。
可惜李香菱還不放過她:“你有自制力嗎?”
炒股是個高風險行業,嘗到甜頭的人難以自拔,但陷入泥沼的人最後多得是跳樓自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