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入的了口,許縣男的這三菜一湯,簡直不是人間該有的美味。
和這幾道菜比起來,某前半生吃的都隻能算豬食!”錢都尉手裏拿着一個鴨腿,含混不清的回答着。
“小錢話雖然說的粗鄙了些,不過理确實是這麽個理。”從柴紹面前,那空空如也的盤子,就能看出這位驸馬,同樣十分認可許澤軒的手藝。
衆人你一句我一句,都在誇許澤軒手藝了得,這時突聽有人長歎一聲道,“許兄弟,你可是害苦我了,今日吃了你制作的美食,以後我哪還咽的下其他食物!”
大家循着聲音望去,但見說話之人的案幾前杯盤狼藉。
薛萬徹正望着一堆鴨骨頭長籲短歎,衆人見之,忍不住都笑出聲來。
許澤軒見此,笑着來到薛萬徹的身邊,拍着他的肩膀道:“老薛,你這話說的可不對。
我等班師回朝後,駐守在此地的将軍,确實很難吃類似的食物,可你不一樣。
你之前不是答應入股我的養鴨場了嗎?
我之所以要養鴨,就是爲了兜售這些吃食。
即是合作夥伴,我又怎會少了你的吃食?
你我這樁生意如果成了,我怎麽也要派個廚師,專門到你府上伺候你啊!”
“果真?”薛萬徹聞言眼前一亮,也顧不得自己還沒答應和對方合作,恨不得立馬就把這事敲定下來。
許澤軒拍着胸脯道:“那是自然,你我皆是軍中漢子,一口唾沫一個釘。
在座的諸位将軍皆可爲證,小子又豈會失信于人。
養鴨場在老薛你眼中,或許不值一提,但在小子眼中可是一件大事。
這鴨子,不僅能制作成美味的菜肴,最重要的是,它還愛吃蝗蟲。
我們靠售賣吃食賺錢,這賺來的錢,一部分作爲分紅,結算給各個股東,另一部分則要用來收購蝗蟲,充當養鴨的飼料。
根據小子從家師那裏學來的學問,中原之地之所以每三五年就發生一次蝗災,并不是聖上不修仁政,而是因爲上至朝廷,下至百姓,都對蝗蟲聽之任之。
遇到蝗災時,百姓和官員們隻會求神拜佛,不知捕殺。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小子相信,隻要我們願意出錢收購蝗蟲,有了利益,到時候必定會有人安奈不住,着手捕殺蝗蟲。
若因此讓蝗災減少,說不定你我還能憑借着這份買賣,流芳百世。”
“憑借買賣流芳百世?”在座之人聞言,立刻露出了感興趣的神色。
他們的官職都不低,除了許澤軒以外,最低的都是五品。
五品官在大唐,那可是實實在在的高官。
跟高官談錢,他們不一定會感興趣,說不定還會在暗地裏說你庸俗。
可若是有個流芳百世的機會放在他們面前,他們就很難不心動了。
人活一世,或爲名,或爲利,各有各的愛好,各有各的目的,很少有人能夠做到清心寡欲。
而能夠步入朝廷,并且混出些名堂的人,那就更不可能清心寡欲了。
或許,在諸多官員之中,真的有一心爲公,做任何事的時候,都把國家和百姓放在首位的人。
但那畢竟隻是極少數,絕大多數官員,還是十分愛惜羽毛,看重名聲的。
如今有個流芳百世的機會放在自己面前,别說隻要出些錢、出些人手,就算付出的再多一些,他們也不會皺一下眉頭,哪怕……這僅僅隻是一個機會,隻有一絲成功的可能。
經許澤軒這麽一說,不但薛萬徹千肯萬肯,就連這裏地位最高的柴紹,也動了心思。
……
……
許澤軒正在給大唐将領,科普滅蝗知識的時候,太極宮裏的李二,剛好也在看他呈上去奏折。
李二剛剛登基的那幾年,大唐确實稱得上多災多難。
首先是武德九年的渭水之盟,颉利可汗發兵十餘萬人,南下進攻泾州,而後一路挺進到武功縣,唐朝的都城長安,都受到了威脅。
然後是去歲的那場霜災,以及之前的大雨,使得百姓的收成,不足往年的三成。
最後是今年三月份的旱災,四月份的蝗災。
災難一場接着一場,讓關中百姓,遭受了巨大損失。
今年四月份,關中地區甚至出現了規模巨大的賣兒賣女現象,也難怪有人會說,這是老天爺對李世民殺兄囚父的懲罰。
根據《資治通鑒》記載,貞觀二年三月初五,關内地區大旱饑荒,百姓多賣兒賣女換取食物。
