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浪的語氣平常,眸中卻閃着利光,“若是隻想大快人心,朕還未必非要動如此大的幹戈,如果爲大明百年計,爲天下計,恐怕隻鏟除幾個害群之馬是遠遠不夠的。”
“哦?”弘智大師和王夫之都是皺眉凝視,“願聞其詳,我等也想聽一聽聖上想要如何兼濟蒼生的。”
天浪沉吟片刻,緩了緩語氣說,“兼濟蒼生,就是興利避害,朕以爲,一正一反的說法,諸位都沒異議吧?”
王夫之這時點了點頭,“嗯,于帝王,于國政來說,糾正時弊,便是兼濟蒼生,這是沒錯的。”
“那麽我國朝自中期以來,最大的時弊是什麽?”天浪接着問。
王夫之遲疑着,終于還是開口,“若說國朝中期以來,最大的時弊,恐怕便要數土地的大量兼并了吧?”
弘智大師也都深以爲然。
“是啊。”天浪歎聲說,“國朝中期,我皇明由盛轉衰,實則有兩個轉折點,第一便是英宗時期的土木堡之戰,戰敗後在軍事層面,皇明進入了一個轉折,繼而失去了河套地區,使得蒙古人從此以河套爲起點,不斷騷擾我西北諸省,從此國朝靡費饷銀,疲于應對邊患。
第二是經濟上,同時也是财政上的,以英宗天順年間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吉祥謀反失敗,英宗崩後,曹吉祥被憲宗淩遲,并沒收了他的田地作爲宮中莊田爲轉折。”
王夫之沉思片刻,不解其意,“聖上何以說這件事是國朝走向衰弱的一個轉折呢?”
天浪端起茶杯,撇去上面的茶葉,吮了一口茶,緩緩放下,“若問朕爲什麽,朕會說,‘皇莊’這東西是自憲宗罰沒曹吉祥的田地始,将罰沒的土地變爲皇莊,這看起來是件好事,可未曾想卻從而帶動了諸王、勳貴、外戚争相侵占民田,開了一個很壞的先例。
朕舉一個數字,憲宗之後,到了孝宗弘治二年,北直隸周邊的皇莊共有五處,有田地一萬三千餘頃;諸王、勳貴、外戚、中官侵占的莊田有三百多處,共有田地三萬三千餘頃。
而孝宗崩逝後,武宗即位,這種趨勢則進一步惡化,僅他繼位一個月後,便營建了皇莊七處,此後又巨增至三十一處。諸王、外戚所侵奪的民田更是數不勝數。所謂上行下效,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地方上的小官僚和豪強也跟風而上,借口各種名義侵占民田。”
天浪頓了頓,看向三個聽衆,接着說,“大明敗亡并非因爲建州女真崛起,而是建州女真崛起時,我們恰恰拿不出饷銀去征讨之,僅僅一次薩爾浒戰敗便再無力繼續大規模進剿,眼睜睜使其尾大不掉,任其坐大。
而同樣在國朝中期,土木堡之役戰敗後,于謙卻能迅速建立起禁衛軍十二團營,共計十四萬人馬,此外還有羽林軍,這才讓也先進逼京師,意圖覆滅我大明的也先圖謀遭受慘敗,究其原因還是兩個字,“饷銀”!饷銀多則有糧有兵,饷銀少則坐困愁城。”
王夫之是個老夫子,對于經濟之道不是很懂,可他卻知道大明收的是人頭稅,而不是清雍正以後才出現的田畝稅,于是便問了,“田地被侵占,确實是禍患多多,使大量失去土地和衣食的百姓要麽變成佃農,要麽變成流民,繼而聚衆造反,可哪怕地方田地侵占的
再多,也不耽誤收稅呀?饷銀匮乏,難道真和土地吞并有關嗎?”
天浪呵呵笑說,“三哥說的對,也不對,之所以朕說你不對,便是因爲你剛剛所說的流民問題剛好和稅收也有關。洪武年間,國有民戶千萬,總人口六千萬餘,而到了正德年間,戶籍卻是不增反降,民戶減少了百餘萬,總人口變成了四千萬,稅賦收入自然也就下降了三成。
這些消失的人口當然不是死亡了,而是因失去土地便取消了戶籍,從而統統變成了三哥口中的流民。諸君想象一下,大明有三成百姓幫着高迎祥李自成那樣的悍匪來打擊大明朝廷,大明朝廷的剿匪怎麽會成功?朝廷大軍難道還能真的把一千多萬的流民統統殺光嗎?這根本不可能,便隻能是朝廷大軍越打越少,反民越來越多。”
幾個人越聊越深入,漸漸的,天浪談到了如今的難題,“朕所推行的均田制目前遇到了很大阻力,而這阻力恰恰來自于某些高層利益。于是皇後想拿勳貴開刀,卻是這第一刀便落不下去了。至今,馬如龍的案子還那樣懸着呢,母妃她老人家至今仍保持沉默,一直不肯說出處理馬如龍的意見。”
幾個人也都唏噓,可這畢竟還是皇家的家事,他們不好多言,可裏面又涉及到了皇後和太妃之間的矛盾,作爲娘家人,他們當然又悄悄在爲皇後擔心。
天浪見時機差不多了,便徐徐又開了口,“均田制,是我皇明重新崛起的根本,曆朝曆代開國,大體能長治久安三百年的,十之七八都是因爲解決了土地集中的問題。
而想要穩定均田制,則又要對相關許多事宜做出制度上的改變,比如,對諸王勳貴,還有,嗯......”天浪頓了頓,終于還是說了,“還有外戚的田地占有數量做出一定的限制,這其中必然會有很多的矛盾需要解決,有許多計劃需要有人去實施,而這一切,幾乎都是皇後一手在抓。”
天浪又沉默了,等着某些人的回答,王夫之手摩挲着臉上的傷疤,莞爾笑了,“呵呵呵,除了聖上口中的馬如龍,臣其實更應該算是外戚了,畢竟馬如龍隻是皇太妃的從弟,馬如龍不支持聖上和皇後,臣可是一定會支持的,聖上放心,臣在占地這方面,一定不會給您和皇後難做的。”
天浪不置可否的端起茶,喝了口,仍然沒說話。
天浪剩下的話留着沒說,王夫子自然已經明了,想着到底是要爲了個人清名而珍惜羽毛呢?還是如自己妹妹一樣,頂着後宮幹政的指摘,奮不顧身去挽救大明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