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聽到天浪的豪言壯語後,也不由得大受感染、信心勃發,他再一次起身答話:“天家再造之恩,敢有不報之理?匡扶社稷之任,臣子責無旁貸。松錦之敗,臣之罪也,若借臣三千虎贲,臣定當誓死掃盡胡擄、恢複中華!”
天浪連連點着頭:“好,快意恩仇,真乃大丈夫所爲。朕等待的就是這一刻,等待的就是如洪公這樣的人物。朕明日将要昭告天下,複用當年太祖誓師之言已明志!诏書發起後,朕要與洪公等君臣奮進,他日于南京城上祭奠松山之戰中死難将士的亡魂!重登神烈山,祭奠祖宗的陵寝!”
洪承疇已經非常激動了,他再次拜服與天浪面前說道:“謝聖上天恩啊!”這一句話像是在他的肺腑中呐喊而出。
洪承疇的激動,是因爲他知道這太祖當年誓師的話代表着什麽,對于整個大明又意味着什麽。
那是對全體國人的一次召喚,那是要吹響驅除鞑虜恢複中華的反攻号角!而這一聲号角,他洪承疇以及全體大明的國人等待的太久太久了。
想當年太祖掃北,此诏一出,令舉國振奮!而今的大明,羽翼漸豐,國帑充沛、雄兵甲士一百八十萬。天浪還憑什麽要龜縮不前?大明還懼怕什麽天下第一強軍?他們就是這天底下最最強大的力量!
南京是大明的龍興之地、燕京有大明兩百餘年的驕傲、中華大地到處都是明軍的親人和袍澤。大明的勇士們雖然還年輕,但卻已是衆志成城,隻看當今天下誰能與之争鋒!
第二日,天浪的一道‘伐胡诏’便四處張榜,公示天下州縣。
此诏書曰:“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蠢爾醜虜,猶托要盟,朘生靈之資,奉溪壑之欲,此非出于得已,彼乃謂之當然。軍入塞而公肆創殘,使來廷而敢爲桀骜,洎行李之繼遷,複嫚詞之見加;含垢納污,在人情而已極,聲罪緻招,屬胡運之将傾。兵出有名,師直爲壯,言乎遠,言乎近,孰無忠義之心?爲人子,爲人臣,當念祖宗之憤。敏則有功,時哉勿失!”
诏書發布之後,天浪對大明全體文武慨言道:“此诏一出,将正式拉開我軍全面大反攻的序幕。‘伐胡诏’是我漢家勇武千年的驕傲、是大明滌蕩國仇的報複、是華夏忠魂英烈們的過往、更是吾輩生民的熱血!全體的大明人從今日起将同仇敵忾,向最強大的敵人發起總攻擊!”
當日朝罷,天浪便再次跨上了戰馬,登上了戰艦,目标直指大明的故都——南京。那裏是大明國魂開啓的地方,天浪和大明的戰士們,也将在那裏與敵人進行一場——龍争虎鬥!
老子.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兇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嬌,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明永曆五年六月初,天浪的攻城主力部隊再一次集結在了南京城外。
一年多以來,這座六朝古都一直處在明軍的包圍之中,攻城戰也斷斷續續的進行了數次。
不過人都說棋在棋盤外,真正決定南京城命運的,并非一年多以來的南京之戰,而是明軍通過淮揚戰場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作戰,徹底斷絕了南京的援兵,緻使南京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孤城。
其實在南京城外集結的明軍規模和分量并不算大,有過去一直負責圍城的焦琏部,他的部隊目前位于郭城以東,兵力隻有13200人。
在郭城以南呢,則是天浪此前從四川調來的李元胤懷遠營23000明軍、城東南是鄭成功的18700鄭家軍,其中鐵胄鐵甲的鐵人軍不足三千。
淮揚會戰中損失慘重的王允才和王進才二人的部隊此時已經分别被天浪調回到大後方的貴州和四川去修整補充兵員。
而天浪暫時放棄對史長歌的尋找來到南京指揮攻城,也已經二十多天了。
除了上述負責圍追堵截的部隊,高必正的67000人才是真正負責主攻的部隊。
自從全州之戰以來,高必正雖然和天浪的關系越來越近,距離戰場卻越來越遠。
更多時間是負責耍寶賣萌的,偶爾扮扮鬼打打醬油什麽的,天浪和芊芊大婚,他還負責結親,總之和他龍虎将軍的軍方身份都沒啥關系。
因爲閑得蛋疼,他不是在朝堂打打群架,便是被天浪和李元胤、沐天波這些死黨拉去幹壞事兒,回家呢,便是被姐姐欺負的生不如死。
武昌漢陽之戰結束後,作爲大後方的桂林終于不再處于濟爾哈朗的威脅之中了,高必正覺着天浪親自交給他的在後方坐鎮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于是乎,請戰呗,那還有什麽說的,狐朋狗友們一個個都去了前線,外甥李錦也在潼關和西安兩戰成名。
高必正覺着自己的才能再不展露一下都要被埋沒了,在桂林呆着都淡出個鳥來了。
還好天浪也覺着攻克南京這場硬仗确實需要個猛人,李錦和劉文秀等人鎮戍西北,李定國有需要負責牽制濟爾哈朗,郝永忠負責在南京外圍監視防禦圈,并時刻監視和牽制多爾衮的主力大軍。
天浪手中真正能拿得出手的猛将和智将,算來算去也就是高必正和李元胤了。
淮揚大會戰結束後,明軍的布防也被天浪重新規劃了一番,郝永忠接替高必正駐防和州與昭關,明軍江南主力繼續分布在安慶和九江。
劉文秀、馬進忠、李錦等則繼續駐守在陝西;李定國在河南南部與湖廣漢口等地。
雖然南京的守軍不多,但是這場南京戰役的慘烈程度,還是超過了數年來,兩軍在南京進行的曆次的攻防戰。
長江之上,一艘明軍的旗艦旁靠過來兩艘明軍快船,幾個将軍打扮的明軍快速攀上了旗艦,走入了帥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