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青島問題的交涉在北京示威大遊行後又進一步向縱深發展,當《人民日報》、《新華》等主要媒體以充分肯定的口吻向全國報道時,在各地同樣掀起了支持政府、收回青島的熱潮。學生、商人、小市民自發走上街頭抗議、示威,“抵制日貨”的口号又重新響徹各大城市,若在以前,政府肯定又要出面幹涉和彈壓,但現在不同,中央政府和大總統都表示支持,地方政府搗什麽亂?當民衆激情昂揚地走上街頭時,發現迎來的不是警察的棍子和槍刺、而是笑臉和支持時,對于政府的擁護之情就更爲加深了,自辛亥革命以後漸漸有些淡去的民族主義情緒再度高漲。各地電影院撤去原先的既定影片節目表,再次反映當時以北疆國防軍抵禦俄國侵略和閱兵儀式爲主要内容的《北國慶典》,在嘹亮的軍歌聲中,在铿锵有力的宣傳話語中,很多人仿佛重溫三年前的熱切往事,愛國主義情緒再度高漲。學生志願參軍、捐款捐物等一幕幕景象再次在各大城市上演。
在中日相互進行交涉和抗議的扯皮過程中,國防軍有關的軍事調動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在由秦時竹親自簽發的國防軍大本營絕密第4号文件上,華北軍區司令長官夏海強中将被任命爲山東前線最高指揮官,直隸護軍使兼陸軍第11師師長郭松齡中将率領所部負責青島崂山灣及附近地區防禦,在原來暫時代理中央教導師師長吳佩孚少将的強烈要求下,陸尚榮批準其出任陸軍第22師師長,負責山東龍口地區防禦,等于和11師一起在一南一北夾住了膠州灣,中央衛戍師師長王雲山中将率領國防軍中最強悍的兵力作爲山東前線部隊的總預備隊,沿膠濟鐵路和津浦路一線展開。随時用于補防,國防軍在山東境内的兵力超過了五萬。
事實上,早在内閣會議召開之前,這一系列的軍事調動就已經在進行。秦時竹、葛洪義和陸尚榮等人通過研究既往曆史經驗得出結論,在曆史同期進行的日德青島之戰中,日本是通過經過中國中立地區以完成對青島地包圍的,現在就是要提前布局,逼日本人去正面啃青島要塞這塊硬骨頭。理由?國防軍在山東地區進行特别演習。跟英國人說的則是:若是德國人不老實,咱們直接把青島拿下來。
也因爲如此,在中、德、英、日的外交官還在爲青島進行大扯皮時,國防軍已經爲青島戰局做好了準備。24日,日本拒絕了德國通過第三國所提出的,以作價6億馬克爲條件将青島轉租借給日本的方案,在日本某些狂妄的人士看來,“皇軍隻需要6個小時就可以攻下青島!”。根本用不着付出6億馬克的高額代價。當然,德國所提出地建議中國也是知曉的,人不爲己天誅地滅麽,中國裝作不曉得,反正日本鬼子是不可能出那麽優厚的條件的。而中國已提前預知了一戰後馬克貶值得一文不值的情況,非常樂意做一筆如此“劃算”的買賣。24日晚間,德國膠州灣總督收到了威廉二世的最新電報:“盡一切努力守住青島,并準備将其完整地交給于中國政府!”但此時。中德有關青島問題的條約還沒有最後簽字,日本對德宣戰地聲明迫不及待地發表了。
日本對德宣戰并沒有出乎大多數觀察家的預料,在英日同盟的體系下,這似乎是日本“唯一”可以選擇的立場,對于背後的利益交織和勾結,一般人也不會認爲有太多地問題,畢竟國家之間這種來往是很正常,談不上陰謀與卑鄙。
