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輩實不相瞞,原本義父是派人到城下同祥驎公說過的,他打算要放開包圍讓祥驎公突圍的,奈何祥驎公非要與襄陽共存亡啊,我們又有什麽辦法?
戰場之上,刀槍無眼,我們也很不理解,祥驎公明知留在襄陽必死,爲何不願突圍呢?”
孫可望這句話還真不是在诓騙秦良玉,張獻忠當時真的對馬祥麟說過這番話。
隻是秦良玉聽到孫可望的叙述就像聽到了孩童說的笑話一樣。
“呵呵,孫可望,你也太高看那個被你認賊作父的張獻忠了,也太高看你大西軍。
你說襄陽之戰,是張獻忠要放我兒一馬,而我兒不肯。
可你平心而論,你,或是張獻忠,配對我兒祥驎說出這番話嗎?
張獻忠說得慷慨,好似我兒不識趣。
可我兒祥驎人稱軍中趙子龍,小馬超。
當年渾河大戰,面對十萬滿蒙八旗的包圍,連努爾哈赤那個老敵酋和四大貝勒全力一戰之下都沒能留下我兒,隻留下了他的一隻眼。
就憑你們大西軍,也好意思說要放我兒一馬?你們太滑稽了。”
秦良玉的話,說中了孫可望和襄陽大戰之時張獻忠心中的痛楚。努爾哈赤率領四大貝勒并十萬八旗鐵騎都隻留下了馬祥麟一隻眼,你張獻忠憑什麽說是自己想放過他?
張獻忠與馬祥麟和張鳳儀的梁子,早在義軍初起時的窦莊之戰便結下了,窦莊夫人城的名頭便是踩着張獻忠麾下的屍體立下的。
馬祥麟夫婦絞殺義軍無數,張獻忠恨馬祥麟還來不及呢,馬祥麟若想走,五十萬大西軍留得住他嗎?張獻忠根本攔不住,他也沒有那麽大方,若不是襄陽久攻不克,他才不會假惺惺說什麽要放馬祥麟一馬呢。
以明末來說,除了眼前的大明太保,中軍都督可謂俯瞰衆生之外,若論大明武将誰最勇猛無敵,馬祥麟若說第二,連盧象升和曹變蛟這些沙場上有進無退的猛将都得往後排。
人稱馬祥麟爲小馬超,是他乃馬家繼後漢馬超将軍的又一位頂級戰将。
人稱他軍中趙子龍,那是因爲他曾在渾河大戰中,在努爾哈赤和四大貝勒率領的八旗全軍參戰的戰場中殺了個七進七出。
可見他有多麽強悍的武力值。
秦良玉知道,孫可望同樣也清楚,如果在馬祥麟人生中的最後一戰,襄陽保衛戰中,若是馬祥麟自己想要棄城突圍,别說五十萬大西軍,就是十萬八旗鐵騎也根本不可能攔得住他。
當年渾河大戰,馬祥麟與三千石柱軍被傾巢而出的十萬八旗軍包圍,祥驎公被飛矢射瞎了一隻眼睛,重傷之下照樣能殺出了一條血路。
十萬八旗軍都奈何不了祥驎公,張獻忠那群烏合之衆,又怎能困得住一隻麒麟獸呢?
而孤守襄陽的馬祥麟,面對五十萬大西軍,守城數月,就是不肯突圍。
在城破殉國之前,他寫給了秦良玉一封絕筆,信中說:“兒誓與襄陽共存亡,願大人勿以兒安危爲念!”
而秦良玉在給自己獨生子的回信中隻有一句話,共五個字:“好!好!真吾兒!”
也許這五個字是秦良玉用滴血的眼淚寫就的吧?
秦良玉槍尖抖也不抖地指着孫可望的鼻子,眸光古井無波,聲音蒼涼如洪鍾大呂:
“執幹戈以衛社稷,這是我秦家的組訓;‘馬革裹屍’這句成語,便是出自我夫家的先祖忠顯佑順王,伏波将軍馬援的典故。
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忠君報國、忍辱負重。
我馬家的先祖,自先秦至今,隻有趙奢、馬援、馬超以及我亡夫馬千乘和我兒祥麟這樣的最勇猛最無畏的戰将。
絕沒有出現過一個出賣國家,臨陣脫逃的叛徒和懦夫,你說你不懂我兒當年爲什麽不肯突圍,那是你這樣人,根本不配懂得。”
秦良玉爲何說趙奢是她丈夫馬千乘和兒子馬祥麟的先祖呢?趙奢不是姓趙嗎,又不姓馬。
趙奢,趙國名将,也是戰國時期東方六國八大名将之一,與吳起、孫膑、田忌、廉頗齊名。
位列唐朝追封的古代六十四名将之一;位列宋代追封的古代七十二名将之一,兩千年來一直配享曆代皇朝的祭祀大典。
秦趙的阏與之戰中,趙奢僅以一萬趙軍大破秦軍主力,其用兵之法自成一家,智謀不讓白起,勇悍比肩樂毅。
始皇掃六國,趙國滅,趙奢後人擔心秦人報複,隐居避難,因趙奢的封号爲馬服君,趙氏一門便從此改姓爲馬。
這便是趙奢後人姓馬而不姓趙的由來。
到了後漢複興,光武帝劉秀麾下雲台二十八将,其中并沒有馬援。
爲後漢天下東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的馬伏波不是不夠資格。
這其中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便是馬伏波的功勳位列雲台二十八将中絕大多數人之上,而他麾下的勇将和門徒,比之雲台二十八将麾下勇将和徒衆的總和幾乎還要多。
連馬援的副将馬武都位列二十八将之列,馬援當然夠資格。
馬伏波不在雲台二十八将之列,其地位卻以超然雲台二十八将之外,他的影響力讓漢家天子頗爲憂心。
帝王心術,并非說的是他功高蓋主,光武帝晚年刻意打壓馬援并非全是對他的忌憚,也因爲他最看重馬援和馬家,想通過自己打壓,而到了兒子明帝時期在任用馬家後人。
劉秀壓制老戰友,是爲了讓兒子對馬家的懷恩更有效果。
雲台二十八将并非光武帝評定的,而是他的兒子明帝劉莊。
不過要問明帝劉莊因何也沒有讓馬援入列雲台,這便是因爲另一個因素,因爲明帝評定的雲台二十八将裏,不包括外戚。
明帝的正宮皇後,便是馬援的小女兒,後漢的一代賢後,漢章帝的養母明德馬皇後。
馬家在漢代除了伏波将軍馬援之外,還有三國時期的五虎将之一馬超,這些名字早已盡人皆知,根本無需贅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