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戰派紛紛提議趁勝追擊,一舉收複汴京!
就連楊存中、史浩等主戰保守派也被北伐軍此番勝利所裹挾,放棄了之前“積蓄實力、徐徐圖之”的堅守。
年輕氣盛、登基隻有一年的趙昚,急需勝利來積累聲望,穩固他在朝臣心中的地位,也想迅速向天下人證明他是一位有爲的皇帝。
北伐軍連取興仁府、濟州、歸德府,對汴京已形成東、南合圍之勢,趙昚信心大增。
朝中主戰派大臣和皇帝迅速達成共識:北伐軍趁勝追擊、年内收複汴京!
诏令隔天從臨安發出,八百裏急遞,直奔盱眙、宿州、歸德府、興仁府,令全軍北上,直撲汴京。
令到盱眙,張浚提江淮三萬兵力随即從盱眙北上,經宿州,進入歸德府境内。
入城當天,張浚以北伐軍統帥名義聚将議事,諸軍都統制、副都統制及統制官入營見禮,紛紛聲言,受其節制。
聚權之後,陳州、亳州、宿州守軍大部抽調入歸德府,張浚手中兵力達十二萬之巨,若加上興仁府宋軍,總兵力達十六萬。
手握重兵的張浚随即開始籌劃恢複汴京之事,但他自始至終沒有召見身在興仁府的楊叢義,也未向他下達過任何軍令、口令,好似興仁府根本就不存在一支四萬宋軍。
就在歸德府緊急籌備,準備收複更多舊地之時,興仁府隻是練兵,卻不見有多少大動靜,各縣也都是以防禦爲主,不再主動出擊,騷擾金軍。
九月初五,張浚與襄陽虞允文、吳拱相約,兩軍一東一西兩路北伐,分兵合擊,共取汴京。
九月二十三,江淮第一批糧草辎重運抵歸德府。
九月二十五,張浚坐鎮歸德府,令陳州都統制蘇仲領兵兩萬、宿州都統制薛望領兵兩萬、步軍司都指揮使成闵領兵四萬,共八萬兵力合攻三萬金軍駐守的睢縣。
金軍棄城逃走,睢縣一戰而下。
九月二十九日,蘇仲、薛望、成闵,奉命再攻陳崗。
十月初二,宋軍未到陳崗城下,金軍便棄城退走。
不到十天時間,北伐大軍連下兩縣,距離汴京已不足兩百裏,眼見馬上就能直逼汴京城下,張浚意氣風發。
十月初三,張浚下令成闵、薛望、蘇仲領兵追擊,趁勝奪杞縣。
十月初五,八萬北伐大軍在成闵、蘇仲等人率領下追至杞縣,與從歸德府、曹縣、甯陵、睢縣、陳崗等地一路撤退至此的六萬金軍,在城東十裏隔河對峙。
眼見金軍紮好大營,已提前做好準備,成闵不敢貿然進攻,令全軍與金軍相距三裏,隔河紮營,蘇仲、薛望建議後撤五裏,無奈二人軍中資曆與成闵差距巨大,他們的提議被無視。
八萬宋軍匆忙紮營,河對面的金軍閉營不出,未敢派兵騷擾。
雙方兵力相差不大,誰都知道,己方不可能一戰而勝,縱使勝也是慘勝,若敗必定是慘敗,是以都不敢輕動。
隔河對峙五天之後,張浚從歸德府發書催戰,令成闵、蘇仲、薛望等人兩天之内務必擊敗金軍,奪取杞縣。
然而,杞縣是汴京東南方向最後一道門戶,金人聚六萬兵力駐守,哪是那麽容易就能攻取的?
但軍令已下,成闵、蘇仲、薛望等人不得不從。
十月十二日,成闵令蘇仲、薛望率本部人馬率先渡河,向敵營發起沖擊。
蘇仲、薛望資曆淺薄,不敢不從,明知此戰可能不勝,依然各率本部兩萬人馬,渡河攻向敵營。
金軍拒不出戰,據營而守,蘇仲、薛望幾番沖營不下,将士死傷慘重,不得不退回大營休整。
誰知就在蘇仲、薛望後退之時,金軍大隊人馬忽然從營内沖出,以數千重騎兵沖陣。
正在撤退的宋軍本就士氣有些消沉,聽聞身後戰馬嘶鳴,金軍殺出大營,根本無心抵抗,直接就往河對岸的宋軍大營撤去。
宋軍撒腿猛跑,直沖大營,身後金軍猛追,特别是那數千重騎兵,士兵和戰馬俱是身披鐵甲,根本無人敢擋鋒芒。
而那數千重騎兵随宋軍過河之後,并沒有采取穿插分割之術,沖散宋軍陣勢,而是驅馬向前,從撤退的宋軍之中沖出一條道來,直奔宋軍大營!
