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後,即便兩邊互不征伐維持的很好,百姓之間甚至還能互相交流買賣,看着很是平和的樣子。
但統一之戰終究還是開啓了。
因爲自從這天下第一次大一統後,大一統就一直是國家完整的象征,如果不能做到大一統,那絕對是件相當丢臉的事,更别說這天下還是在元和帝統治期間分崩離析的了,即使當時他隻是個傀儡,那他依舊還是這國家的主人,是皇帝。
因此如果不能重新恢複原來的領土的話,那他有何顔面面對列祖列宗,以及面對自己子孫後代呢?
張豆那邊雖然沒這些顧慮。
但他爲了活下去,也爲了完成自己心願和目标,同樣必須堅持。
因此兩方必有一戰。
要麽你死我活。
要麽互相僵持。
但是,元和帝無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即使他已經讓密探想辦法弄到了一些火器秘方,但最高科技依舊還掌握在張豆他們手裏,因此他們制作出來的火器遠比不上張豆他們的火器,不論是質量還是效率都比不上,潰敗是顯而易見的事。
雖然張豆的戰損比以前高。
但最後還是維持着勝利。
并且穩步的緩慢推進着。
開始從西北方向南下東進。
他那邊推進的越厲害,元和帝的朝堂就越不穩定,主戰派和主和派之間的争鬥就越兇,互相埋怨。
互相推诿責任。
雖說元和帝去年将大部分失地重新收回來是一大功勞,但是他隻是撿了個便宜,并不是說他真的以武德橫掃天下,因此他在朝堂之上還做不到一言堂的程度,依舊還要靠一些官員支持,而且,先前如果不是有這些官員們支持,他也根本做不到迅速将失地重新收複回來。
所以,此時他面對朝堂上的問題也無可奈何,甚至有時候還得被一些主和的官員怼,那些官員覺得如果不是元和帝堅持出兵,那麽說不定他們兩邊還能維持相對和平。
不至于鬧到如今這種境地。
更不至于劃江而治失去可能。
不過不管他們如何内鬥,張豆都不可能就此罷休,所以,在張豆快要打下半壁江山的時候,朝堂内的主戰派和主和派這才總算确定張豆想要一統天下的決心,并且開始握手言和,共同聯手去對抗張豆。
不過這時候實在太晚了。
張豆他們在西北區域實行的稅收政策和土地政策,早就已經随着他的軍隊南下逐漸傳播了出去,并且在一些小民心中生根發芽,特别是張豆他們給無地少地百姓分發土地耕種,隻收四成田租,并且十年之後土地就歸租種者所有的政策。
更是讓無地少地百姓心動。
雖然心動程度還不足以讓他們直接起兵造反去歡迎張豆,但是卻足以讓他們在張豆攻打到他們那邊的時候,毫不猶豫的反戈和歡迎。
這并不是什麽迎接王師。
實際上隻是利益相誘。
但是,這世上又有什麽比利益更能鼓動人心,更能讓人心動呢。
所謂的改朝換代,不過就是将原先的既得利益者獲得的利益重新分潤,并且讓以前活不下去的人再次能活下去,從而達到平衡罷了。
輪回往複,次次如此。
分田地,均富貴。
喊的是大義嗎?
不是的。
這不過是爲了更快聚集人手。
跟藥店送雞蛋是一個套路。
隻是他們送的東西價值更高。
更讓所有普通百姓心動。
這跟資本家爲了三倍利潤就足以踐踏世間一切道德法律是一個道理,因爲人性總是相似且相同的。
有了這部分百姓支持,張豆的行動自然是如虎添翼,再加上他每次攻打下一片區域,都會十分如實的貫徹他在西北實行的政策,并且給一些少地無地的百姓分田,這些行爲無疑給了其他地方百姓更大的信心,跟商鞅立木取信一個道理。
都是爲了讓百姓相信。
他們是誠實的。
他們能夠說到做到。
從那往後,張豆他們的軍隊行進速度就變得越來越快了,快到有時候到了一個城池門口,都不需要他們攻打,城池裏的一些百姓就搶先把城門打開放他們進來,這些行爲不管現在怎麽說,但未來肯定會被記載成爲王師降臨,百姓鹹服。
開城迎君,賢民聖君矣。
元和帝他們迫于無奈,此時已經遷都到了南方,遷都到了江南區域,并且派人求和,可是,元和帝他想要大一統,張豆又何嘗不想要大一統呢,因此又怎麽可能拒絕即将到嘴的肉,平白把肉給放跑了。
所以,求和當然是無用的。
求和帶來的隻是張豆更進一步的推進,四面夾擊以及全面進攻。
等到張豆他們率領大軍将陪都徹底圍住的時候,陪都裏面的元和帝終于絕望,趕忙派了太監出來表示願意投降,隻希望能留他子女當中某人一命,不讓他這一脈斷絕。
“放心,我軍從不虐殺俘虜。
隻要願意投降,我自保他全家無恙,甚至封個閑王也沒有問題。
你回去跟他如實說吧。
要是願意就大開宮門。”
張豆本來就沒打算把前朝皇室徹底殺絕,所以自然是無所謂的。
他最多也就會把前朝皇室成員全部先抓起來,逐一審判一下,有罪的定罪,沒罪的,自然就放了。
皇宮裏的元和帝收到太監回禀的消息後,雖然不知道該不該相信張豆,但他同樣也很清楚,不論他相不相信都沒用,他的生死注定由不得他掌控了,除非他現在選擇自殺,可是既然有活下去的可能,他當然是不太願意直接自焚自殺的。
因此猶豫了一會兒。
最終隻能賭一把。
讓人出去打開宮門。
放張豆他們進來。
張豆他們也很遵守承諾,進去之後秋毫無犯,隻是将一些素有惡名的太監以及少數皇室成員抓捕起來處決,至于剩下的,都沒有動。
甚至還臨時封元和帝爲黎王。
把他安置在了附近王府裏。
随後,張豆他們一行人就開始正式進行全國範圍内的收尾工作。
并且于次年龍擡頭日登基。
國号爲張,年号桃源。
張豆是爲桃源大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