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忠貞營指揮使,興國候李錦,如今歸于北征主帥,蜀王劉文秀以及副帥鄂國公馬進忠麾下。我現在是大明的興國候,明軍的指揮使,可我曾經還有一個身份,實不相瞞,我原名叫做李過,人稱‘一隻虎’。”
“原來真是你!”李繼宗渾身血液逆流,立刻拔出刀架在了李錦的脖子上,李錦卻連躲都沒有躲,仍是拎着佟透昂首挺立着。連張之猷和袁小虎兩人也像是被點燃的炮仗一般,幾乎随時要爆炸。
“幾位将軍稍安勿躁!容李錦把話說完,而後你們要殺便殺。”
“哼,你當年親手殺了我大哥,如今還有什麽話說?必然是有怨報怨,有仇報仇,殺人償命的道理!”
李錦笑了笑,“你們還是不是大明的軍戶?”
“當然是,我李家世代都是大明的軍戶!”
張之猷和袁小虎也都說是。
“你們既然是大明的軍戶,那麽現在還不拜見我這位上官嗎?奉皇帝旨意,潼關城此後由忠貞營駐守。”
幾個人都愣住了,而更大跌眼鏡的還在後面,李錦竟然從腰間拿出了另一道聖旨,“這是今上給潼關軍戶們的旨意,你們自己看吧。”
張之猷接過了聖旨讀了起來,随後把聖旨緊緊攥在手中,“張兄,聖旨上寫的什麽?”李繼宗問道。
“聖旨讓我們潼關軍戶,暫時聽興國候的調遣,西北戰事結束後,全體潼關軍戶,歸入大明禦營禁軍。”
“什麽?歸他調遣?”李繼宗一蹦三尺高,張之猷喝到:“吵什麽?李繼宗,莫非你膽敢抗旨不成?”
李繼宗把一口氣咽了下去,張之猷拍着他的肩膀說,“聖旨還命令潼關軍戶們,子繼父,弟承兄,以嫡庶長幼爲序,繼承父兄前職,共襄國難。”
李繼宗的聲音不知是絕望還是激動,李錦卻勾唇笑道:“呵呵呵,那麽李錦便要恭喜諸君了,張指揮使,李佥事,袁千戶?”
幾個人都默默看着李錦不說話,李錦繼續說,“我知道你們恨我,隻是現在不是解決個人恩怨的時候,南北東三面城門還需要我與諸君攜手攻下,隻等我軍拿下了關中和甘州肅州以後,你們誰想報仇,大可以來找我,我李錦可以同你們打擂台,與你們簽下生死狀,怎麽樣?”
“好,記住你今天說的話,咱們一言爲定,到時候,我李繼宗一定會找上你!”李繼宗也不是不識大體的莽漢,一口便答應了下來。
袁小虎也說,“好,到時候也算我一個!”
李錦看了看他,個子雖然與槍齊平,身材卻很瘦弱,恐怕這些年來,他這個正長身體的弱冠少年的日子并不好過,于是李錦莞爾道:“娃娃,你若想和我打擂台,還需加緊習武練槍才行,我李錦的刀,可不殺娃娃。”
“你!”袁小虎端起了手中槍,張而猷斷喝一聲,“小虎住手!”随後又帶頭第一個向李錦行了軍禮,“末将新任潼關衛指揮使張而猷,見過侯爺!”張而猷身後的軍戶們也立即随着他對李錦敬禮,齊聲道:“見過侯爺!”
李繼宗也不再遲疑,漆黑的眸光閃着迫人的光輝,卻還是雙拳抱起,與袁小虎一起說:“末将李繼宗、末将袁小虎,見過侯爺。”
“嗯,好,做你們的上官,我李錦心中也是百感交集,然而今日,我們這些曾經的大順軍老兵,便要和你們這些潼關的軍戶們背靠着背,一起并肩作戰了,諸位漢家兒郎,随本候一起奪下南北東三座城門!”
李錦并不擔心他們的談話會贻誤戰機,畢竟潼關對清軍來說已經成爲絕地,四面都已被明軍和義軍占領,三面城牆的守軍就算是要逃跑,也根本無處可去。
三面守軍的瞳孔都在放大,人心惶惶,他們看到城下黑壓壓的全是敵人,分别有李錦、張之猷、李繼宗帶頭,向着三面城門如潮水般湧來,浪潮中不乏像袁小虎這樣的孩子,還有鬓發斑白的老人。
剩下的戰鬥根本談不上精彩,守軍再無鬥志,幾乎一觸即潰,而且他們就算想打,每個城牆上都隻有數百守軍,可城中數萬老少爺們組成的浪潮,肯定會把他們拍在沙灘上的,還有李錦的兩千鐵甲精銳作爲戰鬥核心,這場仗根本毫無懸念。
三面城牆也頃刻被攻下,守軍大部分都選擇了投降,李錦這次并沒有把俘虜統統殺掉,剛剛那麽做,隻是爲了震懾剩下的守軍而已。
接下來,他又命令各部在城中巡視,肅清躲藏着的殘敵,可是剩下的散兵遊勇根本無處可藏,他們跑到哪裏就會死到哪裏,到處都是想要把他們撕碎了的潼關軍戶們,而且無論男女老幼,大明潼關百姓,幾乎系數參戰。
這一戰,出現在了後世的評書之中,成了多少漢家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那潼關的許多房檐的上面,院牆的另一頭,木門的背後,到處都有着能夠把守軍打個半死不活的悶棍,讓清軍殘卒如過街老鼠一般,根本無處遁形。關中男女老少,曾經的生死敵人,秦軍與大順軍在這一日肩并肩,背靠背,一同攘外,至當日午時之前,潼關的守軍自漢軍襄紅旗梅勒章京佟透以下,2000人,便全軍覆沒了。
在李錦突襲攻占潼關之時,各地的捷報也是頻頻傳來。
山西的傅青主也已經率領25000義軍接連占領了河津縣,以及河津縣以西的黃河渡口龍門渡,還有龍門渡以西的陝西韓城縣。
劉體純也繞過西安圍城抵達了陝北,在占領了延安府以後又一路向北吸收了陝西的義軍王永強、王永鎮及接受了這些義軍所占的延川縣和清澗縣,又與義軍合兵拿下了綏德州吳堡縣并控制了吳堡川口黃河渡口的東岸。
劉體純不但占領了陝北,他的隊伍也從最初的一萬人在合并了各路義軍後增加到了近18萬人馬。
馬三與劉體純等人的迅速壯大,依靠的就是大明的日月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