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伯清臉上不顯,但眼神中卻露出幾分震驚。
“你娘如今倒是長本事了,連洪災都能瞧得出來。”
蕭松驕傲的一笑:“我娘親自然是有本事的,當初我爹娘一路從京城到南夷,全靠着我娘看天色,尋水源,這才能夠不折損一人的到達,我娘看天氣的本事大着呢,她說明天下雨,必然不會晴到,她說要幹旱,必然就會滴雨不下。”
梅伯清聽的擰起眉頭來:“若真有洪災,那該早些報到朝中……”
這話他沒說完便停了。
梅伯清活到如今,年輕時候的天真以及孤高早就磨的差不多了。
他已經是曆經世事的老人了,自然知道如今的朝庭便是真告訴他們明年春有洪災,也是沒人管的。
朝中大臣隻知道搜刮民脂民膏,景慶帝又越發的昏庸,如今隻知道寵着李貴妃,餘者一概不管,再加上那些世家大族的蠶食,大齊四處危機,但卻一個出來收拾殘局的都沒有,告訴他們有災害,又能管什麽用?
蕭松看出梅伯清想什麽了。
他等了一會兒才道:“當年我娘到南夷的路上正遇到旱災和蝗災,那時候餓殍千裏,可朝中有人管了嗎?沒有,如今大齊朝中君臣更是醉生夢想,便是真的洪水滔天,又有什麽人出來管上一管呢?“
梅伯清聽了這話,脊梁都有些彎了,他長歎一聲:“隻是苦了老百姓啊。”
梅伯清指了指椅子:“坐吧。”
蕭松坐了下來:“師祖很該跟我們去南夷看看去,您不知道,如今我們南夷可好着呢。”
蕭松是個能言善道的,他坐下來之後就開始講蕭元這些年幹的那些事情,從制鹽到給百姓提供良種,從修路到鼓勵商貿,講的梅伯清聽的也是眼中異彩連連。
“小子在南夷呆慣了,出了越川府就不習慣,您不知道,我們南夷的路修的好着呢,不隻府城,就是各個村子裏的路也都是水泥路,幹燥的時候沒有灰塵,下了雨也不會泥濘,走起來平穩的緊,出了越川府一走土路,我們是真的受不得的……”
梅伯清越聽越有興緻,他仔細的問過蕭松南夷那邊糧食的産量,百姓的生活等等。
當他聽說南夷府的百姓不但能吃飽穿暖,家裏孩子還能免費讀書,有人生病還能及時就醫,便忍不住贊道:“真好,真好啊……”
蕭松就笑:“要不我說您該去瞧瞧的,這揚州城繁華是不假,可您去看看我們南夷府,那才是真正的富足呢,我娘說了,若是您去,必然好生招待,若是您能帶着師叔們去,那我娘肯定更加高興。”
“這……”
梅伯清有些遲疑。
蕭松就加緊勸說:“您在這裏是教書,難道到了我們南夷府就不教了嗎?我們南夷的學生更多,我們那裏學生多先生少,若您肯帶着師叔們過去,那真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師祖,您想想我們南夷多少孩子哪,那得有多少雙求學若渴的眼睛,孩子們想學,我爹也有意培養人才,可卻偏偏沒有老師……再者,您不爲了您,也得爲了我師叔和師兄們想想啊,明年春要真是發大水,亂民一起,您在揚州城也不保準,真要有個什麽,我娘非得心疼死。”
蕭松使勁的纏磨,從各個方面勸說梅伯清,終是讓梅伯清有些松動。
蕭松就趁機和梅伯清說想要陪師祖母說說話,梅伯清就讓下人帶他去見梅太太。
等蕭松走後,梅伯清才拆了信去看。
看後,他掩信長歎一聲:“這孩子,這孩子啊……”
安甯的信中就跟梅伯清訴苦,一直說南夷這邊缺人才,而且還不是一星半點的缺,是缺的不行,南夷諸府的官員不夠,教書的先生更是短缺,她和蕭元爲了這事都快愁白了頭。
他們四處吸引災民過去,從災民中發掘各種人才,可還是不夠。
因爲沒有人手,好些政令都沒法實施,她的一些想法也不能實現,她就想求梅伯清幫她一把,給她介紹一些師兄師弟過去,還跟梅伯清保證,隻要肯過去,她一定會給特别好的待遇,若是有真才實學的,立刻就能安排上任。
看了這信,梅伯清哪裏還不清楚安甯的意思呢。
安甯請他去,請他帶着他的學生過去,一來是求才,二來,也是有千金買馬骨的意思。
梅伯清是當世大儒,他的徒子徒孫也有很多有真本事的,他的徒弟裏頭,有很多人名氣也很大,如果這些人肯去南夷,無疑就是告訴全天下南夷是民心所向。
另外,安甯也想借梅伯清的名頭吸引人才。
梅伯清從蕭松的講述中猜到了蕭元逐鹿中原的野心,自然也知道蕭元如果想要一統大江南北,必然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而南夷諸府一直都是蠻夷,那裏向來缺少教化,不通禮儀,自然更是缺乏可用之人。
所以,那兩口子就把主意打到了他頭上。
他有心說不管,可是想到安甯,就想到了自家氣死的女兒。
安甯和他女兒差不多大小,小的時候,兩個孩子玩的特别好,他也是把安甯當成親生女兒來對待的。
如今他女兒已經故去了好些年,而柳禦史也早就已經故去,他憐惜安甯早早的沒了父母,也痛惜自己的女兒,就有些把安甯當成自己女兒對待的樣子,安甯信中一番訴苦,讓他心軟的不行。
那孩子爲難,他這個當伯父的也不能不管。
可是,讓他抛家舍業的去南夷,他又有些舍不下揚州這邊的一些老友。
再有,他到底還有些文人氣概,覺得去了南夷,和反賊也差不了多少的。
他這裏拿不定主意,蕭松卻已經見到了梅太太。
他把安甯的信交給梅太太,又和梅太太說安甯怎麽想她,還說南夷那邊有多好,安甯想請他們一家過去瞧瞧什麽的。
另外,蕭松也說了明年春上要發大水的事情,勸梅太太要以家人爲重。
若是别的,梅太太可能不會松動,但一說到有洪災,她就膽戰心驚的。
後頭蕭松說到來的路上看到的饑民遍地的情形,終是讓梅太太下了決心。
(本章完)