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或在編纂這段戲曲的藝術家眼裏,身爲中國的軍神,就應該如同戚繼光那樣去抗倭。
或者還有的女将軍,人物就算是真實的,也并非是得到過正式任命和冊封的女将軍。
比如秦良玉的兒媳張鳳儀,她才是曆史上有确切記載的一位花木蘭式的人物,可惜将相傳中卻沒有爲她立傳。
真正可以堂堂正正在數千年中國史書上與其他男性公侯将相比肩的,真的就隻有秦良玉字貞素一人而已。
如果沒她的存在,《二十五史》中的将相列傳裏将全部是男人們的豐功偉績。
而就因爲有了她,中國正史中的将相列傳才多了一道豔麗的紅裝。
饒是僅有她一人,卻也是足夠一樹梨花壓海棠,群雄之中自風流了。
她的奪目、她的出色了,不是讓男兒嫉妒,而是自愧不如。
自愧男兒沒有她那種,殺盡強敵百萬兵的舍我其誰。
馬千乘因家裏有礦,被太監構陷,死于獄中後。
時,獨子馬祥麟年幼,妻子秦良玉接任丈夫的石柱宣撫使之職。
這本該是孤兒寡婦嗟歎天意不公、命運多舛的悲傷故事,母親從此一心育兒成才,母三遷、斷機杼什麽的,在方寸間鼓搗出一些典故也便不錯了。
然而數年後,當十餘萬明軍及仆從軍在薩爾浒被努爾哈赤的後金軍大敗之後,帝王便很是沒羞沒臊的向被他害死了丈夫的一位寡婦發出了一道調令。
秦良玉便也毫不猶豫,先派出秦家的兄弟和子侄,率領三千石柱軍星夜馳往。
整頓糧草安排好家裏的各項事務後,秦良玉也親自率領馬家兒郎萬裏赴戎機,兩支隊伍硬是靠着雙腳從大西南一步步的走到了萬裏之外的遼東,去與那支當世最強大的敵人殊死一搏,而這一年,她46歲。
在大明末年這個時代背景中,八旗鐵騎在戰場上可謂無往而不利。
哪怕是皇太極時期嚴令城破之後不準濫殺漢人,可清兵入關後,還是有了嘉定三屠、揚州十日、江陰屠城、大同屠城,有着廣州城不爲大多數人所知的殺人十八鋪,屍填六脈渠。
他們所過之處,婦女或被裹挾,或爲戰死了丈夫兒子而哭泣,或是面對敵人的屠刀,告慰亡靈後,壯烈的抱着幼子或投井或投江懸梁去殉節。
卻是沒有多少女子,敢于如同蜀界女偉人那般,像她兒時對父親的誓言那般,帶着大明兒郎去撞陣,去一次又一次暴打不可一世的八旗強軍。
可以說和那些靠名聲吃飯而不是靠名聲立德立功的所謂的闆蕩忠臣相比,許多大明的女子則更爲有骨氣一些。
大明的直臣、忠臣不少,慷慨赴死的又何其之多?
卻是被錢謙益之流給連累了,部分東林黨人平日能有多高調地宣揚忠直仁義,在面對清兵的屠刀跪地求饒時,其嘴臉就會有多麽的令人惡心。
反觀大明的一些女子不止可以留名節、死社稷,還層出了如張鳳儀、白再香這樣的沙場女将軍。
然而還是沒有誰比秦良玉做得更好,做得直讓每一名漢家兒郎都覺着血脈贲張。
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起兵,嫁出一個孫女,便賺了一個孫女婿,撫順遊擊将軍李永芳。
而後靠着李永芳的内應,偷襲攻陷了撫順城,徹底與大明撕破面皮。
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這個即能折騰又很會偷懶的皇帝在油盡燈枯之前,诏令明軍、聯合附庸的蒙古和朝鮮共計集結了十餘萬大軍,兵分四路對努爾哈赤發起反攻,卻遭受了兩百年未有的,僅次于土木堡之變的薩爾浒慘敗。
而萬曆駕崩後,泰昌帝登基不滿五個月便也龍馭賓天,文盲太子朱由校臨危受命,年号天啓,登基後,他第一件事便是召集天下精兵馳援遼東。
這便是石柱軍初到遼東戰場時的混亂政局。
來到戰場,還沒等喘口氣兒,石柱軍便被時任遼東經略的袁應泰派上了各處戰場。
秦良玉也曾親率石柱軍數次同血戰金軍,奪回省城遼陽以東的重要戰略要地黃山,以及兩遼腹地的幾處重要城池,令後金軍傷亡頗重。
無奈遼東的時局是一頭豬領導一群土狗,在和一隻狼王率領麾下群狼的對戰。
說遼東的時局是一頭豬領導一群土狗,在和一隻狼王率領麾下群狼的對戰。
遼東經略袁應泰便是這頭豬,不久便被努爾哈赤包圍了遼東重鎮:沈陽城。
渾河血戰與其說是明軍蓄謀已久的反攻,不如說是兩軍在整個遼東版圖的插招換式的大戰中迸發的一場懷着賭氣成分的厮鬥。
努爾哈赤看準了明神宗和光宗在僅僅相隔數月便相繼駕崩的天賜良機,不斷對遼陽和沈陽兩座重點城池發起猛攻。
在指揮方面處處受制的川軍和浙兵因一直無法捕捉戰機,已經憋屈了兩三年。
而他們的總指揮,遼東經略袁應泰卻比剛剛被削官去職的名将熊廷弼差的太遠。
老闆換了一茬又一茬還不夠,還要臨陣換将,大明這是在作死麽?
于是捕捉到戰機的努爾哈赤,在天啓元年三月中旬,率八旗大軍圍攻沈陽城。
遼東經略袁應泰急調前任熊廷弼給遼東留下的十個遼東援剿總兵官,共計十餘萬大軍馳援。
可真正抵達沈陽城下的就隻有兩支人馬三個總兵。
他們是節制川軍的四川副總兵,遼東增援剿寇總兵官童仲揆。
還有遵義副總兵,援剿總兵官陳策。
還有此前一直鎮守在南京的三千戚家軍,他們的主将目前的軍職是江南副總兵,并爲童仲揆的副将,他叫戚金。
有人說戚金是戚繼光的親侄子,有人說他是戚繼光的族侄,不過誰都沒否認過,戚金是從及冠之後,便一直在戚繼光麾下,十五歲開始便爲戚軍神沖鋒陷陣,随他南征北讨。
戚家軍雖是三總兵中兵力最少,但這支戚家軍可是十年前在李如松和戚金的指揮下同侵朝的十四萬倭寇作戰,并在遭遇倭寇死守堅城不出的焦灼之中,孤軍攻破了倭寇主力總兵把守的朝鮮王都高麗城的鐵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