由于金軍這數千重騎兵身下皆是上品戰馬,撤退的宋軍将士僅憑兩條腿,根本跑不赢,不多時,便被他們沖到前面。
于是便有了一個奇怪的畫面:金軍重騎兵沖鋒在前,宋軍将士狼狽追擊在後,而在四萬宋軍後面還有無數金軍尾随,騎兵、步兵相間,陣型絲毫不亂!
撤退的宋軍在跟策馬馳騁的金軍重騎兵争搶時間,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一旦數千重騎兵甩開他們百丈距離,有時間完成轉身,重新排兵布陣,他們将很難沖破前面的銅牆鐵壁,回到大營之中。
此時撤退的宋軍陣型雖然沒有大亂,但再想指揮已經不可能了,因爲他們距離大營已不足一裏,頃刻之間就能回到營内,金軍膽子再大也不敢強行沖營,此番趁宋軍撤退出營,應該隻是想找些場子回去,激勵一下士氣,畢竟宋軍大營也不是說闖就能闖的。
蘇仲、薛望眼見金軍重騎兵沖到宋軍陣前,似是引導宋軍撤退,他們并不擔心,雖不知道這支重騎兵有何意圖,但隻要他們再前沖百丈還不向南或向北撤走,必會陷于四萬宋軍和大營之間,逃不出全軍覆沒的下場。
但在片刻之後,蘇仲、薛望便迎來了他們人生中至黑至暗的時刻。
金軍重騎兵距離宋軍大營百丈之時,宋軍大營關閉了營門!
随後,重騎兵調轉馬頭,重新布陣,分成幾十個小隊,向撤退而來的宋軍沖殺去。
宋軍将士眼看大營就在百丈之外,哪裏有心與金軍作戰,紛紛避開重騎兵沖陣路線,拼命向大營跑去,完全顧不得身邊的同伴,哪管他們是被金軍砍死,還是被重甲戰馬撞死、踩死,此刻他們隻想回到大營之内,回去就安全了。
撤退的宋軍陣營,很快被金軍重騎兵分開幾十道口子,原有的陣型不複存在,畢竟大營就在幾十丈外,一股腦沖回營内就行了,敵軍在追,難道還要列隊回營不成?
撤退的宋軍幾乎沒有抵抗,付出數千傷亡的代價,避開重騎兵沖擊後,很快回到大營門前。
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緊閉的營門,不管宋軍如何叫門,營内宋軍拒不理會。
營門前撤退回來的宋軍越來越多,瞬間就聚集數千人,而營門不開,将他們完全擋在門外。
“開門!”
“開門!”
“開門!”
撤退回來的宋軍将士眼見營門不開,馬上高聲怒吼,高叫開門。
可營内沒有任何回應,營門緊閉紋絲不動。
“金人追來了,爲何不開營門?”一名将校舉槍嘶吼。
“大人有令,擊退敵軍,方可打開營門!”質問之後,營内傳出了回應。
營門前聚集的将士此刻根本不想戰鬥,隻想回到營内,聽到這話傳來,當即怒不可遏,或以手中兵器砍擊營門,或徒手攀爬營寨,準備翻越。
“大人有令,速速退敵!敢有擊毀營寨者,以逃兵論,立殺無赦!”
營内宋軍發現營門被攻擊,當即高聲警告,數十人異口同聲的呼喊,在嘈雜的營寨前,傳出十幾丈遠。
撤至營門前的宋軍将士哪裏會聽,攀爬營寨,攻擊營門不止,口中高呼“開門”,聲震十丈。
宋軍在營門内外形成對峙,而兩裏外,金軍嚴陣步步緊逼過來,重騎兵分成幾十個小隊肆意沖陣,營外四萬大軍漸漸開始混亂起來。
“大人,營門關閉,無法入城!”
身在軍中的蘇仲聽得這個消息,頓時臉色大變。
“爲何不開營門?”
“營内喊話,讓我們退敵,敵不退,營門不開!”
“混賬!”
蘇仲怒不可遏,此等情況,如何退敵!
“速去喊話,讓他們速開城門!否則後果自負!”
将校得令而去。
片刻之間,營外更加混亂,全軍毫無鬥志,沒人敢回身擋金軍重騎兵鋒芒,他們一靠近,宋軍全在躲避,躲避不及的當場殒命。
眼見撤退陣型全亂,蘇仲氣急敗壞。
可大營就在眼前,将士們的士氣已經完全喪失,即使下令回身戰鬥,恐怕也無人遵從。
急切間,蘇仲不得不做其他打算。
正當他腦筋急轉時,那将校忽回報:“大人,營内傳話,成闵大人有令,爲全軍安全計,敵軍退走,方可打開營門!”
蘇仲聽到此話,憤怒的說不出話來。
“大人,營門不開,金軍大部隊馬上追過來,怎麽辦?”
蘇仲忽然轉頭向北方望去,瞬息之後,下定決心。
“令!全軍北撤,退回陳崗!”
令出,傳令兵速去傳令。
“另,知會薛大人,讓他一同北撤!”
“是!”
片刻之後,大營外的宋軍見回營無望,開始倉惶北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