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霧開雲散,風雲驟去,昨晚的電閃雷鳴已然蕩然無存。透過朦朦胧胧的水霧,豁然發現,大雷雨把一望無際的天穹洗得十分明淨,不複夜晚狂風暴雨的猙獰,露出了令人着迷的魚肚白,散發着溫馨柔和的光線,好像就根本沒有發生過可怕的電雲雷雨。
越過宛城灰色的城垛,前面就是碧綠無垠、蒼茫朦胧的原野。山林、江河、房屋、達官貴人、山野匹夫、升鬥小民、動物禽畜,全部平等安逸地沉睡在香甜靜谧的夢鄉裏。雖然醒來後各就各位,又恢複貧富有異,高下立判,高低貴賤之分。
太陽還在地平線下,遠未出來,雖然沒有風,但空氣卻是無比清新,令人心曠神怡,心情大好。
練功歸來,這時天已大亮,收拾好行裝,孫狼便帶他們來到城裏的一家酒肆。大家剛一落座,店小二就捧上了南陽著名的小吃——新野臊子。
劉禅舉目一觀,隻見新野臊子熱氣騰騰,香氣撲鼻,小方塊的牛羊肉色如瑪瑙,晶瑩剔透,上面飄着碧綠的蔥花,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動,食欲大開。
刻苦練功饑腸辘辘劉禅的腸胃,被美食勾出了一陣叽裏呱噜的不雅聲響,急不可耐地吃了起來,一邊吃一邊含糊地問道:“孫兄,這是上面食物?真好吃!”
孫狼笑道:“這叫新野臊子湯餅。以牛羊肉爲原料,其作法如下,精選肥瘦适中的嫩牛羊肉,切成葡萄大小的方丁。将幹紅辣椒放入香油中炸至焦黃,色味被收入油中時,撈出控油,晾脆,以刀拍碎備用。将肉丁用油反複炒至肉塊定形後,将拍過的辣椒及精鹽、辣姜等調味品适時兌入,以溫火煎熟肉中水分。待肉丁着色均勻呈棗紅色時,離火降溫,精在工藝,巧在火候,成品臊子香而不膩,辣而不辛,鹹而不澀,味道鮮美。食用時,取臊子适量,加入蔬菜中同炒,素菜葷味,口感甚。以之澆于湯食中,便成爲臊子湯餅,十分出味。”
“真的是太美味了!這個做法有講究。”劉禅吞了一大口臊子,贊不絕口道。
接着問道:“那爲啥南陽的臊子湯餅,名字卻叫新野臊子湯餅?”
孫狼聞言,豁然站立起,向西拱手,雙目閃爍着異彩,神情肅穆,豁然動容道:“這臊子湯餅與劉皇叔大有淵源。”
劉禅停住了筷子,瞠目結舌,訝然道:“這從何說起?”
趙雲擡了一下頭,微微一笑,并不說話,繼續吃着。其他人都停箸側目,洗耳恭聽,特别是燕山雪更是豎起耳朵側耳傾聽。
孫狼滿臉崇敬道:“當初,鎮南将軍、成武侯、荊州牧劉表安排劉皇叔駐軍南陽郡新野,以抵禦北方曹操。皇叔雄踞新野,與卧龍先生、關張趙等将共圖大業。冬季的某一天,軍隊正在樹林裏埋鍋造飯,忽然一陣狂風襲來,周圍樹林窸窸窣窣沙沙作響,似有人叫馬嘶之聲,将士們誤以爲敵軍來襲,便匆忙起來迎戰。虛驚一場之後,大家聞得一股奇香撲鼻,就紛紛尋找香味的來源。原來是慌亂之中,有人不慎将燒飯的油鹽醬醋等調料,都打翻進了炖羊肉的鍋内。諸葛軍師和衆将士舀起一勺品嘗,發現味道鮮美無比,大家交口稱贊。此乃新野臊子湯餅的由來。”
“想不到竟然是如此由來!”劉禅驚奇歎道。
他扭頭對着趙雲問道:“四叔,可有此事?”
趙雲微笑地點了點頭,道:“孫狼所言極是。當時,軍隊戎馬倥偬,既要行軍打仗,朝此暮彼,居無定所,又要埋鍋造飯,炮制數萬人的飲食,困難重重,導緻夥食不佳,士氣不振。諸葛軍師深感憂慮,此次機緣巧合之下,幫助他解了這一難題。那時候是冬季,勺内之物經冷卻成了塊狀,于是他遂潛心研究反複試驗,臊子便開始成爲戰時應急食品。後來,這一做法被一些退伍的南陽籍的士卒帶回了家鄉。新野臊子湯餅由此而來。”
聽到這,劉禅怔了一下,眼裏掠過一絲落寞,看着新野臊子湯餅發呆。因爲他擔心自己發明的“牛腩粉”和“牛巴”被搶去了市場。
正在失落之際,卻聽到趙雲眼裏無限神往的樣子,放佛回到了當年在新野金戈鐵馬、烽煙四起的烽火歲月。
他搖搖了頭道:“新野臊子湯餅雖得其法,未得精髓。這個味道比正宗的新野臊子差遠了。”
向寵笑道:“公子,這個臊子湯餅雖然好吃,但正如師傅所言,得其型未得其味,根本比不上你的牛腩粉和牛巴湯餅。”
傅彤也大喊道:“是呀。還是公子你做的牛腩粉和牛巴湯餅美味,可謂是吃一次想兩次啊。”
“是呀。公子啥時候再做給我們解解饞啊?”大家轟然大笑,叫嚷起來。
燕山雪眼睛一亮,更是興奮,小跑過去,拍着劉禅的肩頭,嬌笑道:“哎,禅弟弟,想不到你有這個本事,找機會給大夥露一手啊。”
吃完早點後,劉禅一行繼續向北前行。
出了宛城不久,遙遙望去,霧氣缭繞之中,便看見有一頭巨大的水牛,隐隐約約橫亘在遠方的地平線上。
“禅弟弟快看,前面有一頭大水牛!”燕山雪用春筍般的玉指遙指着,一臉驚奇,突然驚叫起來。
劉禅舉目觀之,果不其然,一頭雄峻異常巨大的大水牛悠然地卧在騰騰的霧氣之中。
驚奇之下,劉禅不禁歎道:“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大力牛魔王!”
“呆子,姐姐我是跟你開玩笑的!那是著名的伏牛山。”燕山雪用衣袖掩面,莞爾一笑。
劉禅不禁驚愕,也跟着大夥呵呵傻笑起來。
看着天真爛漫的劉禅和燕山雪,孫狼笑道:“是的,這就是南陽最爲著名的伏牛山。其山脈規模宏大,山勢異常崇峻,高聳入雲,東西綿延數百餘裏,南北也有數十餘裏,乃秦嶺山脈東段支脈。呈西北——東南走向,因形如卧牛,故稱伏牛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