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的感謝湯圓,這丫頭沒事經常教孩子們唱歌,說要德智體全面發展。
“啪啪……啪啪!”
剩子唱完,張狼帶頭鼓掌,台下也是掌聲一片。
“那是我兒子!”
山柱和他媳婦最激動,站着大聲說着,生怕别人不知道那是他兒子。
剩子可不管哪些,唱完歌,跑到張狼跟前一伸手,“狼爺!你鼓掌了,說明我唱的好聽!給我禮物!”
張狼拿出兩隻早就準備好的鋼筆,遞給剩子!“給!好好學習!暑假你要是能考雙百,狼爺帶你去看天安門!”
“說話算話!我考雙百你帶我去天安門!”
“狼爺說話一向算數!”
“好,一言爲定!狼爺,你還沒給紅包呢!”
張狼把他的手打開,“滾蛋!紅包等明天,你拜年的時候發!”
“哦!那我明天第一個去給你拜年!”剩子說完轉身要走!
“回來!你還沒抽獎呢!表演節目可以抽獎!”
“噢!”
剩子在張狼的指點下,開始抽獎,運氣不錯!抽了個三等獎。
“恭喜剩子!抽中了三等獎,半導體收音機一台。有請三姑父給剩子頒獎!”
剩子抱着半導體收音機開心的跑下台。
這也算是村裏最重要的家電之一,整個村子都沒有幾台,也就張狼的爺爺、張母、幹娘有一台,這是除張狼家的第一台。
台下看的眼熱,剩子剛下台,就有四五個人沖到台上要表演節目!
丫丫人小跑的慢,最先起步,卻落到了後面。
頓時委屈的撅着嘴,用兩隻含着淚花的大眼睛看着二楞子、貓娃、懷順媳婦等幾個人。
不大會功夫,幾個人就被丫丫的天真給打敗了,一個個灰溜溜的跑下台,讓給丫丫。
看着幾個大人下台,丫丫臉上立馬換上了笑容,甜甜的對張狼說道:“狼爺!丫丫也要表演節目!丫丫今年就考了雙百!丫丫也要去看天安門!”
很顯然相比其他人爲了獎品,丫丫是奔着去看天安門來的。
蹲下抱起丫丫,笑着說道:“好!我們的丫丫最乖了!狼爺答應你!帶你去看天安門!”
“好!”
“那你給大家表演什麽節目?”
“我給大家唱一首《喂雞》!”
“好!歡迎丫丫給我們帶來一首兒歌《喂雞》!”
張狼把丫丫放下讓她自己站在台上唱。
“奶奶喂了兩隻雞呀
什麽雞什麽雞
大母雞和大公雞呀
大母雞大母雞
一隻白天忙下蛋呀
哎嗨喲哎嗨喲
一隻清早嗚嗚啼呀
一隻清早嗚嗚啼嗚嗚啼
………………”
童音唱《喂雞》感覺比劉歡唱的還要好聽。
丫丫唱完,張狼第一個鼓掌,送上一支鋼筆。
隻可惜丫丫手氣不好,隻抽到一塊香胰子。
看着淚眼蒙蒙的丫丫,張狼趕忙送上一個文具盒,這才哄的丫丫轉開笑顔。
有了兩個熊孩子墊場,氣氛被烘托起來,大家你掙我搶的上場表演節目。
東北漫長的冬季,造就了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不光有二人轉。
實際上二人轉又叫“蹦蹦”,而我們現在看到的二人轉是融合了衆多東北民間藝術而成的。
這裏不是批評二人轉不好!實際上二人轉?這種融合非常好,一個曲種想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得不斷的創新,引進,融合。
因爲同時上台的多了,不好評判誰先誰後,張狼隻好臨時決定,采用“競-老-頭!“(剪子包袱錘東北遼甯一帶的叫法)來決定誰先上場。
過年了,大家夥聚到一塊圖的就是一個樂子。
别管表演什麽節目,别管是唱歌也好,扮小醜也把,隻要能把大家逗樂了,就算成功了。
台上演的精彩,台下吃的香甜,喝的熱烈。
随着時間的推移,孩子們熬不住回家睡覺去了,台上的表演風格立馬發生變化。
各種帶黃腔的俚語小調開始登台。
說二人轉是低俗文化,就是因爲在東北民間流傳的這些俚語小調,詞句間描寫男歡女愛,非常的露骨。
甚至有的連動作,身體的反應都給唱了出來。
東北因爲地域關系,這裏的民風粗狂、豪爽又不拘小節。
這樣的俚語小調是大家都愛聽的,基本上人人都會哼上兩句,就連哪些大姑娘小媳婦也都一個個紅着臉聽的專注。
到最後,會的都唱了好幾遍了,大獎早就被抽走了,可是大家都不在意,依然興緻勃勃。
沒的唱了,就開始學動物叫,不管像不像,大家都會捧場,高聲叫好。
一直玩鬧到金雞鳴唱,篝火晚會才算結束。
這時已經是大年初一了,放完鞭炮,篝火晚會結束。
開始新的活動,拜年!
公雞第一遍打鳴,天還是黑的,拜年講究的就是這個時間,摸着黑開始拜年,等大公雞叫過三遍,天開始透亮,拜年也就基本上結束了。
拜年都是年輕的聚集到一起,根據關系的遠近開始拜年。
張狼帶着自己這一支的年輕人,挨家挨戶的拜年,不過因爲輩分的原因,需要他登門拜年的真不多。
因此很快就結束了,回到家裏等着别人來給他拜年。
剛進家門,撲通撲通在他面前跪了一地。
“狼爺過年好!紅包拿來!”
“狼爺過年好!我要壓歲錢!”
“狼爺,我給你磕頭了,快給我壓歲錢!”
張狼一看笑了,剛才拜年的時候就感覺不對,沒有見到一個熊孩子,原來都跑到他家來了。
“好好!都有!都有!”唐菲菲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紅包,開始發。
不怨熊孩子們先到他家來,都是小人精,知道在他家收獲最大最多。
給張狼磕完頭,都不用挪地方,張狼的爺爺,張狼的爹娘,張狼的大爺、二大爺、三大爺、四大爺都在,一圈頭磕下來七個大紅包到手了。
一塊錢的紅包,在當時絕對稱的上是大紅包了。
全村一百多個孩子,嗚嗚泱泱的拿着紅包跑出張狼的家門。
出了門各奔東西,到誰家磕頭能領到紅包,誰家領不到,熊孩子們心裏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