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大本營的戰略會議發展到了有關經濟和戰略走向讨論的階段。
“歐戰爆發到現在結束,已近5年,不需諱言,這5年當中,我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歐戰一開始,各國的注意力焦點便放在了本國身上,原來加在中國之上的有關經濟壓迫和侵略頓時減輕,突出表現在工業産品輸入的銳減和出口産品的劇增。
在戰争爆發後,一部分因爲各國的航運都調集用于本國的戰争資源收集,另一部分則是工業能力進行戰争轉向和戰争内斂。以德國爲例,因爲航運受到***,德國對中國的工業品出口幾乎斷絕,原來化工、機械等都是大宗輸出物資,歐戰一開始,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這個過程中,一貫堅持“進口替代”方針的北方實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大批原來非進口貨不可的商品在國内被制造出來。一開始也許質量和價格都不如進口貨,但由于進口斷絕和國内的産業扶持,慢慢規模開始擴大,原本擁有的技術儲備和研發優勢迅速體現。在這5年當中,北方實業的工業總産值(以1914年不變價格計算,增長了近20倍),即便扣除物價因素,增長水平也在16倍以上,稱得上前無古人的高速。更令人值得稱道的是,由于有了穩定的原料供應和市場需求,再加上日益提升的技術水平,北方實業生産的替代品質量越來越好,成本也越來越低,在批量化大生産特别是流水線方式生産後,已經可以完全和進口貨相媲美——考慮到這個過程還是漸次抽調熟練工人支援軍工的背景,所取得的成績和進步有目共睹。
當然,也有一些客觀因素造就了這個局面。第一就是中日沖突,原本西方列強的産品退出市場後,日貨有望占據一席之地,但因爲中日沖突大大惡化了民衆對日貨的觀感,使得日貨直接被驅逐出了市場。爲什麽***國内也有一股反對陸軍的勢力,就是因爲嗅覺敏銳的财閥不願意放棄中國市場的原因所在。但後來哪怕中日休戰,中國和***的關系也未回複到站前,至于日貨的銷路,在民族感情之外,因爲成本提升、國貨質量進步等緣故,喪失了原來的勢頭-——不僅未能擴大市場,反而失去了不少份額。
第二就是關稅保護,關稅保護的要害在于兩層。一層是進口關稅提高,雖然還沒有徹底實現關稅自主,但起碼進口關稅已經較之從前翻了一倍,對于進口商品有了天然的抵制效應。更要緊的是出口關稅保護,由于歐戰對各種物資需求迫切,使得基礎原材料價格大漲,出口關稅的大增更是加劇了不平衡,使得國貨相對于進口商品有了較大的回旋餘地。
但是,現在歐戰結束了,經濟轉折也随之到來。
“從這幾年的發展來看,全國實業建設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工業産值和主要工業品生産能力提升了好幾倍,大批原本不能生産、産量較低或者技術水平不夠的工業品,在整個時期發展迅速。特别是軍工行業,大本營有過統計,除了英法美德以外,我國是軍火生産的第五大國(不包括海軍裝備),無論是生産能力、供應效率還是技術水平都超過了***、俄國、奧地利、意大利等國家,這5年以來,不但充分滿足了自身國防建設的需要,有力地支援了收回青島、反擊***侵略、逐鹿計劃等行動,而且還大量出口,積聚了财富,完善了戰略目的,爲進一步增強國防實力打下了基礎。得益于這5年以來的不但提升的技術水平和出口軍火積累的經費,國防軍的整體裝備能力已經略勝于***,對俄國有較大的裝備優勢,在海軍領域,差距也進一步縮小。”
“但是,”秦時竹緊接着來了一個轉折,“歐戰結束,形勢發生了重要變化,我們不得不預先做好準備。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主要有5個方面的沖擊。
第一,進口品卷土重來。歐戰結束,西歐各國的内部需求比如大爲縮減,而在戰時擴充起來的工業能力必須找到一個出口,恢複對華出口,重新占領中國市場是他們的首要任務和目标。
