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缙、李虎出城向東,東出十裏亭,等候宣威軍趕來義烏。李虎代表殿前司選将司,沈缙認識宣威軍一衆将校,他二人一起就能暫且代表選将營,将全軍直接帶往蘇溪安置,而不必入城擾亂民生。
楊叢義則帶着陸遊、清塵來到義烏縣衙,要在此地營建選将營,沒有本地衙門和百姓的支持,想短時間内建好,根本不可能。
來到衙門前表明身份,亮出印信,衙役不敢怠慢,直接将三人請進客廳安置,與此同時,有衙役急忙去通禀縣令。
不多時,便見一年紀在五十歲上下的青衣官員匆匆走進客廳。
一進客廳便朝在座的楊叢義和陸遊行禮高呼道:“下官義烏縣縣令餘玙,見過兩位大人!”
陸遊急忙起身回禮,口稱道:“在下殿前司選将營參軍陸遊,見過餘大人。”
楊叢義起身笑道:“餘縣令好。”
義烏縣令餘玙忙道:“不敢不敢,兩位大人快請坐!”
“請。”楊叢義客氣一聲,便當先落了座。
陸遊與餘玙謙讓再三,最終還是長者爲先,賓主爲大,陸遊随後。
三人稍稍寒暄幾句,用過茶後,餘玙便十分小心的問道:“不知兩位大人來小縣有何貴幹?”
楊叢義不語,陸遊回道:“餘大人,這位是殿前司選将司副使楊大人,身負欽命,來婺州營建選将營,爲大宋軍隊選撥青年将校,而選将營營址便提前選在地理位置甚佳的義烏縣。今日前來,便爲拜訪餘大人,還望餘大人爲選将營的營建提供些便利。”
餘玙忙道:“好說好說,下官一定全力協助。”
不過話鋒一轉,卻歎氣道:“義烏是個小縣,人口不多,财賦不豐,怕是幫不上殿前司太多忙,若有力有不逮之處,還望兩位大人多多包涵!”
陸遊一聽此話,頓時有些語塞,聽餘縣令的意思,似有推脫之意,一時不知該如何回複。
楊叢義一見如此,當即說道:“餘縣令,此次朝廷營建選将營可是下了大本錢,所有錢糧都有朝廷調撥,不會讓義烏縣乃至整個婺州增添任何負擔,如果餘縣令能協助選殿前司營建好選将營,不管是對餘縣令,還是對義烏縣,都有極大的好處。”
說到此處,稍稍一停,然後解釋道:“别的就不說了,單說縣衙每年收上來的稅賦,你們要送往金華府庫就要耗費大量人力财力,如今在義烏營建選将營,縣衙收上來的稅賦直接送往選将營,我們向金華州衙出具戶部錢糧調撥憑證,縣衙可直接銷帳,如此能省下多少人力和财力。而省下來的人力又能投入選将營營建之中,不論是入營做工,還是伐木采竹,選将營不會讓百姓白白做工,該給的錢财,朝廷會如數撥付。百姓掙了錢,縣衙省了力,餘縣令年終考核當得一個優字。協助營建選将營有如此多的好處,餘縣令若不想抓住這個機會,我們去東陽縣建營也是一樣的,隻不過這些好處就要歸東陽縣了。”
列舉了協助建營看得見的好處之後,還不忘搬出備選方案來逼一下對方,看他到底怎麽說。
陸遊一聽東陽縣,臉上神色一動,楊叢義看在眼裏,卻沒有追問。
而餘玙聽了楊叢義的解釋之後,當即就下了決心。
既然是朝廷下令,殿前司對接的又是州衙,他一個小縣令能做什麽梗,況且還有諸多好處,就是沒有好處,他也不能拒絕。
于是餘玙馬上回道:“楊大人多慮了,能在義烏營建選将營,下官求之不得,怎會放任天上掉下來的好機會流失。大人請放下,下官一定全心全意做好兩位大人交辦的差事!”
楊叢義笑道:“好,既然餘縣令都這麽說了,那麽選将營就建在義烏縣。至于營建地址,我們昨日進城之前就已經看過,城北二十裏外的蘇溪一帶不錯,我們在那裏建營,餘縣令以爲如何?”
餘玙馬上答道:“大人,蘇溪鎮人口衆多,在那兒建營怕是不合适吧?那裏的百姓如何安置?”
