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殉難揚州城,給史長歌留下了緻死都無法磨滅的傷,她的心疼就是這個滋味,想象到父親慷慨赴死的那一幕,心中就說不出的痛,日後每一次的傷心,都同樣化作這種心痛,這種心痛總是浮現,讓她變成了一個憂郁的人。
雖然心疼和憂郁可以用笑容掩蓋,可最終卻連笑容也成了憂郁的笑容。
“天馭比我幸運的多啊,隻是忠烈公戰死後,歸葬了家鄉,他還有父親的遺骨可以祭拜,也正是在清明的時候,在忠烈公墓地前遇到了同樣去祭拜的家師,這才收他爲徒。”
史長歌故作輕松的看向盧以行。
盧以行聽後卻是低笑了,而後慨歎着輕聲說:“嗨,長歌啊,還是不要再提了,至少你還有令尊留給你的一封遺書,可以日日不離,時時自勉。我盧以行從來話少,可長歌提到的這事兒實在讓我很郁悶,所以這次當着萬歲的面好歹也說句對先皇不敬的話,不知萬歲可不可以不治學生的口無遮攔之罪?”
“呵呵,這倒是稀奇了,不知天馭想要怎麽口無遮攔啊,你隻要不說出想要推翻大明,朕便權當沒聽見。”
衆人哄笑,盧以行也笑了,随後一臉遺憾地說道:“長歌說家師是在先父墓地前遇到了我,并收我爲徒,其實不對,家師恐怕都沒好意思跟長歌提起這事兒的原委。其實是家師想要祭拜先父卻沒找到先父的墳茔而來問我,可遺憾的是當時我也在找。”
“怎麽可能?”天浪大搖其頭,李真人可是老神仙,怕是忠烈公就算不立墓碑,他也能根據山巒走勢,尋龍點穴之法找到忠烈公的墓地吧?”
盧以行鬧心地擺了擺手說:“先父不是沒立墓碑,而是立了太多的墓碑,就連我這個做兒子的,都要說一聲不孝了。”
所有人都聽愣了,全都齊齊看向盧以行。
“先皇在父親生前縱容了楊嗣昌對他的掣肘,沒有給他派去一兵一卒的支援,緻使麾下三鎮總兵怯陣潰逃,父親最後僅率三千天雄軍對戰數萬八旗,;而父親死後先皇卻欽賜了他金頭銀手,合計72口棺木。下葬那日七十二口棺木一齊出村往山上埋,茗嶺山那麽大,七十二座墳丘我知道哪個是真的?”
盧以行說起來暴跳如雷,就差罵娘了,衆人一聽都是哭笑不得,心說崇祯皇帝還真是閑的,盧象升他可不是個貪官啊,沒什麽十萬雪花銀可以陪葬,也根本不怕人盜墓,崇祯他老人家給人搞72口棺木是要鬧那樣啊?
誠如盧以行所說,在盧象升生前你若給他足夠的兵馬,而不是隻給他一個總督天下援兵的空頭銜,他不就不用戰死了嗎?這真是活着不孝死了瞎鬧,做給誰看呢?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把一代忠臣和人曹操一樣待遇了,曹孟德有七十二疑冢,他覺着這麽搞挺有意思的。
曹操雖未必如《三國演義》裏寫的那樣是個奸臣,可畢竟連後漢識人無數,靠給人寫推薦信吃飯的許邵連飯碗都不要了也硬是要給他寫個‘亂世之奸雄’的評語啊。
就憑這件事兒,崇祯就讓乾隆給比下去了,别看乾隆爺四萬多首打油詩挺讓人糟心的,可他給盧象升祠寫的一副對聯絕對很有深意。
‘無嗣昌不過郭汾陽,有廷麟乃成嶽武穆。’
意思是說,如果沒有楊嗣昌這個家夥,盧象升絕對可以成爲郭子儀那般中興名将,而因爲有楊廷麟保護了盧象升遺體,到了清朝才,盧象升的墳墓才有了和嶽飛墓前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有時間入拜,沒時間遙拜,同樣的待遇,成爲清朝三大最牛墳地之一。
乾隆爺是這個意思嗎?錯。無楊嗣昌,不過郭汾陽,那是他心裏郭汾陽的地位不高。可郭子儀中興大唐,平滅安史,這人還不夠牛嗎?除了漢光武那年代,哪一個大臣功高蓋主,卻善始善終了?
他是在誇嶽飛嗎?錯,那是他希望盧象升成爲嶽飛,要是盧象升不死,有你就沒我了。
不過說起清朝這三座墓地,那都是有皇帝親賜匾額的,一個是康熙寫給自己發小寫的,那人姓曹。另外兩個都是乾隆爺寫的,一個給嶽飛,一個給盧象升。
匾額中寫的楊廷麟爲盧象升收屍,楊廷麟還因爲這事兒以及對楊嗣昌表示了憤怒被楊嗣昌狠狠地報複了一回。
盧象升戰死後,楊嗣昌害怕承受戰敗的罪名,想把罪名都推給盧象升,便謊稱盧象升沒有戰死,以至于英雄戰死後八十天才從戰場上被收斂,三年後才得以下葬。
爲什麽需要三年?因爲楊嗣昌三年後死了,崇祯皇帝才敢埋葬一位真正的英雄。
可如果倆人要是調個個,楊嗣昌要是比盧象升早死三年呢?
那就再說楊嗣昌,到底怎麽樣個人,綏靖政策,攘外必先安内,連蔣公都是他徒孫。
厲不厲害?可是光憑他這徒孫就把他老人家一世英名給毀了,大好的牌面,大把的國際友人,還不是把江山丢了嗎?
關鍵的錯誤不是綏靖政策,包括蔣公,關鍵在民心。如果綏靖能得民心,那你大可以綏靖一萬年。
也不用,百十年足矣,像是周文王,綏靖三代,百裏稱王,一仗沒打,百裏疆土變成了天下七成江山。
連最後武王伐纣都被孔子鄙視了,文王再活幾十年,商纣保不齊會自動禅位,那叫德。
可是不得民心,你綏靖個屁呀?攘外必先安内,您大可不用攘外了,因爲綏靖而起民憤,老百姓會一起把你從自家炕頭上扔到窗戶外,再掀翻到臭水溝,麻溜下課吧您那。
再說你綏靖也好,攘外也罷,盧象升是兵部侍郎,你是兵部尚書,不還是擔心自己的烏沙被人踩下去嗎?否則爲啥那麽恨盧象升一自己人?人家可是乾隆爺口中郭子儀嶽飛一般無二的人物啊,那您老,覺着自己和秦桧像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