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木匠皇帝昏庸?木匠皇帝雖然文盲,但很懂得與部下以心換心。
無論是魏忠賢還是秦良玉,無論好人還是壞人,他都心中清楚。
哪怕臨死前也囑咐弟弟朱由檢,告訴他魏忠賢雖然缺點很多,但要想穩坐廟堂,就要用好魏忠賢這樣的人,因爲這個人特别能幹事情。
廉吏不等于能吏,魏忠賢很貪婪,但是他特别有能力。
唯一遺憾的,大概便是熊廷弼死在天啓帝登基之後,遼東淪陷之時吧。
可天啓帝登基後,魏忠賢便是閹黨的帶頭大哥,天生便是和東林黨水火不容,熊廷弼其實是楚黨,并非真正的東林黨,然則他與東林黨關系密切,與所謂東林六君子稱兄道弟,魏忠賢自然十分想要弄死他,而且熊廷弼二次出關入遼,便趕上遼東糜爛,全軍大潰敗的死局。
還什麽遼東,金軍已經打到遼西走廊了,況且熊廷弼當時在遼東軍中根本就是被架空了的存在,他的說話等同于放屁。
可遼東丢得就剩下一座城廣甯城的時候,人家又問他腫麽辦?
腫麽辦你問我?我才剛下飛機好嗎!
又錯在有些小脾氣的他,第一個被人家聽信了的決定竟然是舉全體遼東軍民入關,暫時放棄整個關外。
雖說是暫時的,是用來避免遭受屠殺的權宜之計,您總不能一座城池裝不下這麽多的軍民,還非要留在野外伸脖子等着金兵亂砍亂伐吧?
可這便是他的死罪了。
按說以天啓皇帝的好脾氣,不會擅殺大将。
可魏忠賢雖然能幹,還更能給天啓皇帝撓癢癢。
每當他要促成一件事,又覺着天啓皇帝肯定不會答應的時候,便等啊等。
專等皇帝技癢了,開始‘吭哧吭哧’低頭做木匠活的時候,嘿嘿,他便硬要去禀報這件事兒。
禀報的時候還蘑菇着就是不說重點,偏要唾沫橫飛東拉西扯一大通。
然後天啓皇帝被他絮叨的不厭其煩了,無奈了,便是一甩袖子就說:不管啥事兒,你都自己回去看着辦吧,也沒看到朕有多忙,趕緊回去,别耽誤朕打家具。
某部尚書七十歲得子,你說多不容易?這麽大的喜事朕必須得弄一悠悠床送他表示表示。”
于是乎,皇帝正給某部尚書的兒子做悠悠床呢,魏忠賢就把熊廷弼給殺了。
許多他想辦又怕朱由校不答應的事情都是被木匠皇帝這麽答應下來的。
讓熊廷弼活脫脫蹲了五年大牢,最後殺了熊廷弼,折斷了東林黨的一大幹将,卻也折斷了大明的羽翼。
雖然魏忠賢有這樣那樣的錯誤,可真正說起來,他的一生當中,除了挽起袖子和東林黨火力全開以外,許多事情雖然做的未必最好,卻也絕不是最差。
雖然殺了外戰專家熊廷弼,可至少天啓年間,大明沒有出現大的内亂,沒有流民四起。
再說秦良玉帶領獨子祥驎公小馬超,并麾下五百親兵出了榆關,星夜兼程,人歇馬不歇直奔兩遼腹地。
戰馬已經不知道換乘了幾次,女軍神敏銳的嗅覺卻仍是抵不過遼東經略的愚不可及。
内奸,沈陽城的内奸幾乎就是袁應泰打開中門給熱烈歡迎進來的。
誰也不能去刻意區分這些内奸到底是女真人還是蒙古人,橫豎在金兵攻破沈陽城的夜裏,連城中的婦女也穿着最鮮亮的漢服出來招搖,完全沒有世界末日的一點兒覺悟。
那是招搖嗎?人家那是在給金兵指路呢。
你明晃晃打一燈籠,告訴金兵,這邊請,大爺來玩兒啊,尼瑪話還沒等說完便會被巡夜的明軍就地給辦了,說的是‘咔嚓’,不是‘啪啪’,一定要保持無産階級革命思想的純潔性。
可我不打燈籠不說話,你總不能對我來一猜猜看吧?而且我穿的是漢服哦,漢語也倍兒溜,這年頭哪個間諜不會幾種外語呀?
那時候又沒身份證,黑燈瞎火有幾個人能明顯分辨出蒙族漢族之間的那一點兒似是而非的體貌特征呢?
到後來遼陽城破時也是如此。沖進來滿城的金兵,且每條街巷都有免費的向導,到處都是火眼金睛的朝陽大媽和好心的西城阿姨。
帝都四大神秘組織保不齊就是從這裏發起。
結果經略使袁大人一看到自己的遼陽城裏,竟然連漢人都已經開始幫助努爾哈赤破城,于是萬念俱灰,直接拔劍自刎了。
逝者已逝,可有因必有果呀,是袁應泰放進城來這些奸細,最後本人竟然是被這些奸細給活活氣死的,活脫脫把自己個給玩兒死機了。
山河破碎風飄絮,有的人自毀遼東、自毀社稷,卻因不肯面對失敗而選擇自我了斷。而有的人,想也不想便是徑直抽出腰中雙劍殺入敵群。
在旁人眼裏,秦良玉的選擇是悲壯,遼東的滿目瘡痍,川軍的甘灑熱血也是悲壯的。可努爾哈赤和他身邊那些猛将們的臉上再次出現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眼看一個女子竟如劈波斬浪般在自己的十萬大軍中肆意的殺戮......
“她是誰?”
“父罕,這便是大明的石柱宣撫使,秦良玉字素貞。”
“開什麽玩笑,女的?”
是的,老罕王麾下多名将領都曾與此人交手,按罕王的自我解嘲,戰後那叫做戰略性撤退。
可大金的諜子都在遼東和京畿,不在四川,縱然知道川軍有個能征慣戰的秦良玉,卻從沒有情報顯示這位是個女的。
老罕王很挫敗呀,他挫敗自己立下鲸吞遼東據險自立的大志向,實在有些眼界不夠。才鬧出了今天的笑話,連稍遠一些的敵人的性别都分不清。
“以前怎麽沒聽說過她是個女流。”
“秦良玉才來遼東兩年整,且大半時間都鎮守在山海關。”
“讓一個女人鎮守榆關,榆關不說關甯軍在駐守嗎?”
下面人想說,現在還沒有關甯軍這個名詞,關甯軍是袁督師建造甯遠城,且在甯遠之戰炮傷了老罕王以後才天下皆知的。
罕王還挺封建,感到禮教盛行的大明讓一個女流把守國門,有些不可思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