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名白杆兵被分作兩處,于明軍火铳手左右兩翼展開了隊形。
白杆兵以營爲單位,每營有一百人,按例設五營分“左中右前後”,除中營由馬氏和秦氏子弟掌管外,其餘各營由兩家親信或境内豪族指揮。
五營各營有總旗一人, 旗長一人,旗鼓一人,營兵的招募頗爲嚴格,入營者無不是各村寨的健兒。
原先因爲财力有限的原因,秦良玉手下的白杆兵隻有五千人之數,其餘的都是兵刃甲胄不全、武力稍遜的士卒。
崇祯十年上半年, 朱由檢自內帑出資, 除了給現有将士按月全額發放月饷、糧米以外, 還額外撥付巨資讓其征召新兵。
有秦良玉的威望以及巨大的個人魅力,加上豐厚的糧饷、戰殁後的巨額燒埋銀,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當地土家族青壯争相應募,最終,白杆兵終于擴充到了萬人。
白杆兵的構成主要是由石柱宣府司轄區内的土家族人,間雜有爲數不多漢人、苗人中的勇猛之士。
土家族人生長于川渝楚交界的高山大川,在與自然洪荒猛獸、中原大一統王朝、内部自相殘殺的對抗中練就了一副好體魄和一顆勇敢的心。
身爲大明世襲土司的馬家,從來便把帳下白杆兵視爲安身立命之本,日常對其進行了嚴酷的軍事訓練。
白杆兵除了要訓練一般的戰鬥技能如鈎鐮槍弩技、短兵相接技、戰鬥陣法外,還有非常生猛的體能和勇氣訓練。
“一人搏虎,二十人助之。以必斃爲度,縱虎者重罰,獵其他獸亦如之,得擒則倍賞當先者·。。。。其追敵緣崖逾壁,務必擒殺之。”
白杆兵的戰場紀律比其訓練嚴苛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戰鬥中,勇敢向前者會得到重賞, 怕死退縮和貪功誤事者事後會被嚴懲。
軍中盛行連坐法, 加之士卒的組成以父子兄弟親戚爲主,故白杆兵每逢戰陣必勢如瘋虎銳不可當。
在後世很多人的印象當中,都以爲白杆兵是一支雖然勇猛善戰,但兵刃盔甲裝備極爲簡單的軍隊,實際上這是一個巨大的認知上的錯誤。
事實上,白杆兵的裝備非常精良,甚至遠遠超過了大多數明軍的武備。
在兩軍對壘時,敢于直面敵人近距離搏殺的士卒除了要有出色的戰技和不惜一切的勇氣,還非常依賴甲胄的保護。
白杆兵中位居戰陣前列的五營士卒,每人都是帶着裏面襯着棉絮的鐵盔,身披三十餘斤重的鐵質重甲。
這種重甲對弓箭的防禦能力非常強,除非被射中面部、脖頸等要害部位,否則以清軍的利箭在三十步内也難以穿透。
去年在朱由檢的吩咐下,軍器監特地爲白杆兵多打造出了一千具重甲,以備來年時的關外大戰。
已經遠遠超過原先五營的重甲士卒形同巨大的肉盾,将其餘穿戴普通盔甲的士卒保護在了身後。
而白杆兵采用的戰術也與明軍不同,因爲陣型的緣故,白杆兵的戰術既簡單又高效,對敵的殺傷力十分強悍。
白杆兵的陣型,一般以二十四旗爲陣,各旗以二十五人爲隊,組成旗頭一人,依次排列爲三、五、七、九人,形成尖錐狀隊伍,其餘士兵列于陣後。
如前排一人倒下,依次補上,以保證隊伍的嚴謹,若前者敗倒,則二重居中者補上,兩翼亦然。
勝負以五重爲限,若皆戰敗,勝無望矣。
每個旗的旗長和總司長均在本旗或本司隊列後陣,旗兵排列如尖錐,而二十四旗則排列成整體的尖錐體。
若是排成成千上萬人的大陣,尖錐狀的陣型依然不變,隻是以人爲單位變成了以旗爲單位。
現在白杆兵在兩翼排出的就是六個近七百人組成的尖錐陣,中世紀時,歐洲戰場上,這種陣型叫做“野豬頭”。
萬曆年間的名将戚繼光就是借鑒白杆兵的陣型,創造出了著名的鴛鴦陣法。
嘹亮的号角聲連天響起,左翼的兩白旗、右翼兩藍旗的清軍大陣開始緩緩移動,向着兩翼排好陣型的白杆兵而來。
針對白杆兵的六個尖錐陣,左翼兩白旗萬餘人馬也分爲六部,中路兩部以一千五百人爲一隊,其餘四部皆爲八百人。
多爾衮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派遣重兵從中路強行突破,擊潰正面的白杆兵之後再向兩翼沖殺。
随着清軍進入了佛郎機炮的射程之内,左翼的夠的上清軍的八門大炮相繼打響,一顆顆彈丸呼嘯着劃過天空,向清軍砸了過去。
但這次的炮擊殺傷效果并不如原先那樣明顯,八顆彈丸都是砸在地面上跳躍幾下,在造成了二十餘名清軍的傷亡後停止了滾動。
而軍紀嚴明的大隊清軍根本不顧傷者發出的慘叫,繼續默不作聲的向前推進。
早就見識過明軍火炮威力的清軍采用了比較松散的隊形,目的是硬挨明軍的數輪火炮轟擊後,在距離白杆兵二十步時開始發起沖鋒,到時雙方如果糾纏在了一起,明軍的火炮也就失去了作用。
明軍的炮手根本不看毀傷效果如何,隻是接連将子铳迅速裝填完畢,然後繼續發射。
在佛郎機炮打了三輪、共計殺傷一百餘名清軍後,前隊清軍已經進入沖鋒的距離。
随着各個帶隊牛錄章京的呼喝聲,六部的前鋒向前發起了沖鋒。
爲了一鼓作氣打穿白杆兵的陣型,多爾衮也是下了血本。
六部清軍選鋒各自配備了二十名白甲兵,共計一百二十名白甲兵投入了戰場當中,這在八旗的曆史上是從未有過的事。
曆史上清軍數次進入大明境内搶掠财物,每旗派出的白甲兵也不過就是百餘人左右,而且這百餘人的白甲兵并不是聚攏在一起,而是随着各支小隊清軍四處尋找戰機與明軍厮殺。
正是因爲這些骁勇善戰的白甲兵的存在,所以才每每導緻了明軍的屢次大敗。
要知道兩白旗的白甲兵總共隻有五百餘人,這回一次性拿出來一小半,這可是八旗各旗的震旗之寶。
白甲兵每人皆着三層甲:最裏面是棉甲,中間一層爲鎖甲,最外層是刷了白漆的鐵甲。
白甲兵的挑選條件十分嚴苛,甚至比白杆兵的五營兵還要更加苛刻。
八旗士卒必須至少在曆次戰鬥中殺死兩百人以上,才有資格穿上這件象征無上榮耀的白甲。
而六陣白杆兵最前面的第一旗,也是銳不可當的五營勁卒,這些五營兵身穿的盔甲絲毫不遜色與三層甲胄的白甲兵。
論起戰力來,這兩支天下聞名的強軍幾乎相差無幾,都是猛士中的猛士,精英中的精英,雙方的碰撞到底會出現什麽樣的結果呢?
且聽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