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麒麟聞言笑了笑,道:“最低得讓升龍附近的百姓都有的使用,然後再一點點向外覆蓋,到更遠的地方,比如海防!”
實際上,魏麒麟需要照看的地方也不是很多,他隻要先将紅河流域全部照看了,就已經算是控制了整個北越。
畢竟稻谷的種植跟水脫不開關系,若是沒水源一切都是白搭。
隻是耕種需要的農業工具很多,除了翻地的犁耙等物,其他的鋤頭鐮刀等物,也得一并打造。
這些東西加在一起所需要的鐵礦就不是一筆小數目,也正是因爲如此瞿亞才會擔心,魏麒麟将這事兒因私廢公,全部拿去鑄造兵器,最終得利的百姓并不多。
“我們可以派人去各地購置鐵礦,高平、太原、河江等地都有礦石出産,更别說莫家人的大本營,還在高平,經過他們的幫忙,應該能弄來不少礦石!
若是再要不行,可以将一些老久損壞的甲胄與兵器回爐打造成農具!正好它們留着也沒什麽用,您可以直接去一趟大越的武庫!”武南想了想說道。
聽到武南的話,魏麒麟不自覺的皺起了眉頭。
他所說的太原并不是大明的太原,而是安南的一個行政單位,就在升龍城北方,從行政單位上來講,與升龍也算平級。
就連武南所言的高平河江,都在升龍的北方,是離大明畢竟近的地方。
而且,這武南還給自己提出了一個絕戶計,讓魏麒麟将大越的武庫給洗劫了,然後全部熔爐去打造農具。
這倒是和後世華夏的某個時代非常相似,隻是魏麒麟所做的事情更有意義而已。
但,魏麒麟最爲疑惑的是,給出這麽多良計的武南,爲何對河靜鄧家隻字不提。
難道說,這瞿亞最爲推崇的河靜鄧家,對于武南來說,就絲毫瞧不上眼嗎?
武南似乎察覺到了魏麒麟的異樣,問道:“怎麽了魏帥?”
這個瓊州府臨高人,經過一系列事情後,俨然已經成了魏麒麟的頭号狗腿子,魏麒麟的麻煩就是他的麻煩,爲魏麒麟排憂解難,也成了他最關鍵的事情。
“我之前與瞿亞說了交趾農業制造局的事兒,他也提出了的鋼鐵比較匮乏的問題,同時給我提出了建議,讓我去找河靜鄧家,說從他們哪裏能夠獲得大量的鐵礦,爲何你卻對河靜鄧家隻字不提?”魏麒麟疑惑的問道。
聽到這話,武南尴尬一笑道:“主要是河靜對升龍來說太遠,便是去弄到礦石,運輸回來也比較麻煩。而且這河靜鄧家也不太好招惹,如果跟他們發生沖突的話,我們在大越的其他事情推行起來,就會比較困難,所以我覺得不要接觸他們的好。”
“哦?說說看,怎麽一個不好惹的法子?”魏麒麟忽然來了興趣。
他以爲自己這前後驅使莫家和高陽唐家以後,已經爲自己樹立了無敵的形象,沒成想到了武南這裏,竟然還有一些自己不好招惹的存在,這讓魏麒麟也有些來了興趣。
“這河靜鄧家存在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仔細算起來,應該有兩三百年的曆史了,隻是他們一直不太喜歡參與争權,因此也隻是在河靜地區發展貿易。盡管與交趾境内的人接觸的不多,可是這鄧家的人,在海外的關系非常廣!”武南又道。
“海外的關系非常廣?”魏麒麟有些疑惑道。
武南所說的海外,應該就是南洋的那些國家,無外乎三島國、蘇祿國(菲律賓)爪哇國(印尼)滿剌加國(馬六甲)等等。
這些南洋國家,在這個時代什麽水平,魏麒麟心中還是透亮的,他實在不知道這玩意也能算底氣?
“嗯!這麽說吧,他們不光在河靜有勢力,在爪哇、呂宋等地都有自己的勢力。嚴格意義來說,他并不算是一個交趾的勢力,現在也算是一個海外勢力了。
而且,這麽多年,大越都沒人能對付他們,就算河靜處于鄭阮兩家勢力中間,也不曾對他動粗,這不光因爲他擁有大量的錢财和礦藏,更因爲他自身也非常強大。”武南又解釋道。
聽到這話,魏麒麟瞪大眼睛,一臉懵逼。
這難道就是來自中南半島的殖民者?
中南半島去殖民南洋島國,一時間魏麒麟面上表情極其古怪。
或許有另外一種可能,類似一些在南洋讨生活的華夏人。隻是單純的在南洋這些物産豐富的地方生活,而并不是明确意義上的殖民。
說到華夏人出海“友好邦交”,可謂是源遠流長,而且與那些閩南人也脫不開關系。
首先,閩南的地緣屬于亞熱帶區域,而且丘陵山地占地面積達到了九成,沿海區域水資源稀缺,平原更是稀缺,終于找到一些适宜種植的地方,還是都是紅壤土地和赤紅壤土地,基本上種啥啥不長。
而且海岸線極長,基本上就隻能靠海吃海了,可這樣大明還禁了海洋貿易,讓一些百姓生活就更加艱苦了。
總的來說,生活在這三千多公裏海岸線上的百姓,就是土地求生指望不上,隻能從海裏求生,一手造船航行本事極佳。
唐末黃巢之亂時禍害東南沿海的百姓,逼迫的一些人不得不出海讨生活,漂流到南洋諸島。待到南宋的時候,從開封灰溜溜的逃到臨安(杭州),經濟中心政治中心南移,一時間又壓榨了南邊的百姓們的生存空間,在人口井噴的同時,耕地更難養活太多的百姓。
這些人便隻能海外讨生活。
等到了明朝,剛開始因爲要對付還有餘力的元庭餘孽,所以無心與海外的倭寇浪費時間,就索性直接閉關鎖國,絕了倭亂。
這樣也使得閩南百姓生活愈發艱難。
但就算這樣還是攔不住沿海的走私,誰讓當時明朝的科技樹,比周邊國家高太多,走私也能夠獲得極高的暴利。
後來靖難之役後,朱棣将他侄子朱允炆趕下台,成了大明的皇帝。
随後,也不曉得是宣揚大明國力還是尋找海外的朱允炆,派遣鄭和多次出海訪問南洋甚至紅海沿岸諸國。
爲此還寫了一本叫《星槎勝覽》的遊記書。
而這時,很多船工随從,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跟着鄭和的船隊,來到南洋的諸國。
也就在這時,這些在海外生活的華僑們,迎來了一場非常驚奇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