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兩名墨爾根一個愣神,便是聽到了馬祥麟恐怖的繃弦之聲,這風中的聲音證明着飛來箭矢的可怕,二人便是要躲,可馬祥麟的五石強弓,可是比他們的箭還要快,還要準,自然比他們的人更快。
“啊!”“啊!”
又是兩聲,傷了一眼的獨眼将軍,重傷之下以眼還眼,這三箭超過了他剛剛的五槍半殺四将傷一人的彪悍,這連珠三箭的天地風采,震撼了十萬金兵!
三名墨爾根相繼殒命,馬祥麟橫馬在陣後,強弓在手,獨眼兇光炸裂,另一隻眼血流如注,樣子甚爲可怖。
金軍紛紛勒馬急停,而獨眼将軍小馬超的威名,正是從此戰之後開始披靡大江南北,聲震榆關内外。
本以爲不追了便是,然則前方秦良玉在殺破所有圍堵後,竟聽到她的麟兒中箭,被射瞎了一隻眼的消息,秦軍神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
本就因運輸大隊長袁應泰蠢豬班的布局讓她這場仗打得分外憋屈,于是女軍神便是撥馬來到陣後準備對努爾哈赤和他的兩黃旗發起最兇殘的報複。
“姐姐!”
“姑母!”
“母親!”
“嗯,麟兒,你怎麽樣?”
“兒無大礙,母親大人勿以兒安危爲念!”
秦良玉微笑着點頭,卻是莫名的心痛這句話,她怎麽可能知道,會當二十餘年後,馬祥麟對她說的最後遺言,正是這一句話啊:兒誓與襄陽共存亡,大人勿以兒安危爲念。
馬祥麟已經又扯下錦袍,包紮了傷眼,沒事兒人一般拽拽的,那樣子很像是個痞帥版的加勒比海盜。
“沒事就好,讓幾個叔伯帶着主力先撤。”
她說的是丈夫馬千乘的幾個堂兄弟。
“三弟、麟兒還有翼兒!”
“在!”
三人齊齊挺胸昂首。
秦良玉看了三位至親一眼,淡淡道:“那還說什麽,你們三人,随我一同再殺回去,大鬧天宮!就算要走,咱們也得天黑砍不到敵人的腦袋了才走,今日雖沒有奪回沈陽城,也定要讓努爾哈赤記一輩子!”
渾河血戰,卻是讓努爾哈赤和所有愛新覺羅家子孫記了一輩子。
三人沒有任何哪怕一秒鍾的猶豫,秦民屏暢聲說道,“好,剛剛我們已經做了一回李淩,接下來要再做一回飛将軍,酣暢淋漓的一戰,也不枉此生啦!”
留在遠處徘徊不敢追擊的正黃旗剛剛遭到罕王催促追擊,兵馬剛剛開始動作向石柱軍發起追擊,竟是誰都沒料到,那四人四騎竟然還敢殺他們一個回馬槍。
四人四騎之中,有一名高大巍峨的女将,她曾在明軍九死之時,在蒼天的邊際,在地平線上升起了兩根雁翎鳳翅。
她頭頂的鳳翅雙翎此時刺破着太陽的光暈,鄙夷着大地上的魑魅魍魉,笑罵着蒼狗中的諸天佛神。
而敵人眼裏的巍峨女将,大音希聲,馬蹄悠然。
而那鳳翅雙翎的女将身邊,是一名聖光金甲少年郎,白馬銀槍,潇灑地搭着一張五石強弓。
那頭頂雙翎鳳翅盔的女将左右,乍然排開的是馬千乘、秦邦屏、秦邦翰、秦民屏、秦翼明、秦拱明、秦佐明、秦佐明、張鳳儀、馬萬年等等許多或戰死或等待戰死的大明群英。
那些拱衛她左右的英魂正如兩展長翼,恍如在碧野中翺翔的神鷹。
馬祥麟有一句遐迩皆知、流傳數百年的名言,便是那句,‘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
秦良玉們,便是天空中的高鳥神鷹,俯瞰着蒼茫衆生,女軍神便像是這神鷹的雙眼,是它雪亮的靈魂,今日,她将帶着他們一起自由翺翔,哪怕橫亘前方的是什麽十萬天兵。
她如一道奔雷,從驕陽中殺出,她好似一道金光,刺破着整片大地。
莫道金光隻一簇,也能穿破烏雲驅散陰霾,飛躍天空,跨越千裏。
橫亘在這道金光面前的,當先便是西爾泰和郎格兩員參将,兩人剛一出場,便是沒頭沒腦的被女軍神挑落搶下,金軍早已膽破,兩将一死,餘下震撼。
于是接下來,正黃旗兵馬遭受了秦良玉最野蠻的報複攻擊,四人四騎四條槍,如入無人之境,金兵頹然,成片成片堕馬倒地。
繼而又是西佛先、敦布達哈、木布、祿汪格等數位軍中有名的參将被秦良玉接連擊斃,軍神摧折當世最強的鋼鐵騎兵如摧枯拉朽。
堂堂正黃旗,罕王的親軍,被秦良玉的第四波集束手榴彈炸響。
縱然有些人氣得頭冒青煙,胡子翹,也依然組擋不住軍兵們的潰逃。有些人連戰馬都不要了,跳下馬去,鞋子留在馬镫之上也不再去管了。
有些堕馬沒死的,腳卡在馬登上被馬兒拉着跑,地上拖出一長溜的血迹,真真是狼狽不堪不忍直視了。
這一戰讓十萬八旗天昏地暗的慘敗,誰敢說十萬騎兵圍攻一萬步兵,最後卻被殺戮近兩萬人是一場勝利呢?
秦良玉殺得是大地如血,殘陽如熾,讓整個沈陽城外遍野橫屍,秋墳鬼語,讓整個遼東的天空下風鳴樹偃,落花飄絮。
金兵被殺得都麻木了,當秦良玉四人殺夠本兒了撥馬回還時,包括老罕王,再無人敢提追擊的話頭。
有詩爲證:
由來巾帼甘心受,鴛鴦袖裏握兵符。
十丈軟紅做戰甲,一槍青蛇膽氣粗。
飲将鮮血代胭脂,憑揮雙劍掃胡虜。
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
清朝人魏源記載這場渾河血戰時說:“是役,明以萬餘人當我數萬衆,雖力屈而覆,爲遼左用兵以來第一血戰。”
力屈而覆這四個字,力屈不假,可要說是明軍全軍覆沒了,便有些言不由衷。
此戰之後,雙方都自稱是大勝,川軍和浙兵萬餘,殺敵近兩萬,自損一萬。
而明軍論功行賞,首推石柱軍的秦良玉和酉陽軍的白再香,此戰之後,大明雙鳳翺翔於天,九州一十三省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川地百姓敬重秦良玉如神,立生祠燒祈福香者不下十萬信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