在得知日德宣戰的消息後。外交部着實忙乎了一陣,既要發表中國政府對青島問題的聲明,又要向兩個國家提交相應的照會。中國政府在聲明中對日德互相宣布進入戰争狀态表示擔憂,對遠東局勢進一步惡化表示“遺憾”,對上述兩國有可能對中國權益造成損害地遠景表示“關切”,但沒有改變的是中國有關“中立”與“和平”的立場,更耐人尋味的是,中國居然還表示“尊重”兩國在國際問題上各自選擇的立場。從表面上看。中國政府似乎從最初那種言辭切切、“不得利用中國領土進行敵對性行動”的強硬立場上後退。變得似乎在承認雙方交戰的“既成事實”,但國内媒體不但沒有加以指責。反而也如釋重負般地松了口氣。說穿了,輿論對日德交戰的前景并不奇怪,更沒有奢望靠中國地恐吓就能保持遠東和平的情景,他們隻是擔心政府屈服于日本的壓力而自動放棄膠州灣的有關權益。現在表面上看中國政府較之以前有所“軟化”,但在最關鍵的青島問題上政府并沒有實質性的讓步,再加上中德有關青島協定正式簽約的事實,可以說中國方面已經在最大程度上維護了中國的利益。這種輕松感自然讓人愉悅,而他們分析地道理無非三條:
第一,日本理虧。雖然日本對德宣戰早于中德正式聲明文本公布地時間,但中德移交青島權益的風聲早就放了出來,這是時間上地先機和主動。雖然道義并不是決定國際問題的關鍵因素,但起碼在交涉中擁有不可忽視的力量,這一點對中國尤爲重要,萬一在戰後恢複交涉,也有一個比較良好的基礎。
第二,中國早有準備。國防軍在山東境内大演習的消息,不早不晚,恰恰選在日本宣戰前一天公布,這不由讓人感慨國防部的時機把握實在是太好了。這既能在實質上增強山東地區的防禦力量,又不見得是針對日德交戰的敵對性動作,無論對哪個國家也都交代得過去。當然,大本營擁有破譯日本外交密碼能力的秘密是不可能讓這些媒體知曉的。
第三,中德有秘密協作。這是輿論分析分歧最大的地方,雖然用上了可能、估計、也許等大量含糊不清、意義模糊的詞語,但還是隐隐約約表達了相應的意思。表面上地協定并不可能讓人看出玄機,但報界的資深政治評論家認爲。國防軍從北、西、南三個方向緊緊包圍住膠州灣租借地,隻留下一個面東的大海讓日本插手,已經擁有了最爲充足的回旋餘地。到日德進入戰争僵持狀态後,中國根據實際需要,或是出其不意地宣布接管青島,或是已經瀕臨失敗的德軍突然向中國方面投降而讓中國摘桃子。無論哪個結果,中國都是有利的一方。
自然,也有對日本惱羞成怒、悍然發動對華戰争的擔憂。但輿論普遍估計這種可能性不大:一來日本并沒有做好全面侵華的準備;二來也沒有充足地理由和借口這麽做。更何況英國和美國并不允許日本這麽做,中國的平衡角色在這一曆史進程中微妙而複雜。
在得知日德正式宣戰後,秦時竹和一幹大本營核心官員臉上都是洋溢着笑容。這不僅沒有超出他們的預計,更重要的是中國成功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青島防禦能力和戰鬥力的顯著增強,足以讓日本吃足苦頭,而國防軍提前動員,封鎖住曆史同期日本從側翼進軍膠州灣的兩個路上通道後(日軍原本在山東龍口登陸),逼得日本隻能正面硬撼青島。套用秦時竹地話說:“需要一個合适的時機和一顆夠硬的核桃讓日本這頭餓狼崩壞幾顆牙……至于德國人。他們恰好就扮演了這一角色,而且他們在替我們賣命之後還得感謝我們。”
德國在青島的防禦力量主要由海軍和陸軍兩部分組成。在戰争爆發以前,德國遠東艦隊擁有“沙恩霍斯特”号(旗艦)和“格奈森瑙”号兩艘裝甲巡洋艦(這兩個名字是不是很熟悉?沒錯,這也是德軍在二次大戰時期的主力艦艦名)、輕巡洋艦“紐倫堡”号、“埃姆登”号和“萊比錫”号,一艘雷擊艦。五艘炮艦和三艘内河炮艦。戰争爆發時,艦隊主力“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和“紐倫堡”正在海軍中将斯佩伯爵地帶領下在德屬加羅林群島和南太平洋遊弋。“萊比錫”号在墨西哥沿海“保護德國利益”,“埃姆登”号和其餘艦隻都在中國沿海巡弋,因此青島港内的德國水上力量非常虛弱。
