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散》在十大古典名曲中尤爲神秘。曆史上“竹林七賢”最有影響力的名士——才智超絕、曠邁不群的魏晉琴家嵇康,以善彈此曲著稱,他把《廣陵散》彈得精妙絕倫。這支古曲便同嵇康一起,名聞天下,成爲千古絕唱。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與《聶政剌韓王曲》異名同曲,乃東漢末年流行于廣陵地區的民間樂曲。“廣陵”是揚州的古稱,“散”是操、引樂曲的意思。
劉禅決定彈奏《廣陵散》,一是此曲乃古琴之名曲;二是嵇康彈奏此曲後慷慨赴死。性烈而才俊的嵇康由于鐵骨铮铮,與司馬氏集團勢不兩立,被司馬昭下令将處死刑。他刑前仍從容不迫,索琴彈奏此曲,并慨然長歎:《廣陵散》于今絕矣!三是它是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甯死不屈的反抗鬥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
如今以《廣陵散》作爲揭露司馬氏驚天陰謀,提前替嵇康奏響,表達不畏懼強權立志興複漢室的前奏曲,以後再設法傳給嵇康,不亦妙哉。
劉禅想到嵇康十幾年後才出生,不禁詭異地奸笑起來。
司馬徽看着劉禅皮笑肉不笑的樣子,心裏有些發毛,毛骨悚然,不斷嘀咕,不知這個小家夥又在搞什麽花招。
劉禅睜開眼睛,接過司馬岐遞過來的古琴,定睛一看,不禁暗歎,不愧是高士之物,上好檀木質地,琴身雕龍紋鳳,琴弦緊若遊絲。
劉禅詩興大發,吟道:“寂坐幽洞裏,彈琴複長嘯。深林人不知,鳳凰來相會。”
劉禅坐直身體,把琴放平,深吸了一口氣,凝氣深思,平攤雙手,輕撫摸着琴身,手指輕挑銀弦,雙手在古琴上波動輕彈,十分流暢,婉轉、空靈、铿锵又有些哀愁的琴聲緩緩流出。
悠揚琴瑟之音在石洞裏盤旋往複,盤旋萦繞。時而透明清澈,如潺潺山泉在青巒間叮咚流淌;時而輕逸飄渺,如和煦清風吹拂着青翠山林;時而深穩低沉,如海潮嗚咽;時而空蒙靈動,如幽谷鳥鳴;時而壯懷激烈,如驚濤駭浪;時而高昂激揚,如萬馬奔騰;時而絲絮尖利,如雷霆風雨;時而慷慨激昂,如金戈鐵馬;時而铿锵作響,如戈矛殺伐……
加上那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琴聲猶如天籁之音,餘音繞梁。
在座高士如癡如醉,紛紛沉浸在美妙的琴聲中,心情和身體随之律動,聽到激烈高昂之處,人人皆激動難耐,眼圈發紅,潸然淚下。
良久,他們才如夢初醒,交頭接耳,紛紛叫好,歡聲雷動。
龐德公撫掌大贊道:“情緒大起大落,忽婉轉,忽雄奇。其變動姿态之強烈,令老夫内心冰炭交加,升天墜地。天下殺伐縱橫之曲,壯懷激烈之聲,唯《廣陵散》可當之!妙哉!妙哉!”
黃承彥也笑道:“此琴聲真乃天外仙音,猶如置身幽山空谷,隻見樂聲幽幽,玄樂綿綿。月光瀉瀉,清風徐徐,碧波蕩蕩,仙島渺渺,天台巍巍,星漢迢迢。大美之音,真人間仙境也!”
司馬徽拍手叫好,笑道:“琴聲委婉卻又剛毅,款款而來,又似高其怨恨凄恻,如幽冥鬼神之聲。邕邕容容,言語清泠。及其怫郁慷慨,又亦隐隐轟轟,風雨亭亭,紛披燦爛,戈矛縱橫。”
其他名士也紛紛擊節叫好,唯獨龐山民臉色鐵青,如坐針氈,尴尬不已。
劉禅站起身來,笑道:“小子在水鏡老先生面前班門弄斧,純屬獻醜了,污了諸公耳朵,敬請見諒!”
司馬徽頓了頓,道:“林公子,可否講一下《廣陵散》之結構内容?”
劉禅作揖道:“遵命。此曲譜共有四十五段,分爲六大部分,即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以刺韓、沖冠、發怒、報劍、投劍、長虹等爲題,表現内容與聶政刺韓王的故事情節相符。開指、小序、大序諸部分是正聲的醞釀預備階段,旋律哀婉低歎。亂聲、後序是正聲的發展延續,撥剌等各種手法的運用造成了熱烈輝煌的效果。”
“六部分中正聲是全曲的主體部分,主題音調充分展現,音樂由低沉憂郁發展到豪邁激昂,采用了撥剌、撮音、泛音等演奏手法,描寫聶政由怨恨到憤慨的思想變化過程。全曲始終貫穿着兩個主題音調的交織、起伏和發展、變化。一個是見于第二段的正聲主調,另一個是先出現在大序尾聲的亂聲主調。正聲主調多在樂段開始處,突出了它的主導體用。亂聲主調則多用于樂段的結束。”
劉禅完全得益于他後世對琴棋書畫等古代知識的惡補,才說得頭頭是道。饒是如此,面對三老如同招考博士級别的面試,他的額頭多少都滲出了一層細細的汗珠。
龐德公不甘心,蹙了蹙眉頭又問道:“何爲六律、七音、八音?”
對這些古代的音樂知識,劉禅早就背得滾瓜爛熟,他揚眉一笑,道:“黃鍾、太簇、姑洗、徵賓、夷則、無射爲六律。;古之雅樂初爲五個音階,乃宮、商、角、徵、羽,後來加上變宮、變徵,從低到高排列起來就形成七個音階,即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戰國策之《荊轲刺秦王》日,高漸離擊築,荊轲和而歌,爲變徵之聲。《察傳》日,夔于是正六律和五聲。《孟子》日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爲八音。”
劉禅洋洋自得,昂首挺胸,睨視群儒。
龐德公瞪着劉禅,滿臉不爽,無言以對,隻好氣鼓鼓呆坐一旁。
黃承彥見狀,決定打抱不平,拈須高聲問道:“何爲雅樂?俗樂?”
(各位看官:雛鳥初啼,碼字極不容易,請多鼓勵,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求打賞,各種求!)(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