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回去後,連夜沖洗照片,第二天寫了一篇名爲《荊藤少年》的文章送到了孫書記的辦公桌上,并且附上了劉華在荊藤花園動手編織蜻蜓的照片。
孫書記看後,親自批示将文章發表在《源水日報》的頭版。
整版的文章詳細報道了劉華刻苦學習,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典型事迹,其中就有在教室吃飯擠時間學習的故事,這些自然都是張校長提供的。
文章刻意用優美的詞語描繪了荊藤花園的獨具匠心和巧奪天工!稱那裏是智慧文明的結晶,是一個荊藤少年美好情懷的真實寫照。
這篇文章使劉華再一次在源水縣引起了轟動。
《中原日報》也跟着轉發了這篇文章,因爲文中報道的是中原省的高考狀元,所以省報覺得必須進行大力宣傳。
正好是學生們的假期,源水縣一中的同學們看到報道後,對劉華的荊藤花園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但由于路途比較遠,公交車一天隻有一班,所以真正能來看荊藤花園的學生并不多,而劉華則是盼望着李汀能夠光顧他的小花園。
沒有人知道劉華把他的荊藤花園通過記者宣傳出去的真正目的,其實他是想用這個荊藤花園把李汀給勾過來,他因此耍了個小聰明。
不過劉華耍的這些小伎倆也是無奈之舉,否則他根本找不到和李汀接觸的機會。
可他苦等數日也沒有看到李汀的身影。
劉華失望到了極點,看來他去清華報到之前是見不到李汀了.
周邊各縣的人們看到報道後,知道源水縣一中出了個全省的高考狀元,很多家長便都開始紛紛托關系找後門把自己的孩子往源水縣一中轉,導緻一中各班人滿爲患,最後,不得已增加了幾個班。
劉華成了源水縣家喻戶曉、贊不絕口的名人,成了曆屆一中學生學習的榜樣。
勉強考上縣二中的劉洋,對劉華這個當哥哥的簡直是崇拜的五體投地,發誓緊跟哥哥不掉隊,隻是發誓的話聽起來特别的沒底氣。
因爲離報到清華的時間還早,劉華和外爺外婆商量後,便返回了縣城,通過父親劉元慶的關系,到源水縣造紙廠的鍋爐房當了臨時拉爐渣的小工,每天掙一塊錢。
爲了不引起廠裏工人的注意,劉華便用了劉小伏這個名字,所以廠裏沒有人知道他就是省高考狀元劉華。
劉華有的是力氣,加上幹活又不惜力,裝渣、拉渣、卸渣所有的活都搶着幹,又不多嘴多舌,同班幹活的男女師父們都特喜歡他。
劉華上班的第一天就趕上廠裏排氣,劉華被嗆的頭昏惡心,鍋爐長看他難受的不行,便說道:“紙廠放氣,比他媽人身上的狐臭都難聞,我們都是被熏出來的,你慢慢就習慣了。”
劉華怕被這些工人誤會他身上沾染了小資産階級習氣,連忙說道:“師傅,我沒事,隻是第一次聞到這股味有些不習慣,不過這股味怎麽會這麽難聞?”
“能不難聞嗎?那麽多東西漚在那裏,再加上那麽多的化工原料的添加,比廁所裏漚的大糞都他媽的難聞,臭不死才怪呢!整個北蟒河都被污染了!”鍋爐長說道。
劉華:“。。。。。。”
但是,很多天過去了,劉華無論如何都習慣不了這股子臭味,後來他發現,其實很多老工人也受不了,每次廠裏排氣都是亂罵娘。
天熱活重出汗多,容易口渴,劉華對着水龍頭咕咕咚咚就是幾口,洗手的時候,看着水龍頭他不覺心裏一動,就把鼻子對着關掉的水龍頭呼吸了一下,竟然空氣清涼,甚是舒服。
後來,隻要廠裏一排氣,劉華就慌忙跑到水龍頭跟前,把鼻子對着水龍頭出氣,清涼涼的空氣讓他瞬間舒服了很多,爲此車間裏的人都笑着說道:“還是讀過書的人聰明,咱們怎麽就沒有想到用水龍頭呼吸。”
劉華和一幫小工擠在紙廠的一個大通鋪宿舍,竟然和他上初中時的宿舍一樣,房間裏全是土床,屋裏的跳蚤到處亂蹦。
輪到劉華上白班,四點鍾下班後,他一洗完澡就會拿起課本和學校油印的練習題到廠裏的工人圖書室去“溫故而知新”,因爲圖書室有長長的連椅和長長的桌子,頭頂上還有一個呼呼轉着的吊扇。
書架上放着很多雜志,他最喜歡翻看的是《大衆電影》、《新體育》、《譯林》。當他每次拿起《大衆電影》,看到陳沖、劉曉慶、龔雪、潘虹等明星的封面照片時,眼前總會浮現出李汀的面孔,心裏就會暗道:“李汀比她們都好看!”
劉華喜歡看《譯林》,源于他有一次從學校圖書室門口過時,發現圖書室的小黑闆上寫着有新到的《譯林》,他就随手借走了最新出版的《譯林》。
他邊走邊翻看着裏面的目錄和介紹,被一部美國的中篇小說《憤怒的天使》的介紹吸引住了。
這是美國作家西德尼謝爾頓的小說,它講述了一名年輕的女律師詹妮弗受辱、奮鬥、報複、因爲愛情而堕落和幻滅的生活經曆。
這部小說他一氣連看了三遍,裏面的故事情節讓他震撼,也讓他對美國這個高喊人權的國家,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
在金錢和利益的驅使下,神聖的法律在面對喪失了天良的律師面前,根本沒有任何的作用,美麗博學的詹妮弗竟然利用美國各州的不同法律,在時間差上做文章,讓一個罪惡累累的兇手逃脫了法律的制裁。
劉華平生第一次上課走神就是因爲《憤怒的天使》,他不知道是該佩服詹妮弗的聰明機智,還是該恨她,他找不到合适的詞來形容美麗的詹妮弗。
《憤怒的天使》讓劉華知道了現代世界裏還有律師這個名詞和職業。
和劉華同一個宿舍的彭東方和羅曉輝下班後喜歡到造紙廠外面的大街上溜達,反正哪裏能顯擺就往哪裏鑽,一開始每次出去還招呼劉華,看劉華總是一副“不識時務”的樣子,也就不再招呼他了。
可能是受了電視劇《大西洋底來的人》的影響,廠裏有很多青年人都燙了頭發,彭東方和羅曉輝兩個人也不例外。他們穿着紅色的低腰喇叭褲,紮着很時尚的白色腰帶,穿着尖頭皮鞋,晚上出去還戴着個哈墨鏡,而且哈墨鏡上貼着個商标也不舍得撕掉。
兩個人嘴裏哼唱着《拉茲之歌》,勾肩搭背的在廠區的柏油路上晃蕩着,看着既時髦又滑稽。
劉華唯一的業餘愛好就是打籃球,到造紙廠上班後,他打籃球的時間就按照三班倒的時間做了調整。
自從劉華在廠裏的籃球場開始打籃球,造紙廠的青工下班後往外跑的人便慢慢少了起來,要求和劉華對戰的青工越來越多,最後就連旁邊的縣化肥廠、縣磷肥廠、二車隊的青工都聽說了造紙廠有個小青工劉小伏打籃球特别的厲害,下班後也都往造紙廠跑,非要看看這個劉小伏是何等人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