早在8月1日。駐青島的膠州灣總督府接到德國參戰的秘密電報後就立即向中國領土領水内地德艦發布動員令,雷擊艦s90号和其中兩艘炮艦匆匆忙忙趕到青島,其餘炮艦因距離比較遙遠,不是就地鑿沉就是“賣”給了中國政府,而上面的乘員、散居在中國各地的德國在鄉軍人僑民都設法經陸路趕到青島(德國動員能力之強可見一斑),當時奧匈帝國海軍的老式巡洋艦“伊麗莎白皇後”号在一周前剛剛抵達青島,此時也理所當然地加入到戰争的行列。此時青島的海軍力量雖然有所恢複,但仍然比不上戰前巅峰時期的兵力。
德國向俄國和法國宣戰後。“埃姆登”号曾離開青島,不久就帶着在對馬海峽捕獲的俄國商船“梁贊”号返回,德國海軍工程人員将入塢修理地“鸬鹚”号炮艦上面的武器拆除安裝在“梁贊”号之上,并配備了其餘武器和海軍人員,名字則沿用“鸬鹚”号,不久以後,這艘船成爲印度洋上最爲出名的德國僞裝襲擊艦。幾乎與此同時,德國郵船“腓特烈王子”号也在青島改裝成爲襲擊艦。“埃姆登”号則帶着8艘補給船和19000噸煤離開青島。前往馬裏亞納群島和斯佩艦隊彙合,随後被斯佩派遣到印度洋執行破交任務。可以說。遠東艦隊的主要實力已經在戰争爆發時脫離了膠州灣租借地,這對德國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利好。遠東艦隊的實力雖然可觀,但并不是日本聯合艦隊的對手,與其不敵日本艦隊主力受困還不如早些脫離苦海,隻是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協約國商船要倒大黴了。
在歐戰爆發一星期後,膠州灣租借地總督邁耶·瓦爾代克海軍上校決定不再冒險派軍艦或商船突圍,也否決了一些少壯派軍官提出地奇襲英國租借地威海衛地計劃,認爲這對于青島的防守并無多大地裨益,而且容易給中國政府增加麻煩,他的心思和精力重點放在對青島地區的防禦上。
青島的外圍防禦線沿租借地的邊界展開,内圈防禦線主要以青島近郊的雞貂山、俾斯麥山和毛奇山爲核心(後兩座山的名字都是德國人占據青島後取名的),有8座主要炮台(由于中國方面提供的便利,青島要塞比曆史上更爲牢固和嚴密),5座對海,3座對陸,共裝備5門280mm和3門240mm要塞炮、5門210mm和9門150mm重型榴彈炮,6門105mm中型榴彈炮,此外還有若幹門輕型榴彈炮。這幾座炮台外加8座多面的棱形碉堡共駐紮1250人,地勢居高臨下、非常險要,炮台和碉堡的水泥防禦層厚達近2米(反正水泥是遼陽實業提供的抵債物資,方便易得,價格實惠),算得上固若金湯,稱爲遠東的列日要塞也毫不爲過。如果以曆史同期青島各要塞的防禦能力爲100的話,那麽到了此時這些要塞的防禦力提高到了178左右(像不像三國志中用來衡量城防度的指數?)。
德國海軍大臣提爾皮茨元帥在20世紀初期曾擔任過駐中國艦隊的海軍提督,他稱贊道:“至少需要整整一個軍的兵力才能攻下這些要塞。”除了防守要塞的兵力外,德國在青島還駐紮有海軍陸戰第3營1300餘人,包括4個步兵連、1個騎兵連,1個工兵連,1個炮兵連和2個機槍連。在北京使館區和天津德租界,德國還另外駐有4個步兵連、1個騎兵連和2個炮兵分隊,這些部隊在德國參戰後也火速集結,撤退到青島。在撤退過程中,中國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方便和幫助,光是備戰所需要的糧食和軍火就輸送了一堆,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衡量,都極大地增強了青島的防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