楊叢義道:“百姓是有不少,我們建營之時也會考慮此事,盡量挑選無人或是人口較少之處,但難免會有一些百姓被劃進選将營營區。這種情形我們已想好解決辦法,被劃進營區的百姓如果願意,可以進選将營做工,每天會給一定酬勞,而他們的房屋和土地則會被選将營有償征用,也就是會給一定的錢财買下他們的房屋和田地,在營裏做工的百姓,集中在營裏安置,不願在營裏的百姓由縣衙協調安置。如此安排,餘縣令以爲可還有難處?”
餘玙想了想,想清楚之後,方才回道:“既然朝廷願意出錢辦事,那此事就有商量的餘地。下官會召集當地鄉紳、族長前來衙門商議此事,若兩位大人能當面給他們承諾,應當會好辦很多。”
楊叢義笑道:“那就有勞餘縣令了,錢财不是問題。”
随後接道:“但具體選址在何處,還待我親自去看過之後,等确定下來,再與你說,到時再召集相關人員不遲。”
“好,下官等大人的消息。”餘玙馬上回應。
古代征用土地極難,因爲都是私地,土地又是最寶貴的财富,是全家幾代人安身立命之地,如果不是不可遭遇抗拒的大難,沒人願意離開,哪怕他們生活的地方極爲貧瘠。
對現在的楊叢義來說,能用錢解決的,根本就不是問題,關鍵是百姓的土地不一定能用錢來解決,這就很讓人頭疼了,所以他必須親自去看看,如果能選擇人少田少,又适合建營之地,那最好不過。
但在此之前,該跟餘縣令通氣,該讓他協助辦理的還是要提前說清楚,畢竟他身爲一方父母官,在百姓中定然是有權威的,隻要他真心協助,肯定能在選将營營建過程中發揮他的作用。
“餘縣令,除營址以外還有不少具體差事需要你協助,接下來就由陸參軍跟你具體商議吧,我要先走一步,得再去蘇溪看看。”楊叢義說完就起身。
餘玙急忙起身道:“大人,下官陪大人走一趟吧。”
楊叢義笑道:“不用,我自己去就行。你們好好商議你們的事情,不必相送。”
“是,大人。”餘玙本想表現一番,見對方語氣堅定,便打消了陪去的念頭。
“大人路上注意安全,早去早回。”陸遊起身相送。
“好。此間事,你做主。”楊叢義說完,帶着清塵很快走出客廳,直接出了縣衙。
送楊叢義離開之後,陸遊、餘玙回身坐下。
隻聽陸遊道:“餘大人,選将營營址還未具體選定,我們還是先商量商量糧草之事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選将營雖還沒開始營建,軍隊還沒開進義烏,可糧草得先準備好。我想知道眼下義烏縣庫房存放的糧食有多少?”
餘玙沉默片刻,似乎是組織了一下語言,才道:“義烏是小縣,耕地不多,倉庫裏的存糧有兩千多石,不知夠不夠用?”
陸遊一聽這話,心底疑問頓生,當即問道:“餘大人,陸某也算是半個婺州人,小時候曾在領縣東陽縣生活過好多年,也不是第一次來義烏。義烏是不是小縣,有多少耕地、多少良田,我還是多少知道一些。況且婺州水稻一年兩熟,七月中旬應該正是早稻收獲不久,就這一季水稻,義烏縣的稅收就不止一萬石吧,大人如何說倉庫存糧隻有兩千餘石?”
聽到陸遊這番話,餘玙頓時有些尴尬。
他原本見這陸參軍年紀不大,像是初入仕途官場之人,本想少報些庫房存糧,先少撥付一些過去,等選将營急需糧食之時,便可以從中撈些好處,不想對方卻是個知根知底的本地人。
無奈之下,餘玙隻得幹咳幾聲,連忙解釋道:“不瞞陸參軍,縣衙倉庫裏的糧食現在确實隻有兩千多石。其實是這樣的,早稻雖然已經收獲,但由于縣衙人手有限,一部分該收的田稅還沒來得及征收。按照以往來看,夏稅一般會在中秋之前征收完畢,現在是七月中旬,還有一個月時限,等全部收上來,預計能有五千多石。參軍說稅收一萬石,僅憑一季早稻義烏縣可做不到,若說一年征收糧食一萬石,倒是勉強能達到。”
陸遊知道對方所言不實,可他又不是朝廷命官,不可能真去清查,于是便道:“既然早稻都已經收獲,該收的田稅還是應該盡早收上來,免得夜長夢多不是?如今選将營在義烏建營,以後來此聚集的軍隊預計會超過兩萬人,一直要到年底才會結束,所需糧草不少,大人把該上繳金華的稅糧直接送往蘇溪,不比你送到金華省時省力?”
餘玙似乎還在考慮什麽,沒有馬上給陸遊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