第二,戰争景氣結束,大宗物資價格下跌。諸位可以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歐戰結束的消息一傳出,主要大宗商品的現貨價格并未發生劇烈變化,但是遠月期貨價格卻大幅下挫——這是進行劇烈價格調整的前兆,在不久的将來,必将會經曆一次物資剩餘和價格大幅下挫的危機,各國爲了擺脫危機,必然要尋求商品的傾銷地,如果我們的實力足夠,列強會用經濟的手段和我們競争,如果我們的實力不夠,除了經濟手段,還有軍事和***的手段會加在我們身上;
第三,出口空間縮小甚至于被迫退出。歐戰中,各國爲了籌集作戰需要的物資,不惜開出高價購買,這才有了我們提高出口稅的舉動,而大宗物資也源源不斷地送往列強,現在歐戰結束,這些需求必然急劇縮減——列強本身的生産能力都有剩餘,絕不會容許我們侵占他們的本國市場,必然會提高關稅,增加各種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對于出口縮減,要有較大的預期;作爲應對,我認爲對于戰略物資的出口關稅可以下調
第四,金融與貨币政策的沖擊。戰争時期,黃金價格大幅上揚,各國相對黃金都是貶值的,但華元相對而言貶值較少,形成了西方各國貨币事實上的升值,戰争過後,有一個貨币體系重新梳理的過程,在歐戰期間,因爲仰仗我國甚多,對于我們***外币流通、提高出口關稅、延遲交付賠款和欠款的行爲都進行了容忍,但現在歐戰滿目瘡痍,列強急需資金進行重建,必然會對我們施加壓力,甚至于重新估量币值也有可能——當然,彙率是把雙刃劍,過高的彙率固然窒息了本國的出口,過低的彙率也會加大外債償還的壓力,這一點上列強會有進退兩難的處境,我們的回旋空間不小——按照我的思路,華元要保持強勢,不用一味用貶值去赢得市場。
第五,關于技術交流與竊取,在這幾年當中,我們的科研水平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但能夠仿制外國同代産品并且建立較爲完整的工業體系,而且在個别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比如這次的流感藥品,各國必然會将目光緊盯我們的科研成果和技術專利,這一點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正常的學術交流,可以,如果打着學術交流的幌子來騙取甚至竊取技術,是我們絕不允許的,國安局在這方面要抽調精幹力量負責對付商業間諜——特别是,要注意防範***。”
對于經濟結構的調整,内閣的意見是一緻的,不但要強化自身能力的養成,也要有抵禦外國經濟侵略的本事,當然,這兩者說穿了還是相輔相成的。
關于歐戰後整體經濟發展綱要,秦時竹提出了16字方針——“進口替代、技術完善、擴大内需、統籌兼顧”
所謂進口替代,仍然指要形成完整而全面的工業體系,特别是要針對精密機械、醫藥化工、電子電器等領域加強攻關,在這個領域,國家對北方實業及相關高新技術産業予以傾斜保護,要人有人,要錢有錢,不僅要能仿制,而且要達到在低成本條件的一樣品質。内閣一緻認爲,小國可以依賴國際市場,可以發展隻針對出口的産業,但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裏,必須建立起充分而又完備的工業體系,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國民經濟的安全。
所謂技術完善,是指要利用歐戰契機,重點吸納從德國、俄國等國流動出來的工程師、技師和技術專家,要特别注重引進先進技術和裝備,集中力量發展薄弱環節,要培養和造就一大批自己的技術人才,特别是要提升熟練工人在整個工人階級中的地位和構成。禹子谟雄心勃勃地指出,要确保工人階級家庭過上溫飽生活,确保熟練工人階級家庭過上小康生活,确保技師等技術專家家庭過上尊嚴生活。
所謂擴大内需,是指要利用投資拉動作用,抓緊國内建設,一方面抵消國際市場有可能的萎縮與低迷,不至于浪費已經發展起來的生産力,另一方面,要充分按照全國一盤棋的方針,加強對落後地區的投入,改變發展不平衡、布局畸形的局面。擴大内需主要包括3個領域。一個是以鐵路、公路爲核心的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力争在今後5年,每年新建成5000華裏以上鐵路,每年***2萬華裏以上的一級、二級公路,建設貫穿京津唐、長三角和東北鐵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