己巳(二十二日),李二陛下命令拿出皇宮府庫中的金銀财物,贖回百姓被變賣的子女們,送還給他們的父母。
庚午(二十三日),皇帝下诏說因爲上一年的霜災,今年又遇旱,因此大赦天下。
四月,長安地區又出現了蝗蟲。
辛卯(十六日),太宗到玄武門北面的禁苑,看見了蝗蟲,拾取幾隻蝗蟲,禱祝說:“百姓視谷子如生命,而你們卻吃它們,甯肯讓你們吃我的肺腸。”
話畢,他舉手想吞掉蝗蟲,身邊的人勸谏道:“吃髒東西容易得病。”
太宗說:“朕爲百姓承受災難,爲什麽要躲避疾病!”于是吞食掉蝗蟲。
李二的政治秀無疑是成功的,由皇帝出錢,幫百姓贖回賣掉的子女,加上之後吞食蝗蟲的舉動,無疑讓李二赢得了民心,得到了很多百姓的認可。
可認可歸認可,得到民心歸得到民心,蝗災可不會因爲民心所向而不發生。
身爲一國之君,李二陛下的當務之急,依然是盡快拿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以降低百姓們的損失。
爲此,他也曾不止一次在朝會上,提到蝗災。
如何除蝗,朝中文武百官衆說紛纭,也爲此上了無數道奏折。
然奏折雖多,但其内容大多空泛,拿天人感應說事,勸李二陛下要行仁政,要愛戴子民的占了大半,而另外一小半中,能拿出實際治蝗辦法的,也是少至于少。
李二陛下選來選去,發現内容最詳細、提出方法最爲可行的,居然還是許澤軒上的那本。
之前,李二一直弄不明白,許澤軒這小子,爲何會無緣無故給自己上一道《除蝗疏》,如今蝗災爆發,他這才明白個中緣由。
“許小子說他根本就不懂占蔔之術,可他又爲何會在離開長安城之前,給朕上了這麽一封奏折。
這不明擺着,他預知到了今年會發生蝗災嗎?
莫非這世上真有未蔔先知之人?
鬼神之說真的存在?”
紅色的朱砂筆長久的懸在半空,直到一滴嫣紅的朱砂墨從筆端滑下來,滴在奏折上,李二才從沉思中回過神來。
“到底要不要按照許小子所呈奏折做呢?”李二陛下背着雙手,來回的在宮殿中踱步。
古時雖有滅蝗之事,但朝廷從未牽頭,在這個笃信鬼神之說的年代,李二很是猶豫,自己究竟應不應該開這個先河。
“看樣子,還是得把克明找來商量一番。”房杜二人輔佐李世民多年,遇到難以決斷的事,李二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他倆。
房謀杜斷,房玄齡擅長謀劃,但處理起事情來,卻有些優柔寡斷,杜如晦在謀劃方面,或許不如房玄齡,但他處事果決。
李二陛下剛好在猶豫是否除蝗,下結論這事,找杜如晦明顯要比找房玄齡有用。
……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被立爲皇太子,杜如晦被任命爲太子左庶子。
武德九年十月,李世民論功,拜杜如晦爲兵部尚書,進封蔡國公,賜實封食邑一千三百戶。
兵部尚書,相當于今天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兼國防部長,在唐時主管各地駐軍的糧草,軍隊的調動以及軍隊官員的任命。
今日,柴紹的信使入了長安,作爲兵部尚書的杜如晦,也在第一時間得到了消息。
唐軍大勝,以極小的代價,收複了朔方失地。
這樣的好消息,必須通傳天下,當然在此之前,還得獲得李二陛下的首肯。
李二陛下下旨招杜如晦入宮的時候,杜如晦恰好也準備進宮,把勝利的消息,分享給前者。
兩人都想找對方,見面所需等待的時間,自然會大大縮短。
李二陛下的旨意剛剛下達沒多久,便聽小黃門禀告說,兵部尚書杜如晦求見。
李二聞言,不由微微一笑,暗道一聲好巧,随後輕輕點了點頭,示意小黃門将之請來叙話。
杜如晦,四十多歲的年紀,自少聰悟,好談文史,是個典型的彬彬書生,身爲李二的股肱之臣、決策專家,他和李二的關系一直不錯。
可他并沒有因爲皇帝的恩寵,而恃寵而驕,一直以來,他都恪守臣子的本分,即便在私底下見李二,也表現得有禮有節:“微臣杜如晦,拜見陛下!”
