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大夫在殿中等待了一會兒,見宋國群臣又全都看向宋王,而宋王遲遲沒有回應。
見此,上官大夫微微一笑,然後向沉默不語的宋王開口道:“大王,衆所周知,太子乃國之儲君,非同一般大臣可比,不可久離國都。否則,必定國中群臣難附,百姓人心不穩,且父子相疑。
昔日晉獻公使太子申生别居在外,久之,雖晉獻公無廢太子之意,但是父子疏離,僅僅隻是骊姬一句誣告,申生便申述無門,隻能以死自證。申生死,重耳亡,諾大的晉國,便因此内亂數十年,日漸衰弱。”
說完,上官大夫立即拱手道:“大王,由此可知,太子别居在外,實非國家之福。即便大王沒有廢太子之意,但大王與太子分居兩地,父子相離,難免會給外人父子離心之感。
屆時,一旦有人向讒言,而後有人從中作梗,使太子貞無法自辯,再加上就不見大王,太子驚恐交加,惶惶不可終日,或走或死,這恐怕都不是宋國之福。”
上官大夫話說完,殿中群臣不由點了點頭,這話有理有據,也正是他們所擔心的。
而他們更擔心的是,太子貞驚慌之際,若是沒有按照上官大夫所說,或以死自證清白,或驚恐逃亡在外,而是起兵謀反···
在楚國異常強盛的現在,而齊國自顧不暇之際,一旦太子貞引楚軍入宋,或者楚國以幫助太子貞爲名,出兵入宋,那宋國的大好局勢,恐怕就會斷送了。
這一刻,宋國的太子黨,親楚派,再加上中立派,甚至是宋王的親信,都在相互觀望之際,瞬間達成了一緻。
此時,宋王見群臣在上官大夫說完後,許多人都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
許多原本期待的目光,也逐漸變得堅定起來。
接着,殿中本來十分壓抑的氣氛,漸漸變得沉重。
見此,宋王不由又驚又恐。
他早就知道這次楚使訪宋,乃是來着不善,但是,他卻沒想到,楚使竟在三言兩語間,就讓群臣都站在了太子那邊。
此刻群臣雖然都沒有說話,但是宋王知道,這是因爲楚使還在這裏的緣故,所以他們還不能在此時進谏。但是,隻要楚使一走,恐怕群臣就會立即雲湧而至,谏言盈耳。
宋王不由長歎一聲,似乎太子貞回到宋都已經成爲定局。
隻是一想起太子貞頭上的那一縷白發,即便太子貞還沒有回到商丘,還沒有出現在他面前,宋王依然生出陣陣厭惡。
接着,宋王厭惡的目光,透過殿中,仿佛又回到了數月前,也就是楚王強行索要太子貞之女後不久。
當時,一向強健的宋王偶感風寒,不得不将朝政托付于太子貞。
宋王偶然風聞太子貞在他病重期間,于府中大擺宴席,好像一副高興的樣子。而且,據說宴會中,許多大臣都對太子歌功頌德。
同時,國中還有一些謠言,說他宋王病重将死,太子即将即位爲王,這讓宋王頓時心中大不痛快。
不過因爲這種謠言在他射天鞭地,與齊魏楚等國爲敵時,就時常冒出來,宋王時常聽到國中有詛咒他的謠言。
所以宋王心中惱怒歸惱怒,雖然對太子有些不滿,但也并沒有生出廢太子的想法。
可是就在第三日,當太子貞前來問候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令他大爲惱怒的事情。
那一日,他竟然看到往日額頭總是微皺的太子貞,在他養病期間額頭竟然舒展開了。
這不是在暗暗欣喜還是什麽?
更過分的是,他還從太子貞的頭上看到了幾縷白發。或許太子貞的頭上以前就已經冒出白發,而他沒有在意,或許是這幾天才冒出的。但,當他看到太子貞頭上白發的那一刻,他徹底懵了。
許久他才恍然大悟,原來太子貞已經快做了快三十年的太子,也是快五十歲的人了,而他這個太子之父,這個宋王,也快到七十歲了。
一念及此,宋王頓時勃然大怒,然後将一臉茫然的太子貞臭罵一頓,将他趕出宮去。
其後,宋王每見太子貞,看着他頭上的白發,總是冒出一股無名火,父子關系每況愈下。
直到秦楚兩國開戰,宋王這才找到機會,一舉将太子貞貶到淮北,來個眼不見爲淨。
而且,爲了讓防止太子貞再次出現在他眼前,宋王已經決定廢了太子貞。
這幾個月來,直到現在,宋王還在心中遲疑,究竟是立三十歲以下的兒子,還是立二十歲以下的,亦或者是···幹脆立那個剛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做太子!
想着,宋王目光漸漸回到現實,看了看群臣,然後又看了看楚使,最後心中的千言萬語全都彙聚成一句話。
寡人還沒老!就算太子貞回到商丘又能如何,他終究是太子,而寡人才是宋王,宋國的太子···終究還是寡人說了算。
想到這,宋王笑了笑,然後看着上官大夫笑道:“楚王之意,寡人知之矣,還請賢卿回去告訴楚王,就說寡人從未有廢太子之意。之前讓子貞去淮北,不過是因爲淮北之地,乃是楚王送給子貞的聘禮,故而在淮北築城,唯有子貞出面最佳,而不是寡人另有他意。
如今淮北的淮泗城即将築成,子貞隻待城池築成,自然就會歸來。
還請賢卿回去禀報楚王,讓楚王放心,讓宋美人也放心,楚宋兩國的友誼,絕不會改變。”
此時群臣一聽宋王在楚國的壓力下松口,已經有了讓太子貞回都的意思,頓時松了一口氣。
如此,太子貞滿意了,楚國也滿意了,宋國暫無兵患之憂,大善。
“大王意思,臣已經知道了。”上官大夫一聽宋王說完,立即笑着行了一禮,接着,直起身體後,再次看着宋王道:“但是,臣奉寡君之命來宋,必須要得到一個确切的答案,如此才能不負寡君之望。”
說着,上官大夫看向宋王,笑了笑,拱手道:“不知大王打算什麽時候讓太子回商丘,請大王明告于臣,也好讓臣能回去禀報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