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爲國也啐了一口道:“萬歲爺說的極是,什麽狗屁的魯監國,隻不過越鬧越臭罷了,可是,可是咱們卻也不得不防啊,奴才聽人說那舟山離南京城也并不算太遠,萬一咱們帶着這點兒人馬回京,再萬一還有些即貪财又有野心的臣子把消息透露給朱以海......”
朱四看全爲國說話吞吞吐吐,便接過來說道:“是啊,萬一,萬一朱以海得知咱們帶回江南的隻有這點兒人馬,便要趁機偷襲杭州或是蘇州了對麽?”全爲國眨麽眨麽眼睛問道:“難道他們不會直接進攻南京城嗎?”朱四眼中帶着鄙夷道:“你當偌大一條長江會是他家的後園子嗎?沒等走到揚州,他們就得全軍覆沒。大明水師要想鑿沉他們那幾條破舢闆,隻需要一根手指而已。你覺得咱們這次帶回來的兵太少,朕倒還以爲太多呢,僅僅一個石柱軍,便把十幾萬八旗精銳在開封城外擋住不能向前邁進一步。你還指望着朱以海能翻天?高必正的幾千人,傷也已經養得差不多了,那可大多都是當年大順軍的老底子,在虞城就差一點兒就把滿洲第一巴圖魯給咔嚓啦,以咱這位瘋子兄弟的脾氣,如果朱以海真敢作亂,他還不拎着兩把小斧子把什麽魯監國趕到海裏喂王八去?”
全爲國終于恍然大悟了,忙活完了的張福祿也急急地湊過來問道:“萬歲爺,這麽說您早就想好了要把這個魯監國給廢掉對嗎?”朱四不太情願的搖搖頭道:“相煎何太急呀?一筆寫不出兩個朱子,都是太祖高皇帝的血脈,何必呢?要不是他派人到南京氣朕的老娘,朕也犯不上理他,巴掌大的一個舟山,就算留給他做封國,也未爲不可。可這混蛋看到朕已經奪回了膠東,又瞅準了時機趁着朕在鳳陽準備與多爾衮決戰的時候跑來鬧那麽一通,真是叔可忍嬸兒不可忍。”
全爲國也憤憤地道:“可不是,他還大放厥詞,說萬歲爺您的皇帝正朔地位待議,卻還大咧咧的讓老太後把魯王故有封地還給他,這也太不要臉了!萬歲爺,咱們幹嘛不先發制人啊?大不了您讓奴才做一回三寶太監,奴才和高必正搭伴兒,再帶上朱成功或者鄭成功的水師去舟山把朱以海的老窩砸個稀巴爛。再把他綁了來給老太後賠罪,看他到時候還到哪兒去監國。要不是那時候老太後害怕這事兒給您添堵,當時就差點兒把那個什麽狗屁特使給殺了!”
朱四正色道:“母後她老人家跟你說過想殺那個特使了嗎?”全爲國搖頭說:沒有,奴才這是猜的。朱四揚了全爲國一臉洗澡水道:“這話你要是敢出去瞎嘞嘞,看朕怎麽收拾你,太後她老人家那是想要息事甯人,你當朕的老娘是什麽人啊?動不動就殺人哪裏是她老人家的做派?老人家不但是菩薩心腸,處理起政務來比朕都清楚的緊。魯監國算什麽東西,隻不過是一隻臭老鼠,一條瘋狗罷了,老娘犯得着跟他較勁嗎?”
朱四的話全爲國和張福祿似乎都明白,魯監國确實沒什麽實力,僅僅儀仗舟山的一隅之地,幾萬殘卒,是如何也翻不了天的。可這二位又似乎不明白爲什麽朱四娘倆都想對魯監國忍讓。張福祿問道:“萬歲爺,您就不怕姑息養奸嗎?他魯監國畢竟也是皇族,是有可能威脅到咱們的。”
朱四先是贊許了一番道:“這些日子随朕出征,閑暇時你們倒也讀了不少的書,這是好事,也讓你們的學問增長了不少。可是想要增長智慧不但靠讀死書,還要問這裏靈不靈。”朱四一邊說,還一邊用手指了指腦袋。“想要成爲中華正朔,僅僅靠着是太祖高皇帝的血脈就夠了嗎?弘光帝、隆武帝、紹武帝這些人哪個不是太祖血脈?朱慈烺還是大行崇祯皇兄的正牌兒太子呢,不也還是被弘光帝給殺了嗎?他們隻知道相互間你争我奪,完全不去想一想鞑子什麽時候會打上門。以爲皇族血脈就可以當飯吃嗎?狗屁!”
張福祿撓撓頭說:“夫子不是說名不正則言不順嗎?他們那些年相互之間的争鬥,蠢是夠蠢的,卻也都是爲了給自己的正朔地位正名啊!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朱四這次還真的沒有嫌全爲國是話唠,他隻是搖頭道:“話雖不錯,可夫子這句話的道理在哪兒你到底弄明白了沒有?什麽是名,怎麽正名?不擇手段排除異己也能叫做正名嗎?所謂‘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苟而已矣。’說淺一點兒呢,夫子是在告訴我們要陽謀不要陰謀,說出去的話一定可以經受得住檢驗,要做的事也必須光明正大。往深了說呢,爲政者不可能隻抱着一塊金字招牌就想着可以高枕無憂了,還需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有了民心所向才是真的名正言順。這才是爲政之道,否則面對朱以海這樣的煩惱,我們殺了一個朱以海,還會有第二個第三朱以海站出來,難道還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嗎?退一萬步講,隻要朕與母後對朱家,對大明百姓都無愧于心,誰管他什麽皇帝不皇帝的,朕還未必願意幹這個苦差事呢。咱們天天出去遊山玩水不知道該有多快活。”
洗了個澡,離日落還有幾個時辰,朱四便催促着鄧凱,洪士錦等帶上百十個錦衣衛陪自己出去走走,順便吃頓飯。“這郾城都有什麽好玩兒的啊?”已經換成一副纨绔做派的朱四出門便問了這麽一句,鄧凱、洪士錦等人包括此行的錦衣衛們也全都是便裝。全爲國湊近了說道:“萬歲爺,咱們去看古戰場啊?”朱四幽幽的說:“當年的古戰場,早已變了模樣,還上哪裏去尋覓呀。”
全爲國激動地說:“想那嶽家軍在這郾城,以八百破十萬,那真是一場曠古絕今的大戰啊。”張福祿則唱反調道:“就算嶽武穆取得了郾城大捷又怎樣,還不是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嗎?哪裏比得上咱們萬歲爺,将清兵主力包圍在了開封,一場大戰殺敵十萬,那才是曠古絕今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