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兒昂首挺胸,英姿飒爽朗聲道:“我們墨家義士的八大操守,就是友好交往、恭謙有禮、節用而爲、知廉知恥、說忠行義、奮發圖強、俠義能任、志勇前行,簡而言之,就是友恭節廉,忠強任勇!”
朗誦到激動處,雪兒臉色潮紅,星眸含淚。
劉禅和在場衆人都熱淚盈眶,熱血沸騰真切地感覺到了‘墨家大俠’、‘國之俠者’那種爲國爲民、沉雄悲壯、慷慨激昂、當仁不讓、一往無前、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蓋世氣勢,也跟着雪兒反複朗誦:“友恭節廉,忠強任勇!”
稍加休息,劉禅又問龐德公道:“龐公,請說一下雜家和法家吧。”
“雜家列于諸子中,是很鮮明的一派,因爲它是戰國末至漢初兼采各家之學的綜合學派,反映了學派融合的趨勢和要求。其特點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雜家雖隻是集合衆說,兼收并蓄,然而通過采集各家言論,貫徹其政治意圖和學術主張,所以也可稱爲一家。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劉安的《淮南鴻烈》爲此派的代表作。如今,雜家作爲一個組織已不複存在。”龐德公道。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主張富國強兵、郡縣制,通過具體的刑名賞罰來實現以法治國。因提出‘不别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故稱之爲法家。春秋之管仲、子産爲先驅。戰國初之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之‘法’即法律和規章制度、慎到之‘勢’即權利和威勢、申不害之‘術’即權術和謀略,以及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秦之始皇帝嬴政就是典型的法家信徒,他制法治國,實行軍功爵制,秦國大興,國富兵強,得以橫掃六合,一匡天下。”龐德公道。
他話鋒一轉,歎道:“然而,秦因法興,也因法亡。嬴政在全國施行重刑正義的嚴刑峻法,桓寬《鹽鐵論·刑德》評日‘昔秦法繁于秋荼,而網密于凝脂’。導緻秦二世而亡。”
劉禅皺了皺眉頭,想了想道:“龐公所言極有道理。然吾卻不敢苟同龐公之見!”
“啊!”龐德公聞言吃了一驚,然後揚眉笑道:“願聞其詳!”
劉禅也不客氣,緩緩道:“正如您所言秦因法而興,證明法本無罪,法乃好法。秦之亡,刑嚴法峻确實是其中一個原因,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因爲在統一之前秦國就是一個法治之國。然而秦法确實過于嚴酷,用法治國走向極端,法令爲一統,事鹹決于法,輕罪重罰,法網嚴密。本來可以用道德教化的輕微行爲,卻要遭受重罰,人民動不動就要觸犯刑條,人人鹹知所辟,生活得膽戰心驚,噤若寒蟬,被酷法壓得透不過氣來。此乃秦亡原因之一;其二是步子太快,恩信未立;其三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其四是專制暴政,焚書坑儒;其四是二世失德,趙高亂政;其五是窮兵黩武,擴張過度;其六是樂以刑殺爲威,統治殘暴血腥;其七是大興土木,徭役繁重;其八是橫征暴斂,賦稅沉重。故而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隻好铤而走險,奮起反抗。”
“秦帝國僅存十五年便灰飛煙滅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政治制度問題,秦始皇廢除了以‘世卿世祿’爲核心的封建制度,實行了徹底的郡縣制度。”劉禅輕描淡寫道。
一言既出,一堂皆驚。
龐德公、黃承彥、趙雲緊皺眉頭,陷入了沉思,苦思冥想起來。
良久,龐德公擡頭問道:“何以見得?”
劉禅舉目遠眺蒼茫群山,眼光深邃,道:“自黃帝以來,裂土封侯,諸侯尊軒轅爲天子,鹹來賓從,拱衛中央,黃帝置左右大監,監于萬國。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至西周達到巅峰,周天子統治長達八百餘年。即使在先秦時代,諸侯争霸,相互混戰,東周天子也維持統治地位三百餘年。此中緣故,蓋因封建制度之功也。因爲封建分封制度施行了近千年,已深入人心,與生俱來的融彙到曆史、文明和人民的思想血脈中了。”
“曆史證明,凡是采用了分封制的朝代,國運都比較長久。凡事欲速而不達,事物及社會之發展變化俱有漸變的過程。大家試想,如果始皇采用分封制,或者部分地采用分封制,秦帝國絕不會迅速滅亡。當陳勝、吳廣起義時,各地諸侯便會前來勤王,協助朝廷剿滅。因爲沒有分封諸侯,隻能依靠帝國軍隊進行鎮壓,但帝國地域遼闊,交通不便,各地起義烽煙四起,此起彼伏,防不勝防。帝國軍隊疲于奔命,狼狽不堪,士氣低落,戰鬥力十分有限。”
“加上秦帝國的建立并不僅僅是改朝換代,而是一場徹底的社會和制度的革命,革的是那些在六國世代享受‘世卿世祿’封建王公貴族的命。但是雖然廢除了封建貴族這一特殊階層,秦始皇卻沒有從肉體上徹底消滅他們。故而,秦帝國建立後,以項羽爲代表失去特權的六國餘孽,無時無刻不想着反撲,爲奪回固有利益,借陳勝、吳廣起義之勢,沉渣泛浮,死灰複燃,群雄并起。各郡縣官吏在當時輿論的宣傳影響下,各懷鬼胎,倒戈相向。于是牆倒衆人推,社會的發展在其慣性的作用下,摧毀了秦帝國。”
黃承彥臉色凝重,道:“故而,高祖吸取秦亡教訓,選擇性繼承和吸收了之秦帝國之精華,确保了中央皇權高度統一集中之的基礎上,實行了以郡縣制爲主,以封建制爲輔之制度。采取了無爲而治的黃老之術,實行了輕徭薄賦的休養生息政策,同時,釋放奴俾,招回流民,屯田開荒,完善戶籍,律法森嚴,軍功豐厚,賞罰分明,精煉器械,迅速穩定了局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