“克明無須多禮,快快起來回話,來人賜座!”李二陛下也是個體恤下屬的好領導,杜如晦這話剛剛出口,腰還沒彎下去,便被他一把扶住,還揮手示意站在一旁的小黃門,搬來一張椅子。
杜如晦見之,臉上不禁露出了一抹若有所思的神色。
他是朝廷重臣,平日裏單獨面見李二時,經常能夠得到賜座的待遇,可小黃門搬來的,一直都是錦墩,而不是今天的椅子。
和李二相識多年,又輔佐了對方多年,杜如晦深知李二絕對不會做無意義的事情,今日突然把錦墩改成椅子,必有深意。
可這深意是什麽,他卻是不知。
猜不透李二内心的真實想法,杜如晦索性也不去深究,他相信隻要自己對李二忠心耿耿,辦事盡心盡力,李二就不會加害自己。
想到這裏,杜如晦臉上的若有所思之色瞬間褪去,朝李二拱了拱手後,便開始彙報工作:“陛下,柴紹那裏來消息了。
今日兵部收到前方傳來的戰報——柴紹大軍于半個月前,遭遇颉利可汗,兩軍僵持不下。
恰在此時,薛萬鈞、薛萬徹兄弟,率數百精騎于側面殺出,擾亂敵軍陣腳,颉利大敗而逃。
擊敗颉利之後,柴紹乘勝包圍了朔方西城,而後又猛攻三日。
進攻期間,柴紹又采用了文水縣男的計策,派出勸降使,前去接觸梁洛仁。
那梁洛仁早就有了降唐之心,勸降使隻用了三言兩語,便使其歸心。
次日一早,梁師都身死,梁洛仁開城投降,我方大軍順利進駐朔方。
如今朔方西城已在我唐軍手中,大唐的最後一塊失地,終于被收複!”
“好好好,柴紹果然不負朕的期望,成功收複了朔方。”勝利的消息,總是讓人喜悅的,就連一向喜行不于色的李世民,得知此戰報後,也喜不自勝,大笑了好一會兒,這才問道,“将士們的傷亡情況,可曾統計出來了?”
“回陛下,此役我軍死傷共兩千三百五十六人。
其中一千一百四十七人死于戰陣之中,另外一千兩百零九人,在戰後被送入傷兵營。
盡管傷兵營的大夫屢施妙手,最後還是有八十二人不治身亡!”在回答李世民這個問題的時候,杜如晦的情緒十分複雜。
将士爲國征戰、埋骨他鄉,這絕對是一件讓人悲傷的事。但出征的軍隊隻付出了極少的傷亡,就順利完成了作戰任務,這又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
“将士們爲國捐軀,血灑疆場,我們也不能寒了他們的心,等他們班師回朝,朕必重賞之。”李世民一拍桌子,豪氣幹雲道。
“老臣在此,替諸位将士謝過陛下!”杜如晦附身,給李二行了一禮,這才繼續道:“此役,之所以傷亡如此至少,柴将軍指揮有度是一方面,文水縣男救治得利又是另一方面。
一千兩百零九人,隻死了八十二個,死者不足一成,這樣的方法,必須在軍中推廣。
臣懇請陛下,将文水縣男調至兵部,讓他負責推廣傷兵營一事!”
“傷兵營乃是許澤軒所創,由他來推廣,倒也算得上人盡其才。可偏偏這小子的本領不止這一項,倒是讓朕有些頭疼了!”趁着說話的功夫,李二再度把許澤軒的奏折拿了出來,并将之遞到了杜如晦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